生物性污染预防与控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579986 上传时间:2018-10-30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7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性污染预防与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生物性污染预防与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生物性污染预防与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生物性污染预防与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生物性污染预防与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性污染预防与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性污染预防与控制(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生物性污染的控制与检验,(一)防止原料的污染 1.科学饲养,建立良好的动物生活环境,2、预防疾病的发生(消灭畜禽疾病),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动物性食品主要是来源于畜禽, 因此,畜禽本身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保证动物性食品的卫生质量,必须要做好饲养管理。切断第一次污染(内源性污染)的途径。搞好养殖基地绿化,做到净道、污道分离,预防疾病的发生。定期防疫。 健病隔离 死蓄与疫苗废弃物做好无害化处理。,(二)防止加工和流通过程中的污染,1.动物食品生产只有在良好的卫生条件下进行,才能有效地防止污染,并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检验,从而生产出符合卫生要求的、合格的产品。 2.乳品的生产重点抓好牛

2、舍的卫生、乳蓄的卫生和鲜乳初步加工的卫生三大环节; 3.禽蛋和水产品的卫生管理从收集、捕捞到运输、储存、销售。重点抓好生产、包装、运输、冷藏的卫生。 4.食品储藏符合卫生要求 5.坚强市场监管,依法生产质量合格产品。,(三)进行细菌学检验(产品安全控制),1.菌落总数检验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或1cm2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 细菌总数即将食品经过适当处理(溶解和稀释),在显微镜下对细菌细胞数进行直接计数,其中包括各种活菌,也包括尚未消失的死菌。 卫生意义 可以反映食品的清洁状态或污染程度; 可以预测食品的耐存性即贮存程度和时间。控制好原料卫生、储藏

3、卫生、环境卫生、人员卫生、严格加工工艺程序等,定期做细菌总数检查。,细菌菌相是指动物性食品被细菌污染后共存于食品中的细菌种类及其相对数量的构成。其中相对数量较大的细菌称之为优势菌种(属、株)。 食品在细菌作用下所发生的变化程度和特征,主要取决于菌相,特别是优势菌种。检验方法参见: GB 47892-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2.大肠菌群检验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24h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四个属:埃希氏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氏菌属,肠杆菌属。 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简称MPN)是

4、指100g或100ml食品检样中大肠菌群的最可能数。 卫生学意义: 可作为食品的粪便污染指示菌; 可作为食品的肠道致病菌污染指示菌。 GB-T 4789-3-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3.致病菌 致病菌主要是指肠道致病菌和致病性球菌。 食品的种类不同,检验何种致病菌各有所侧重。我国规定在食品中不得检出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耶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蜡样芽孢杆菌、肉毒梭菌及其肉毒毒素、产气荚膜杆菌、变形杆菌。(12种),第二节非生物性污染,一、化学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是指各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 包

5、括各种有害金属、非金属、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物等。 它们常以百万分之几(ppm),甚至十亿分之几(ppb)的浓度计量,由于其量微小,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但许多研究表明在这些污染物质中许多都是剧毒的,虽然摄入量很小,却能引起人体急性中毒或慢性蓄积性中毒。如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氨基甲酸酯类、N-亚硝基化合物、铅、汞、铬、砷等。还有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 食品加工过程中人为添加进去的.3,4-苯并芘 -食品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性污染的危害化学性有毒物质的危害,随化学有毒物的种类及污染量的不同,对人体产生的毒性作用有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等。 1.急性中毒:砷化物、亚硝酸盐、有机磷等

6、。 2.慢性中毒:汞、铅、镉、砷、多氯联苯等是指长期摄入含少量的对人体有毒的食品引起机体的慢性损害。 3.“三致”作用 致癌、致畸、致突变。,化学污染分类,从污染的来源可分为: (一)环境污染(工业三废) (二)农药污染 (三)药物污染 (四)食品添加剂的污染,(一)环境污染,工业“三废”及生活垃圾 随着工农业向现代化发展,将有越来越多新的化学物质进入人们生活和劳动的环境中。据统计,美国每年进入市场的新的化学物已超过500种,其中包括药物和其他环境化学物。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产生大量的工业“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其中有许多有害的化学物质, 随着“三废”的排放, 使水、土壤和空气等自然环境造

7、成污染。在这一类污染物中还有被称为“化学艾滋病毒” 如所谓的“垃圾猪”就是动物性食品遭受化学性污染的典型实例。工业“三废”中排出的有害物质主要有:汞、镉、铅、 铬、砷 等金属或非金属毒物。,可怕的重金属污染,汞中毒污染 工业三废、采矿导致水、土壤污染,植物、粮食、水产、动物食物链体内富集(集留)。 我国标准中各类食品汞的含量不应超过以下标准含量:粮食0.01mg/kg,薯类、果蔬、牛奶0.02mg/kg,水产品0.3mg/kg,肉、油、蛋0.05mg/kg,肉罐头0.1mg/kg。 在肝、肾、脑组织中蓄积,引起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神经异常、齿龈炎、震颤为主要症状。 婴儿脑瘫、不育不孕、流产。

8、接触汞机会较多的有汞矿开采,汞合金冶炼,金和银提取,汞整流器,以及真空泵、照明灯、仪表、温度计、补牙汞合金、雷汞、颜料、制药、核反应堆冷却剂和防原子辐射材料等的生产工人。在这些人中要特别预防急性汞中毒。,镉的污染与中毒 20世纪初发现镉以来,镉的产量逐年增加。镉广泛应用于电镀工业、化工业、电子业和核工业等领域。镉是炼锌业的副产品,主要用在电池、染料或塑胶稳定剂,它比其它重金属更容易被农作物所吸附。相当数量的镉通过废气、废水、废渣排入环境,造成污染。污染源主要是铅锌矿,以及有色金属冶炼、电镀和用镉化合物作原料或触媒的工厂,工作人员监测水体镉污染程度,镉中毒 吸入含镉气体可致呼吸道症状经口摄入镉可

9、致肝肾症状。 中毒早期表现咽痛咳嗽胸闷气短头晕恶心全身酸痛无力发热等症状。此后,引起肾脏损害主要表现为尿中含大量低分子量蛋白质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虽多属正常但肾小管的回收功能却减退并且尿镉的排出增加。肺气肿贫血及骨骼改变 。,患痛痛病的儿童,镉中毒的老人,铅对环境的污染 一是由冶炼、制造和使用铅制品的工矿企业,尤其是来自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所排出的含铅废水、废气和废渣造成的。二是由汽车排出的含铅废气造成的,汽油中用四乙基铅作为抗爆剂(每公斤汽油用13克),在汽油燃烧过程中,铅便随汽车排出的废气进入大气。目前世界上已有两亿多辆汽车,每年排出的总铅量达40万吨,成为大气的主要铅污染源 。 城市中,大气中

10、铅含量约为 0.01微克/米。工业发达国家的城市,大气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铅污染; 在加热到400-500时会有铅蒸汽逸出形成铅烟,在用铅锭制造铅粉和极板的过程中都会有铅尘散发,污染空气,当空气中铅烟尘达到一定浓度对人体是有害的。,慢性毒性:长期接触铅及其化合物会导致心悸,蜴激动,血象红细胞增多。铅侵犯神经系统后,出现失眠、多梦、记忆减退、疲乏,进而发展为狂躁、失明、神志模糊、昏迷,最后因脑血管缺氧而死亡。,砷的污染 砷的化合物是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地壳中砷的丰度约为1.8ppm,岩石和土壤中砷的含量从小于1ppm至几百 ppm。地面水的含砷量差异极大。砷的主要矿物有砷硫铁矿、雄黄、雌黄和砷石等,但

11、多伴生于铜、铅、锌等的硫化物矿中。各类煤中砷含量为345ppm,在原油中小于1ppm。因此金属冶炼和燃料燃烧会把砷排入环境。砷主要用于农药,少量用于有色玻璃、半导体和金属合金的制造。砷不是人体的必需元素,但是由于所处环境中含有砷而成为人和动、植物的构成元素。全球每年从岩石风化的砷为60009000吨,从河流输往海洋的砷为19000吨;砷开采量为47000吨,因燃烧进入大气的为1500吨;人为活动加入循环的量大于天然的量。,(1)砷化物的开采和冶炼。(2)在某些有色金属的开发和冶炼中,常常有或多或少的砷化物排出,污染周围环境 (3)砷化物的广泛利用,如含砷农药的生产和使用,又如作为玻璃、木材、制

12、革、纺织、化工、陶器、颜料、化肥等工业的原材料,均增加了环境中的砷污染量 (4)煤的燃烧,可致不同程度的砷污染 大气中砷含量为1.553微克/米3,砷中毒可见于生活性、药物性、职业性中毒。较长期密切接触砷化物,可经消化道、皮肤、呼吸道等不同途径吸收,可出现皮炎、皮肤过度角化、皮肤色素沉着及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为主的临床表现,(二)农药污染,农药(pesticide)指用于控制和消灭危害人类赖以生存的动植物的害虫.病菌.病毒.鼠类.除草剂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各种药物。广泛用于农业.林业.畜牧.渔业.卫生以及农副产品的保存,对促进增产丰收.除害灭病.保护人民健康起着重要作用。但多数农药对人畜都有不同程度

13、的毒性,甚至是剧毒的。农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可污染环境,如农药厂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农药使用时对空气和土壤的污染,进而水中或沉降于水底淤泥中。还可通过食物链的蓄积和农作物的吸收转化,使食物中的农药浓度大大提高。,农药的分类 按用途可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鼠剂、杀菌剂、 除草剂、落叶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其中以杀虫剂的品种最多,用量最大。 按化学成分不同可分为: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汞、有机砷、氨基甲酸酯类、溴氢菊酯类等。,农药污染饲草,牛奶及其制品,动物的肉、各类生物产品长生农药残留,农药污染现状及对策,目前,全世界生产和使用的农药品种上千个,大量使用的有100 多种,全世界农药年产量500

14、万t 以上。农药的广泛应用,控制病虫害、提高产量效果显著,但给人类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乃至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如何进一步运用植保技术,积极引导农民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已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本文着重分析了农药污染的现状和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对策。 1 农药污染现状 1.1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1.1.1 农药对水的污染一是喷洒农药时,部分农药微粒随风飘移降落至水中。二是未被利用的农药随着灌溉或雨水冲刷流入江河湖泊。三是农药厂排出的废水、废渣直接进入水域。四是将废弃的农药包装物扔入水中或在池塘河流中洗刷施药器具等对水体造成污染。农药对水体的污染,会不同程度地毒害水中生物,使淡水渔业水域

15、和海洋近岸水域的水质受到破坏,有的影响鱼卵胚胎发育,使孵化后的鱼苗生长缓慢畸变或死亡;有的在成鱼体内积累,使之不能食用和导致繁殖衰退。同时还可能污染饮用水,威胁人体健康。,1.1.2 农药对土壤的污染直接向土壤或植物表面喷洒农药是使用农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也是造成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在田间施用的农药,除少部分落于作物或靶标生物外,部分农药直接进入土壤,如果是进行土壤处理,则全部施于土壤中,这样便会造成田间的直接污染。另外,空气中的粉尘和降水也是土壤中农药的残留来源之一。大气中的残留农药和叶片上的农药经雨水淋洗落入土中,从而影响土质的腐熟和透气性,破坏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抑制植物生长发育。土壤中

16、残留的农药,不仅容易转入果品中,还会对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造成危害。,1.1.3 农药对大气的污染大气中农药的污染主要来自田间施药时药剂的挥发或农药厂生产时排出的废气,施过药的作物或土壤以及被污染的水面也会通过挥发使残留的农药进入大气中。大气中的农药还可能随着气流漂移,扩散到附近地区或更远的地方。空气中除草剂浓度较高时,还会对敏感作物造成药害。 遗传和生殖力。,1.1.4 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大规模使用农药,在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伤了害虫的天敌,使自然界天敌群落遭受破坏,害虫与天敌间失去平衡,造成害虫猖獗,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同时,长期使用农药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害虫产生抗药性后,使得防治效

17、果降低,需要不断增加用药次数、浓度和用量等,或者应用新的活性更强的杀虫剂,这样必然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进而形成滥用农药的恶性循环。,1.2 农药对果树及果品的污染 1.2.1 农药对果树的污染农药施用后,一部分残留于果树枝叶、果实表面,一部分渗透到角质层或组织内部,在植物体内输导,残留于枝叶、果实各器官内,造成药害。如不溶于水的药剂在植物叶面上经化学作用变为可溶于水的物质,渗透于植物组织,碱性药剂侵蚀叶面表皮而造成药害。农药对果树的污染,轻者造成果树光合作用减弱,果实成熟延迟,重者可致叶片黄化、失绿、卷叶、落叶,果实发生果斑、褐果、落果或畸形,植株矮化,种子发芽率低等,甚至植株死亡。 1.2.2 农药对果品的污染应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不仅寄主植物本身吸附大量农药,而且通过渗透进入植物内部,收获时还未分解完毕,就随之进入各种果品中,造成农药残留。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药大多为高毒品种,致使其在果品中残留较为普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