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保健课:老年心理保健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547957 上传时间:2018-10-30 格式:PPTX 页数:69 大小:498.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保健课:老年心理保健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老年保健课:老年心理保健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老年保健课:老年心理保健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老年保健课:老年心理保健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老年保健课:老年心理保健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年保健课:老年心理保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保健课:老年心理保健(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年心理保健,人既是“自然人”,又是“社会人”,有七情六欲,有心理活动,各种心理活动可影响人体功能,而人体功能也可影响到心理活动。此外,环境变化也可以通过心理活动影响身体功能,社会环境因素 人体功能心理活动,一、 老年人心理特点,(一)老年人的感觉和知觉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称为感觉 人的感觉可分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种外部感觉有视、听、嗅、味和皮肤感觉(温觉、触觉、痛觉)五种内部感觉有运动、平衡、痛、体位等感觉老年人感觉会因增龄而减退,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的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加工和解释的过程知觉总是与以往经验相联系,老年人的知觉由于既往经验的参与,使其比感觉

2、衰退得慢而轻,老年人注意力比年轻人要迟钝些,且较难持久,老年人注意力还有一种粘滞和惰性现象,即不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出去,容易耿耿于怀将老年人注意力从个人圈子中转移出去,培养多种兴趣和爱好,不断开拓眼界,丰富知识,把注意力引向宽广的世界,(二)老年人的记忆,记忆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人们对感知、体验或操作过的事物的印象经过加工保存在大脑中,并在需要时提取出来大脑是记忆的载体,1.记忆的生理性老化,1)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 初级记忆是指老年人对于刚听过或看过、当时在脑子里还留有印象的事物记忆较好,是记忆减退较慢的一类记忆初级记忆随增龄基本上没有变化,或者变化很少次级记忆是指对已听过或看过一段时间

3、的事物,经过编码储存在记忆仓库,以后需要加以提取的记忆,其减退程度大于初级记忆老年人记忆活动的年龄差异主要表现在次级记忆方面,2)机械记忆和逻辑记忆,老年人对与过去、与生活有关的事物或有逻辑联系的内容记忆较好,而对生疏的或需要机械记忆或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则记忆较差,2.记忆的病理性老化,记忆的病理性老化是由于疾病的影响而引起的记忆障碍,属于异常老化多见于老年痴呆病人但在疾病早期两者界限不易划分,难以鉴别,必须通过日常的仔细观察和定期检查,才能早期发现,早期给予治疗,老年记忆减退出现有早有晚,速度有快有慢,程度有轻有重,说明其个体差异很大因此,如能指导老年人注意自我保健,坚持适当的脑力锻炼和记

4、忆训练,并主动利用记忆方法,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有信心,就可延缓记忆衰退,(三)老年人的思维,思维是人的一种最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人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中介,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人类通过思维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内部联系,是高级的、理性的认识过程。主要包括概括、类比、推理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1.思维的生理性老化,思维随着增龄出现衰退较晚,特别是与自己熟悉的专业有关的思维能力在年老时仍能保持但是,老年人由于在感知和记忆方面的衰退,在概念、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有所减退,尤其是思维的敏捷度、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以及创造性比中青年时期要差,2.老年人思维弱化及障碍的表现形式,1)思维迟

5、钝、贫乏 2)思维奔逸 3)强制性思维 4)逻辑障碍 老年期思维能力的弱化在各个老年人的身上表现程度不同,重视对老年人的全面身心保健,鼓励老年人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培养其思维品质,以恢复和提高其良好的思维能力,(四)老年人的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与否获得满足的反映情绪有三种基本状态:心境是一种较持久的情绪状态,它有扩散到整个行为的特点激情是一种短暂、猛烈而具有暴发性质的情绪状态,激情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极大应激是由一种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情感按其社会内容也可分为三种:理智感道德感美 感,老年人的情绪控制力削弱,容易激发老年人的情感具有明

6、显的倾向性,会发生偏爱和溺爱有些老年人情绪波动幅度较大,瞬息多变,稍不遂意就老泪纵横,一经满足又破涕为笑有些老年人也会变得仁慈、和善和诙谐起来较多的老年人爱留恋往事,缅怀旧友和故人,(五)老年人的智力,智力的构成非常复杂,主要包括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观察、实践操作和环境适应等方面的能力,是一种整体的、综合的能力智力也会随年老而发生变化,但并非全面减退,1.智力的生理性老化,1)液态智力 主要与人的神经系统的生理结构和功能有关液态智力指获得新观念,洞察复杂关系的能力,如知觉整合能力、近事记忆力、思维敏捷度及与注意力和反应速度等有关的能力液态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较早,老年期下降更为明显,2)晶

7、态智力 晶态智力与后天的知识、文化及经验的积累有关,如词汇、理解力和常识等晶态智力并不随增龄而减退,有的甚至还有所提高。直到70岁或80岁以后才出现减退,且减退速度较缓慢智力发展存在不平衡趋势,为老年人智力的发掘提供了理论依据,2.智力的病理性老化,如果五六十岁的人智力突然明显减退,意味着病态,临床上最常见的是痴呆症。应引起重视,及早就医,查明原因,尽快治疗 3.智力的可塑性 老年期智力减退并非是一成不变和不可逆转的;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经验不断积累,理解、推理能力的不断提高,老年智力结构的发展具有多维性和多向性特点,在个体内和个体间具有可塑性和可变性。如果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就可延缓

8、智力减退,(六)老年人的人格特点,1.对健康和经济的过分关注与担心产生的不安、焦虑 2.能力下降产生的保守 3.交往减少造成的孤独 4.把握不住现状产生的怀旧和发牢骚,(七)老年人的意志和行为,人们根据自己个人的需要或社会需要而形成动机和目的,再根据既定的目的,不断在实施过程中以此来支配和调整个人的行为,使收到预期效果的这种心理过程,称之为意志意志和行为常联系在一起的。意志可以在环境中和教育下得到锻炼,老年人的意志有趋向两极化的倾向。这与原先的意志过程有关原来刚强的老年人,变得格外自信和固执。在实施目的时,其行为难以调整,甚至不合时宜原来懦弱的老年人,变得更加缺乏自信,主动性和进取性减弱,常感

9、叹体力和精力不如往日,但也有些老年人精力充沛,年逾花甲仍在孜孜不倦地学习,年近古稀,还在科研岗位攀登科学高峰或在教育岗位著书立说另外,老年人的行为与年轻时相比,显得刻板而拘谨,缓慢而一丝不苟,实用性和经验性有余而创新性不足,(八)老年人的言语,言语与语言不同。言语是人们在交际中对语言的运用言语和思维关系极为密切,它是表达思维的主要工具老年人言语容易出现重复、冗长、不简洁,有时语不达意,(九)老年人的个性特征,个性,是人与人相区别的个人特征。是一个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与情绪反应的特征,也称人格(一)老年人的气质气质的形成与遗传的生理素质密切相关。它主要表现

10、在心理活动过程中情绪体验的强弱、快慢、稳定性及指向性,罗马医生(公元2世纪)将气质分为: 活泼好动,反应灵敏,乐于交往,注意力易转移,兴趣和情绪多变,缺乏持久力的多血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反应迅速,脾气急躁,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的胆汁质安静、稳重、沉着,遇事三思而行,善于忍耐,反应迟缓,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较难转移的粘液质情绪体验深刻,善于觉察他人不易注意的细节,行为迟缓,意志薄弱,胆小孤僻的抑郁质,多血质老年人常乐观开朗,诙谐好动,待人热情亲切,爱叙旧和唠叨胆汁质老年人精力旺盛,热情直率,容易激惹冲动,常过分自信,固执己见,身处逆境或满足不了主观要求时容易急躁,牢骚满腹,有时以致产生

11、多疑和报复性行为粘液质老年人情绪稳定,心平气和,爱沉思、琢磨,易有保守倾向、冷漠和固执抑郁质老年人内心体验深刻,观察细致,但容易自卑、自责,孤独胆怯,疑心病和依赖性加重,老年人的性格,性格是指个人对客观现实比较稳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性格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社会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塑造出来的。影响性格的社会因素包括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和社会文化因素,性格有多种,往往在待人处事中反映出来有以情绪占优势的情绪型以意志占优势的意志型和理智占优势的理智型有表现为自信、进取、开朗、活泼、爱交际、情绪外露、不拘小节、易于适应环境的外向型爱沉静、善内省、谨慎、多思、缺乏信心、害羞寡言、反应迟缓、适应力弱的内向型介

12、于两者之间的中间型有具有主见、信念,善于独立、果断地解决问题的独立型缺乏主见、随和、依赖的顺从型等,老年人性格改变与原有的性格基础有关,也有认为是老年人自己过去性格的继续理智型的老年人往往豁达大度,顺应自身及周围的变化,凡事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意志型、独立型老年人有时过于自信,忙碌终日,常常会干出一些力不从心的事,当遇到挫折,便会抱怨,容易产生失落感情绪型、内向型、依附型老年人易有抑郁倾向,自我封闭,形成孤独寂寞,如何看待老年人自己的气质和性格,气质和性格虽有区别,但两者又有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相同气质类型的人也可有相互不同的性格。从社会意义上说,气质没

13、有好坏之分,不同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作出显著成就;而性格特征有好坏之分,它对事业成功与否有着明显的影响。,不同气质类型可以使性格的表现方式不同,如同样具有助人为乐性格的老年人胆汁质者表现为热情、豪爽、快速、有力的助人方式多血质者能灵活机智地帮人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粘液质者不露声色、脚踏实地地给于支持抑郁质者仔细地发现对方的难处,给予细心的关怀,性格也可影响气质,如同样具有坚强意志性格的老年人胆汁质者可克制急躁多血质者可使自己更为踏实粘液质者能鼓起勇气抑郁质者能减少消极情绪,二、影响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因素 1.各种生理功能减退2.社会地位的变化3.家庭人际关系4.丧偶5.疾病6.文化程度,三、老年

14、人心理主要矛盾(一)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二)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三)老有所养与经济不充分的矛盾(四)安度晚年与意外刺激的矛盾,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分为急性焦虑和慢性焦虑两大类急性焦虑主要表现为急性惊恐发作。老人常突然感到内心紧张、心烦意乱、坐卧不安、睡眠不稳、口干、心悸、脉搏加快、多汗、血压升高、潮热感、呼吸加快、大小便意增加。严重时,可以阵发性出现气喘、胸闷,有一种濒死感。并由此而产生妄想和幻觉,有时有轻度意识迷惘,一、焦虑症 比较常见。,慢性焦虑一般表现为平时比较敏感、易激怒,生活中稍有不如意的事就心烦意乱;注意力不集中,有时会生闷气、发脾气等防护:对老年人焦虑的防治,首先要

15、帮助老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自我疏导,自我放松。如果焦虑过于严重时,应用抗焦虑药物,,老年焦虑症的预防,要乐天知命,知足常乐。古人云:“事能知足心常惬。” 学会自我疏导,轻微焦虑的消除,主要是依靠个人,当出现焦虑时,首先要意识到自己这是焦虑心理,要正视它。自我放松:想像自己喜欢的情境。 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二、抑郁症,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其临床表现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活动减少为主 。引起老人抑郁的原因,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是认为老年人遭受各种各样心理、生理和社会的应激事件的发生较多,及老年人生活的艰辛、孤独等,老年人对缓冲精神压力和精神创伤

16、的能力下降是一个重要的促发因素,抑郁障碍的发生是渐进而隐伏的,早期可表现为神经衰弱的症状,头痛、头昏、食欲不振等。后期表现为: 1情感障碍 表现为忧郁寡欢、内心沉重,对生活没有信心,对一切事物兴趣下降,有孤独感、失落感、自觉悲观失望,有突出的焦虑烦躁症状。有时也表现为激越2思维活动障碍 思维迟钝,反应缓慢,思考问题困难和主动性言语减少,痛苦的联想增多,常出现自责自罪和厌世及疑病,3精神活动障碍 记忆力显著减退,计算力、理解和判断力下降,动作迟缓,反应迟钝,缺乏积极性及主动性。严重时可不语,不动,生活需人照顾 4意志行为障碍 轻者依赖性强,遇事犹豫不决,稍重时活动减少,不愿社交,严重者可处于无欲状态,日常生活均不能自理。最危险的病理意向活动是有自杀企图和行为。老年病人一旦决心自杀往往比成人更坚决,行为也更隐蔽,应引起高度重视,5躯体症状 伴有突出的躯体性焦虑,经常感疲乏,精力不足,失眠或睡眠过多,头痛,四肢痛,胸闷心悸,食欲差,消化不良,口干,便秘,体重减轻等有时这些症状可能比较突出,冲淡或掩盖了抑郁心境,称之为隐匿性抑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