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552129 上传时间:2018-10-3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河南宏力学校 王建伟,一、写作目标,(一)课程目标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以负责的态度表达自己的看法,培植科学理性精神。 2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二)专题目标 1多角度、辩证性地理解分析作文题目或作文材料。 2掌握议论文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古人云:“千古文章意为高。”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都是说“意”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角度的高下是决定一篇文章成败的关键。材料作文,就在于材料意蕴的多义性、立意角度的多向性和命题思维的开放性。 材料作文题目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二是要求。材料可以是单则材料,也可以是多则材料;

2、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表、漫画。它提供条件性和情境性,规定内容范围,提示思维方向。 在立意的角度方面的要求有三: 一是“全面理解材料”,看材料着眼于整体意义; 二是“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立意时任选一个角度都可以,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 三是“不脱离材料的含义”,就是写作时要符合材料的道理。,二、知识概述,三、技法导引,(一)关键语句定角度 一段材料的主旨有时在一些关键语句上体现出来,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一个突破口,这样往往可以事半功倍,省时省力。例: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

3、:“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二)由果溯因定角度,通过阅读分析材料,由结果入手,顺藤摸瓜,由本溯源,从原因方面切入,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

4、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1.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难免遭致失败。 2.小孩为什么说乌鸦“它也很可爱啊”?乌鸦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呢?有。因为它不安于现状,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自我,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三)由物及人定角度,分析类似的材料时,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例:据报道,不久前浙

5、江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上述材料中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小猫,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如青少年;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

6、力,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 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四)分析关系定角度,例: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这则材料的中心内容就是三字信。材料中的人物关系是父与子的关系,其正常关系是骨肉关系、亲情关系,可是在儿子的三字信中,除了“钱”连接关系外,再也没有其他,甚或没有一两句问候语。说明儿子与父亲是一种不正常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儿子缺乏礼貌,缺乏孝心,缺乏对在乡下日夜操劳的父母的安慰。 因此,以中学同学的身份给他写信就要劝导、教育他

7、要懂得孝敬父母。若不从此入手,就会在“花销紧”要节约上大做文章,而不能切中问题的要害。,(五)明确褒贬定角度,例:一个面包师长期从他的邻居一个农民那儿购买黄油。有一天,他竟然发现黄油的分量不足。以后,他定期称量,每回都是这样。于是,面包师把农民告到了法官那里。农民在法官面前辩解说:“面包师向我购买黄油的同时,我也一直从他那里购买同样重量的面包,并且以他的面包作为称黄油的砝码。如果我的砝码不准,那不是我的过错,而是他的过错。”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这则材料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它是“面包师听后哑口无言了”。“哑口无言”是贬义词,暗示了命题者对面包师的行为持否定态度。据此,可以立意为

8、做人要诚信,如果心怀不轨,居心叵测,自己也必将被背叛和欺骗。,(六)正反两面定角度,例: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正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

9、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七)异中求同定角度,例:一个和尚挑水喝,二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两首童谣,叙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从这“人不如蚁”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呢? “三个和尚”之所以“没水喝”,是因为不负责任,互相推诿;“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能“轻轻抬着进洞里”,是团结合作的结果。“三个和尚”之所以“没水喝”,原因在于“不合作”,彼此之间互相推诿。“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轻轻抬进洞里去”,

10、这是合作的结果。由此可见,“人不如蚁“的关键之处在于是否“协作“。让我们认识到在任何时候,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协作“,不能逞“匹夫之勇“。,四、写作训练,有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里去,他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想把手收回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回来,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旁边的人对他说:“你知足些吧!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一些,那么你的手就可以很容易地拿出来了。”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与套作。3.字数不少于800。4.先确定思路框架,绘出思维导图,再下笔成文。,作文讲评,共性问题呈现,共性问题一:立意角度虚,超出材料范围,突

11、破僵化思维定势 凡事多思考 固执与变通 打破常规 理性的选择 处理事情的方法 换一种方式 换个角度看问题,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两步才能登天 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成功 有梦就该去闯 找好自己的位置 侥幸心理,共性问题一破解之道,1.审题要抓住要害(材料中的关键句、材料反映出的核心问题、材料中几个描述对象之间的关系),不要脱离材料做多级推理。2.立意要具体,务实不务虚。(题目、首段尽可能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针见血,尤其避免故弄玄虚,让人摸不到头脑)本次作文较好立意与题目: 有舍才有得 知足常乐,共性问题二:举例不典型,缺乏说服力,【例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有时它们会相冲突。举一个简单例子:你去逛

12、商场,发现了两肩颜色不同的衣服,但你更喜欢其中 的一种颜色,便不要了另一种。【例2】原则问题相对于兴趣爱好就要严肃得多,其影响也要更大。就好比你喜欢上一件东西,可是你买不起。如果你去偷或者抢,会对自己、他人造成不良影响。原则问题是不可逾越的,应当慎重。,【例3】如果你选择好成绩,就必须舍弃部分玩乐的时间,然后才能有骄人的成绩。 如果你选择了利益,就必须舍弃温情,成为一个冷酷无情的职场精英,办事丝毫不马虎。 如果你选择A,那就必须舍弃B。【例4】我的弟弟成绩并不是太好,在班中只能算是中等。但他却从未觉得自己的成绩有什么不好,上次期末考试他在班里进步了五名就高兴了好几天,于是我就嘲笑他:“你进步了

13、十几名也还是那个水平,这才进步五名有什么值得这么高兴的?”他反驳说:“姐姐你真是太贪心了,还想进步那么多名次,一点都不懂得知足。”,共性问题二破解之道,1.持续积累、更新并恰当使用细节丰满的典型事例(依托教材、课外阅读等)2.尽可能不使用牛顿、爱迪生、雷锋等的比较陈旧的事例。,优秀作文,舍得之道一个孩子想要瓶中的榛果,但当他抓了一大把榛果时手却无法收回。那么接下来最好的方法便是少抓一些榛果,手也能顺利拿出来。这个看似简单普通的小故事,实则蕴含着人生中的舍得之道,有舍有得,知足常乐。 【点评】简述材料,提出论点。引论简洁,开门见山,一针见血。舍得,是一种心境。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对未来仕途的繁华

14、富贵,面对来者的好言相劝,面对自己生活的窘迫,他还是毅然舍弃了在朝廷做官的机会。也许时人很难理解,但是他得到的精神财富远远超过物质上的满足。他的齐物论闻名于世,他的思想主张成为道家一颗璀璨明珠。这样的坚守自我,懂得取舍是一种心境,他的舍弃也成就了他的辉煌。 【点评】分论点设置得当,理例结合。内容建议更具体。,舍得,是一种智慧。人生中有许多单选题,当我们选择一项时,也是对另一项的永久封锁。懦弱的人会因此踌躇不前,而智慧者会更加奋然前行。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那个封建礼教已苟延残喘的“吃人”时代,鲁迅深刻地认识到,拯救人民的思想远比身体重要,他决定了弃医从文。舍弃学医,以笔为枪,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与封

15、建社会的专制、压迫。他得到的成就世人瞩目,他的思想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 【点评】分论点设置得当,能够化用教材典型事例,值得肯定与借鉴。舍得,是一种原则。泛滥成灾的虚荣、自私正向当今社会挑战。热衷于浅显的物质享受、盲目拜金成为人性的弱点。三鹿奶粉事件让多少人感到恐惧不安。一个著名企业品牌落得那种遭万人唾弃的下场,归根结底,是它在利益与诚信面前不知谁舍谁得,在诱惑面前失去了原则。当然,在造假之风盛行于世时,总有一些品牌让人放心,就比如北京同仁堂,在百年岁月洗涤中仍不失光彩,在社会上口碑甚好。这就是因为舍得之道,能够淡然对待眼前的一时小利,坚持原则,看似失去了一些财富,但从长远来看,她得到的远比舍弃的多。 【点评】分论点设置得当,有辩证思维,有对比论证。所谓舍得之道,便是在特定情况下能够坚守本心,敢于舍弃,这样才能有所得。人生路上,需取舍的东西太多,不要因此踯躅不前,白白耗费大好时光,也不要匆忙决定又后悔万分。携舍得之道,方能释然前行! 【点评】重申论点,辩证论述,升华主旨。简明扼要。富有张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