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结构施工图设计中的节点构造处理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477903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结构施工图设计中的节点构造处理_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试论结构施工图设计中的节点构造处理_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试论结构施工图设计中的节点构造处理_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试论结构施工图设计中的节点构造处理_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试论结构施工图设计中的节点构造处理_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论结构施工图设计中的节点构造处理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结构施工图设计中的节点构造处理_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结构施工图设计中的节点构造处理试论结构施工图设计中的节点构造处理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要求越 来越高,建筑结构愈加复杂,这对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设 置了新的难度,结构设计师在进行工程结构设计的过程中 不仅要对各结构准确计算、熟练使用各种电算程序,而且 要对建筑中应用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节点、构造进行设计, 本文将针对结构施工图设计中的节点构造处理展开研究, 通过理想状态下结构施工图基本特征及带形基础配筋、框 架梁与连系梁的连接构造、梁柱节点构造、配箍率四个方 面详细分析,力图为完善结构施工图设计做出贡献。 【关键词】结构施工图;施工图设计;节点构造;处理 前言:节点构造也称

2、为节点大样图,由于在平面、剖 面图中均不能显示出两个构件连接的具体施工情况,所以 需要在图纸中有目的的设计出一份节点的大样图,表示其 具体施工做法,所以节点构造的准确性和客观性直接关系 到施工的具体情况,结构设计师在进行节点构造处理时必 须具有一致性、统一性等特点,才能够保证施工过程中能 够准确读取图纸,减少理论与实践的误差。 一、理想中结构施工图设计的基本特征 由于结构施工图设计直接作用于施工实践过程,所以 其具有以下特征:合法性,我国现阶段已经颁布了结构设 计相关法律法规,所以结构设计必须在法律强制制约的范 围内,并达到法律相关规定标准;准确性,由于施工过程 以设计图纸为依据,所以图纸直观

3、读取必须只能显示唯一 内容,不能左右兼顾,使施工人员无法准确理解设计师意 图,如果设计出现错误且得不到及时修正,将给施工带来 不必要的损失;通俗性,施工人员的图纸读取能力不统一, 所以越是简单直观的图纸其实践效果越理想;可操作性, 图纸设计的直接目的是指导实践,所以可操作性是图纸设 计的归宿1。 二、带形基础配筋 假设垂直两条基础底板的纵向中线与框架结构中的两 条中线完全重合,在没有相关钢筋安装详图的情况下,施 工单位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或施工习惯进行多种安装配 置构图,所以其基础工程质量在没有节点构图的情况下很 难有保障,建筑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不一定都能 达到较高程度,在进行配置的过

4、程中,配置形式科学性有 待考究,带形基础配筋直接关系到建筑基础的质量,节点 构图在施工图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进行节点处理时应 科学、直观。 三、框架梁与连系梁的连接构造 假设两根梁在第 25 根主筋处相撞,其断面高度都为 100 厘米,那么为了实现设定高度必然使上下排的主筋主动 避开梁相撞主筋,那么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要将上下排主筋 的钢筋骨架高度在原有基础上缩减,如果设计者未考虑到 相交构件之间会产生彼此影响,而未进行有目的的缩减, 那么箍筋就不可能按照预期效果对纵向主筋进行限制,从 而无法实现有效抗震的目的,所以在进行框架梁及连系梁 节点构造时除了考虑实际情况,还应注意梁柱之间的相互 作用,

5、为主要承载力的梁柱让路,这样才能在实现梁柱连 接的同时,使其安全性得到保证2。 四、梁柱节点构造 假设某框架结构的梁柱钢筋混凝土强度为标准的 25 等 级,并采取 8 度抗震设计,那么由于梁柱钢筋混凝土强度 为标准的 25 等级属于非抗震结构,其锚固长度设定为直径 的 35 倍,那么在直径为 22 毫米的柱梁叠加的情况下,其 直径达到 770 毫米,由于 8 度抗震设计决定其锚固长度要 在现有条件下进行附加,通常附加锚固长度为直径的 5 倍, 那么在符合 8 度抗震设计要求的情况下,钢筋锚固长度不 能够小于直径的 40 倍,即 880 毫米,其施工缝必须定位于 梁下的 23 厘米位置,但通常情

6、况下,施工方会选择梁下 20 厘米位置作为施工缝,在这种情况下使框架梁柱上端弯钩 的垂直长度达到 35 厘米,而实际上其长度达到厘米,不符 合 77 厘米弯钩垂直长度88 厘米的规定,所以依照此种 节点构造施工必然会出现问题3。 五、配箍率 为了提升钢筋混凝土柱子的延伸性和抗剪能力,通常 在设计的过程中将柱子的配箍率选值定位相对较高,但设 计的过程如果脱离实际就会造成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无法达 到预期目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强度为标准 40 级,选取 箍筋的半径为 6 毫米,箍筋间距为 120 毫米,在实际施工 中需要 5 层此种箍筋叠加,理论上其直径范围达到 60 毫米, 意味着箍筋净间距被缩减

7、 60 毫米,剩余 60 毫米,在实际 情况中双肢箍的 135 度弯钩附近都会实现双层叠加,而且 箍筋在加工的过程中其平面也会存在一定的不规则,所以 以图纸形式进行叠加,箍筋的净间距与理论上并不相符, 部分间距可能超出 30 毫米,而部分间距郭晓已经无法测量, 这就导致设计的柱钢筋骨架无法较好的实现钢筋混凝土注 入,如果顺着柱子流向底部,不仅为实现预期的目的,反 而使其稳定性无法得到保证,留下安全隐患,由此可见在 进行配箍率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实际情况,不然设计的再 完美,在施工的过程中也会被否定,而且带来不必要的损 失4。 结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节点构造在结构 施工图设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

8、位置,直接关系到施工的具 体情况,对建筑整体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进行节 点构造处理的过程中,必须具有针对性、科学性、规范性 和统一性,保证建筑行业相关节点构造采用统一的处理方 式,这样可以避免结构设计师与施工人员在图纸读取中产 生分歧,从而造成建筑物与设计预期不符,产生不必要的 人员、物资浪费,现阶段节点构造处理并未实现全面覆盖, 仍需相关人员长期努力。 参考文献: 1王荣宗,高瑞.结构施工图设计中节点构造处理探 讨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XX,13:74-75. 2张皓.泰达市民文化广场斜坡幕墙支承体系及钢结 构的设计与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XX. 3陈杰峰.新型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住宅结构的研究 与应用D.广州:广州大学,XX. 4陈卫. 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的地基基础设 计方法体系及实用软件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