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钳工基础知识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549949 上传时间:2018-10-30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1.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配钳工基础知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装配钳工基础知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装配钳工基础知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装配钳工基础知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装配钳工基础知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装配钳工基础知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配钳工基础知识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部分,装配的基础知识,装配的概念,装配: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将若干个零件组装成部件或将若干个零件和部件组装成产品的过程。,也就是:把已经加工好,并经检验合格的单个零件,通过各种形式,依次将零部件联接或固在一起,使之成为部件或产品的过程。,装配的分类:,组件装配部件装配总装装配整个装配过程要按次序进行,装配的方法:,互换装配法 分组装配法 调整装配法 修配装配法,装配的三要素:, 定 位 支 撑 夹 紧,装配的基本要求,装配的基本要求,装配图的主要内容:,图形,能表达零件之间的装配关系、相互位置关系和工作原理的一组视图; 尺寸,表达零件之间的配合和位置尺寸及安装的必要尺寸等; 技术条件,对于

2、装配、调整、检验等有关技术要求; 标题栏和明细表。,装配夹具,指在装配过程中用来对零件施加外力,使其获得可靠定位的工艺装备。,产品装配的工艺过程:,1、制定装配工艺过程的步骤(准备工作) 研究和熟悉产品装配图及有关的技术资料。了解产品的结构、各零件的作用、相互关系及联接方法。 确定装配方法; 划分装配单元,确定装配顺序; 选择准备装配时所需的工具、量具和辅具等; 制定装配工艺卡片。,2、装配过程:,装配遵循的原则:先下后上,先内后外,先难后易,先精密后一般 部件装配:把零件装配成部件的 过程叫部件装配。 总装装配:把零件和部件装配成最终产品的过程叫总装装配。,3、调整、精度检验:, 调整工作就

3、是调节零件或机构部件的相互位置,配合间隙,结合松紧等,目的是使机构或机器工作协调(性能)。 精度检验就是用检测工具,对产品的工作精度、几何精度进行检验,直至达到技术要求为止。,4、喷漆、防护、扫尾、装箱等,喷漆是为了防止不加工面锈蚀和使产品外表美观。 涂油是使产品工作表面和零件的已加工表面不生锈。扫尾是前期工作的检查确认,使之最终完整,符合要求。装箱是产品的保管,待发运。,3、装配前,清理和清洗零件的意义:在装配过程中,必须保证没有杂质留在零件或部件中,否则,就会迅速磨损机器的磨擦表面,严重的会使机器在很短的时间内损坏。由此可见,零件在装配前的清理和清洗工作对提高产品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有着重

4、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轴承精密配合件,液压元件,密封件以及有特殊清洗要求的零件等很重要。,4、装配时,对零件的清理和清洗内容:(1)装配前,清除零件上的残存物,如型砂、铁锈、切屑、油污及其他污物。 (2)装配后,清除在装配时产生的金属切屑,如配钻孔、铰孔、攻螺纹等加工的残存切屑。 (3)部件或机器试车后,洗去由磨擦、运行等产生的金属微粒及其他污物。,5、拆卸工作的要求 : 机器拆卸工作,应按其结构的不同,预先考虑操作顺序,以免先后倒置,或贪图省事猛拆猛敲,造成零件的损伤或变形。 拆卸的顺序,应与装配的顺序相反 。 拆卸时,使用的工具必须保证对合格零件不会发生损伤,严禁用手锤直接在零件的工作表面上

5、敲击。 拆卸时,零件的旋松方向必须辨别清楚。 拆下的零部件必须有次序、有规则地放好,并按原来结构套在一起,配合件上做记号,以免搞乱。对丝杠、长轴类零件必须将正确放置,防止变形。,第二部分,轴承的安装,了解各类轴承样式:,轴承安装的影响,轴承安装不正确,会出现卡住,温度过高,导致轴承早期损坏。因而轴承安装的好坏与否,将影响到轴承的精度、寿命和性能。,1、轴承的装配前注意事项,1) 轴承的准备 由于轴承经过防锈处理并加以包装,因此不到临安装前不要打开包装。 另外,轴承上涂布的防锈油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对于一般用途的轴承或充填润滑脂的轴承,可不必清洗直接使用。但对于仪表用轴承或用于高速旋转的轴承,应

6、用清洁的清洗油将防锈油洗去,这时轴承容易生锈,不可长时间放置。,2) 轴与外壳的检验 清洗轴承与外壳,确认无伤痕或机械加工留下的毛刺。外壳内绝对不得有研磨剂、型砂、切屑等。 其次检验轴与外壳的尺寸、形状和加工质量是否与图纸符合。安装轴承前,在检验合格的轴与外壳的各配合面涂布机械油。,2、轴承的安装方法:,轴承的安装应根据轴承结构,尺寸大小和轴承部件的配合性质而定,压力应直接加在紧配合的套圈端面上,不得通过滚动体传递压力。,轴承安装一般采用如下方法:,a. 压入配合:轴承内圈与轴是紧配合,外 圈与轴承座孔是较松配合时,可用压力机将轴承先压装在轴上,然后将轴连同轴承一起装入轴承座孔内,压装时在轴承

7、内圈端面上,垫一软金属材料做的装配套管(铜或软钢),装配套管的内径应比轴颈直径略大,外径直径应比轴承内圈挡边略小,以免压在保持架上。,轴承外圈与轴承座孔是紧配合,内圈与轴为较松配合时,可将轴承先压入轴承座孔内,这时装配套管的外径应略小于座孔的直径。如果轴承套圈与轴及座孔都是紧配合时,安装室内圈和外圈要同时压入轴和座孔,装配套管的结构应能同时押紧轴承内圈和外圈的端面。,b.加热配合 通过加热轴承或轴承座,利用热膨胀将紧配合转变为松配合的安装方法。是一种常用和省力的安装方法。此法适于过盈量较大的轴承的安装,热装前把轴承或可分离型轴承的套圈放入油箱中均匀加热80-100,然后从油中取出尽快装到轴上,

8、为防止冷却后内圈端面和轴肩贴合不紧,轴承冷却后可以再进行轴向紧固。轴承外圈与轻金属制的轴承座紧配合时,采用加热轴承座的热装方法,可以避免配合面受到擦伤。,c.分清轴承的紧环和松环(根据轴承内径大小判断,孔径相差O.1O.5mm)。 分清机构的静止件(即不发生运动的部件,主要是指装配体)。无论什么情况,轴承的松环始终应靠在静止件的端面上。,3、检验,轴承安装后应进行旋转试验,首先用于旋转轴或轴承箱,若无异常,便以动力进行无负荷、低速运转,然后视运转情况逐步提高旋转速度及负荷,并检测噪音、振动及温升,发现异常,应停止运转并检查。运转试验正常后方可交付使用。,第三部分,减速机的装配,1.减速机结构部

9、件分析,减速机安装在原动机与工作机之间,其作用是用来降低输出转速并相应地改变其输出转矩。减速机的运动是由联轴器传来,经由蜗杆轴传至蜗轮,蜗轮的运动通过其轴上的平键传给圆锥齿轮副,最后由安装在圆锥齿轮轴上的齿轮传出。 各传动采用圆锥滚子轴承支承,其游隙分别采用调整垫片和调整螺钉调整; 蜗轮的轴向位置,可通过修整轴承端盖台肩的厚度来控制; 锥齿轮的轴向装配位置,可通过修整调整垫圈垫片的厚度尺寸来控制。,2.减速机的装配技术要求,零件和组件必须准确的安装在规定位置,不得装入未规定的垫圈、衬套之类的零件。 固定连接件必须保证连接的牢固性。 旋转机构能灵活转动,轴承间隙合适、润滑良好,各密封处不得有漏油

10、现象 圆锥齿轮副、蜗杆与蜗轮的啮合侧隙和接触斑痕必须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 运转平稳、噪声要小于规定值; 备件在达到热平衡时、润滑油和轴承的温度不得超过规定要求,3.减速机的装配,1)零件的清洗、整形 包括对所有装配零件上的防锈油、锈渍、残留的切屑和铸件残存的型砂等污物进行清洗;修挫箱盖、轴承端盖等铸件的非加工面,使其外形与箱体衔接光滑;对有关装配零件进行去毛刺、倒锐边工作,修整在工序转运过程中因碰撞产生的损伤;在箱体内部清洗后,应涂上淡色底漆。,2)装配零件的补充 包括轴承盖与轴承套、轴承盖与箱体轴承座孔端面及箱盖与箱体等连接螺孔的配划线、钻孔和攻螺纹的工作 3)零件的预装 为了保证预装做的顺

11、利进行,某些相配零件应先进行试装。待达到配合要求后再拆下;本减速机的试装工作、包括蜗杆轴配键并与联轴器试配;蜗轮轴的配键并与蜗轮调整垫圈及锥齿轮试配;锥齿轮轴配键并与直齿圆柱齿轮试配。,4.组件装配,按装配单元系统图的概念、对减速机可以划分为锥齿轮轴、蜗轮轴、蜗杆轴、联轴器、3个轴承盖及箱盖8个组件; 其中只有锥齿轮组可以独立进行装配,这是因为盖组件在装配后,完全可以整体装入95H7的孔中; 不能独立进行装配的组件,在部件总装前应先进行预装试配工作。,5.锥齿轮轴组件的装配顺序及其装配单元系统图,6.装配的工艺要点:,1、装配轴承的内外圈时,应复检配合处的尺寸偏差是否合乎要求,然后将配合面擦干

12、净,并涂上机油,用压力机或锤子垫上软金属衬垫,逐步装入至端部贴紧。 2、油封毛毡内、外径尺寸要准确; 3、在装入轴承盖时,要通过检测端面间隙选择合适的调整垫片厚度,以保证轴承的轴向间隙符合要求,然后用3各螺钉均匀拧紧;,4、组件装配好之后,应检查锥齿轮轴的旋转是否灵活及是否有明显的轴向窜动5、总装与调整 在完成减速器各组件装配后,即可进行总装配工作。总装从基准零件(箱体)开始。根据盖减速器的结构特点,采用先装蜗杆轴,后装蜗轮的装配顺序。,7.现场检修准备工作,1)做好技术准备工作:详细审查说明书或有关资料,对照图纸和工件,测量蜗轮、蜗杆、轴、机壳的实际加工尺寸精度。 2)准备好装配轴承的专用工具:如套筒、铜棒、量具等)以及装配所需的其他工器具 3)拆卸顺序:切断电源;拆卸传动带保护罩或其他联轴器保护罩、拆卸连接部件、地脚螺栓、支架、吊下电机、减速机等。,谢 谢 您,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