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xx——xx学年度下学期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562446 上传时间:2018-10-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xx——xx学年度下学期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xx——xx学年度下学期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xx——xx学年度下学期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xx——xx学年度下学期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xx——xx学年度下学期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xx——xx学年度下学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xx——xx学年度下学期(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XXXXXXXX 学年度学年度 下学期下学期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孩子正处于学习启蒙阶段,通过一年级上学期的 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汉语拼音的读写,以及正 确地拼读音节、学读轻声;在读写分开、多人少写的原则 上,学生已会认 250 个生字,会写 100 个字;能根据一定 的情境或看图,用普通话讲清一件简单的事;在阅读方面 也能正确地朗读、背诵指定课文,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 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认识了句号、感叹号、问号, 并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的语气。同学们通过一个学期 的学习也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如能掌握正确的读书姿 势、写字姿

2、势和握笔方法,并养成了爱惜学习用品的良好 习惯,但有个别孩子上课的习惯还不是很好,要在这学期 中抓紧让他们养成,以促进他们的学习质量。在本学期中 我们应该继续保护孩子学习语文的欲望和好奇心,进一步 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培养孩 子乐于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本学期将致力 于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及语文素养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 容。8 个单元 8 个专题,分为 8 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 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 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8 个专题贴近儿 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

3、蕴涵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 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必将宽泛,避免了 教材内容的局限性。每组包括 1 课“识字” 、45 篇课文和 1 个“语文园地”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 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 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 34 篇,内容丰富多彩。 “语文园地” 包括 4 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 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 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 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 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 8 组之后有 5 篇选读课文,最后是 两个生字表。 三、教学总目

4、标(听说读写能力的安排):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 550 个,其中 250 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 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 端正、整洁。 5、初步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 6、能用音序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 阅读中积累词语。 5、阅读浅近的童话、

5、语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 关系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 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6、诵读儿歌、童谣、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 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7、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 句号、文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8、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或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词文 15 篇(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1 万字。 (三)写话:对写话有兴趣,能简单写自己想说的话。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用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同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

6、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 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 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 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 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 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以及学习方法和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难点: (1)在进行课文教学时,要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 除了讨论书中的思考题外,还要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

7、会, 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2)学生与别人能大胆、自信的交流。 (3)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五、 突破重、难点措施: 1、在语言环境中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联系生 活实际识字。 2、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把识字和认识 事物有机结合起来。 3、采用多种形式,注意加强生字的复习与巩固。 4、在阅读教学中要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而是 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如给画面配音,分角色朗读,表演 读等等。 5、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六、教学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 1、相信学生能够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学习 本册生字,鼓励他们用自己

8、喜爱的方式识字。可以采用多 种方式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当小老师等。 2、采用多种形式,注意加强生字的复习和巩固,防止 回生。 3、加强写字指导,不但要写对,更要写好。最好每节 课上都让学生写几个字,切实保证写字质量。 (二)阅读教学: 1、重视朗读的指导。 2、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式, 如给画面配音,分角色朗读等,引导学生朗读。 3、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除了讨论书中的思考题 外,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 机会。 4、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选择好的读物。 (三)口语交际教学: 1、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景地进行口

9、语交际。 2、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活动。 3、努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时间活动,增强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用语文的意识。 七、主要的教学措施和教改思路。 1、教师要熟知教材,掌握教材的教学思路。同时加强 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特别是重视识字和写字的训练, 加强写一手好字的思想教育。 2、端正教学思想,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特别是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四种教学模式”和“先学后教,当堂 训练”的教学模式,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总结经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 积极性;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把学习的主动 权还给学生;

10、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他们在实践 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3、重视培养能力。学生获得知识是必要的,但培养能 力更重要。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自学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他的终身发展将受到限制,我们从新世纪 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必须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就第 二册语文教学来说,要着重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理解词句 的能力,朗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初步的自学能力。在 教学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大胆探索“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的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不要 一刀切,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大发展。 4、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已经 掌握了一些汉字知识和识字方法

11、,教学中要注意放手让学 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利用学过的偏旁部件和熟字分析记 忆字形,结合词句和生活实际理解字义,教师只对难点作 指导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教学时间,还可以培养 学生的识字能力。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一定要体现以读为主, 开展好“书香伴我行” ,让学生多读书,多背诵古诗,不断 增加语言积累。同时进行一些看图说话练习.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通过 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各方面的语文 能力得到训练。语文实践活动,内容上要与课内教学密切 联系,形式上要活泼有趣,使学生乐于参加。可以把表演、 竞赛、游戏引进课堂,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活动。 使学生

12、在反复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6、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7、做好个别生的教育。 8、充分利用教材中精美的图画、儿歌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9、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在课堂 上人人开口,做课堂的小主人,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和积极性。 10、在课堂上扶、放结合,要大胆地放、巧妙地扶, 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及时让 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爱学习、乐学习的兴趣。的 学习方法,使他们乐于学习。 11、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多介绍一些课外阅读 书籍供他们阅读,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想象空间,让他们发 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12、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要因材施教,不用一把尺 子衡量他们,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给他们正确的 学习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