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导论、心理流派 ppt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545971 上传时间:2018-10-30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心理学导论、心理流派  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医学心理学导论、心理流派  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医学心理学导论、心理流派  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医学心理学导论、心理流派  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医学心理学导论、心理流派  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心理学导论、心理流派 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心理学导论、心理流派 ppt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主要心理学流派,医学心理学,提 纲,绪论 概念:医学心理学 研究范围 相关学科 基本研究方法 学习意义,主要心理学流派 精神分析学说 行为主义学说 人本主义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其他,心理学 psychology,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人格特征,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情感过程,意志、行为过程,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 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医学 medicine,以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为研究内容的科学。 疾病:病因、机制、治疗、康复、预防 人:病人、家属、医务人员、健康人群 场所:医疗

2、环境、社会环境,医学心理学 medical psychology,医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 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医学心理学研究范围,心理或行为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基础及其在健康和疾病中的意义 心身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制 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过程中的作用规律 各种疾病过程中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变化规律 如何将心理学原理和技术应用于人类的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治,相关学科,临床心理学 clinical psychology:研究和解决心理学临床问题,包括心理评估、心理诊断和心理治疗等。 咨询心理学 cou

3、nseling psychology:研究心理咨询的理论观点、咨询过程及技术方法。服务对象更侧重于一般人群。医学心理学的应用分支之一 护理心理学 nursing psychology:医学心理学的应用分支。研究护理工作中的心理学问题。 异常心理学 abnormal psychology:病理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心理与行为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健康心理学 health psychology:心理卫生。应用心理学知识和技术增进心身健康和预防各种疾病;维护心理健康、预防精神疾病的心理学原则和措施。 行为医学 behavioral medicine:将行为科学技术与生物医学技术相结合

4、的学科。侧重:不良行为模式、应激 心身医学 psychosomatic medicine:研究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尤其是研究心身疾病的病因、机制、治疗和预防等。 心理生理学、生理心理学:心理活动与生理过程的关系;心理活动的生物学基础。 神经心理学 neuropsychology:心理活动的脑机制;研究高级神经活动机能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学科。神经认知心理学,相关学科,基本研究方法,观察法:自然观察;控制观察 调查法:晤谈;问卷 心理测量法 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 个案法,研究和学习医学心理学的意义,培养整体医学观 促进、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医学模式:一定时期内人们对健康

5、和疾病的总体认识,并成为医学发展的主导思想。一种哲学观在医学上的反映 医学模式转变: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全面地认识疾病的本质,提高医疗质量 掌握医学心理学研究和实践方法 有利于自我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身心健康,主要心理学流派,西方现代心理学学派一览表,西方现代心理学流派一览表,第一势力:精神分析 psychoanalysis,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18561939) 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简历,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4岁时举家迁居维也纳 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学医 1876-1881

6、年,生理学研究,获博士学位 1885年到巴黎进修神经病学,期间兴趣转向临床精神病学 1886年回到维也纳同布鲁尔合作研究歇斯底里及其治疗 1895年与布鲁尔合著癔病研究,开创了精神分析法 1908年成立了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1910年发展为国际精神分析协会 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金 1938年因遭纳粹迫害迁居伦敦 1939年12月23日因口腔癌在伦敦逝世,主要著作,梦的解析 (1900) 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4) 性欲理论三讲 (1905) 精神分析引论 (1910) 超越愉快原则 (1920) 文明与不满 (1920) 群众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1921) 自我和本我 (1923) 图

7、腾和禁忌 (1913) 摩西与一神教 (1938),精神分析基本理论,两个基本假设 心理决定论原则(因果原则) 意识是一种特殊的非同寻常的心理过程 内驱力(Drives) 性或性欲驱力Libido 攻击或破坏驱力攻击性 自我防御机制 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人格发展理论),意识的层次,前意识(preconscious) 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 目前未被注意到或不在意识之中,但通过自己集中注意力或经过他人提醒又能被带到意识区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潜意识(unconscious) 无法被个体感知道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 主要包括: 不能被客观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的要求和欲望 已经被“遗忘”了的童年

8、 时期不愉快的经历、心理上的创伤,意识(conscious) 与语言有关的,人们当前能够注意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以及可以清晰感知的外界的各种刺激。,人格结构理论,自 我,本 我,前意识,潜意识,意识,自我(Ego) 大部分存在于意识中,小部分是潜意识的 自我的动力来自本我 又在超我的要求下,顺应外在的现实环境,采取社会所允许的方式指导行为,保护个体安全 遵循“现实原则” 人格的执行部门,平衡本我和超我,又称原我(Id) 存在于潜意识深处 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 代表人们生物性的本能冲动 遵循“唯乐原则” 具有要求即刻被满足的倾向,超我(Superego) 大部分存在于意识中 类似于良心、良知、理

9、性 在长期社会生活过程中,社会规范、道德观念等内化而成 遵循“至善原则” 对个人的动机行为进行监管,使人格达到完善,自我防御机制 ego defense mechanism,潜抑(压抑,Repression) 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 置换(Displacement) 退行(Regression) 投射(Projection) 升华(Sublimation),合理化(Rationalization) 否认(Denial),性心理发展阶段(人格发展理论),口欲期(Oral stage):出生到1岁 肛欲期(Anal stage):2岁到4岁 性蕾期(Phallic sta

10、ge):4岁到6岁 潜伏期(Latent stage):6岁到10岁 生殖期(Genital stage):10岁到20岁,评价,批评: 理论无法证实 缺乏评判标准 结果难以重复 某些主要理论影响深远:潜意识、防御机制、人格发展理论等,第二势力:行为主义 behaviorism,强调心理学研究对象应该是可观察、测量的“行为” 方法论上,以严格的、大量的科学实验结果为依据,提出行为的脑机制,以此解释异常行为,最后提出矫正方法 特点:严谨、科学,行为学习理论 Learning theories of behavior,人的正常和病态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及其伴随的心身反应,都可通过学习过程而形成。 如果

11、对行为学习各环节进行干预,可以矫正问题行为,进而治疗和预防疾病。,行为主义的三个基础理论,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 theory) 操作性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 theory) 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替代学习 自我强化,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 (18781958 )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 1878年生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 1900年获得福尔满大学硕士学位 1903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博士学位,任芝加哥大学讲师和心理实验室主任 1908年转任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教授

12、 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20年离婚并被迫改行从事广告商业活动,直至1945年退休,华生的主要观点,否认意识的作用,将行为归结为肌肉的收缩或腺体的分泌,提出“刺激-反应”公式:R(行为反应)=f(S,外部刺激) 环境决定论。否认遗传的作用,认为行为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 1904-1990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他创制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的仪器斯金纳箱。 1950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年获美国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

13、荣誉国家科学奖。,斯金纳的主要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operant conditioning) 行为塑造学说 behavior shaping 行为的后果直接影响该行为的增多或减少 合理利用正、负强化可使行为朝预期的方向发展,并逐渐建立原来没有的行为模式,新行为主义者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美国心理学家,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197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80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社会学习理论: 替代学习:观察学习。学会某种行为可不必实际经验;人能够操纵符号,思考外部事物,预见行为后果; 自行奖赏或批判:人可以自我评价行为,进行自我强化

14、,不必一定依靠外部强化; 行为自控:人的行为可以自行调控,而不一定被外界左右,行为主义评价,贡献:强调并发展了心理研究的科学方法,其理论经得起检验;行为治疗在心理治疗领域得到广泛、有效应用 缺陷:环境决定论倾向,忽视了“人性”(在新行为主义者有一定纠正),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 humanistic psychology,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心理学思潮和革新运动 主要特点 研究对象上,研究精英、名人或心理健康者 研究内容上,不探讨低级的心理现象和认知历程,而是专门研究人的高级的整合的动力心理,如人的本性(nature)、潜能(potentiality)、经验(experience)、

15、价值(value)、创造力(creativity)以及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等。 研究原则:重视结合广泛的社会问题开展应用心理学研究。 研究方法:整体分析和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代表人物罗杰斯,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947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Carl R.Rogers (1902-1987),代表人物马斯洛,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 对人的动机持整体的看法,他的动机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论”。 1968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A.H.Maslow: (1

16、908-1970),人本主义学派基本观点,自我实现是人类最基本的动机:人本主义理论的核心。人类都具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各种潜能的趋向,人是“积极主动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指导的。” “自我概念”(self-concept):自我发展过程中,在与环境或别人的接触与交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自我的认识和看法。自我概念包括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与其它客体的区别和相互关系的认识,以及对人的价值标准的认识。,人本主义学派基本观点,“价值条件作用”:在社会化过程中,人总是愿意自己的行为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关注。按照别人的看法和评价而改变自身的标准,使自我概念发生歪曲,从而导致心理上的混乱。 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了积极的自我体验,同时又得到他人的肯定时,他的自我概念就会是准确的,其人格就能正常发展。 如果外界的要求和评价(价值条件)和他的个人体验相抵触,可能会得不到尊重与关注时,他就有可能采取歪曲和回避真实自我体验的办法,歪曲自我概念,以缓和受人关注的需要与个体体验之间的矛盾冲突。 自我概念歪曲得越严重,各种心理异常表现如焦虑、抑郁等就表现得越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