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概述五大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477217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概述五大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概述五大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概述五大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概述五大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概述五大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概述五大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简析基于“以学定教,动态生成”策略下的“问题导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操作在操作上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深刻把握基本理念。践行“以学论教,学教合一”的“生本课堂”理念,课堂由“教的课堂”转向“学的课堂”。二、严格遵循基本原则。深刻把握“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因学而教、顺学而导”的原则。(一)以“学情”定教,重视课堂的生成性。根据课前“预学”及课内自学,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以此作为教学设计、施教和改进教学的最基本依据,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为“想学”而教,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是创设情景,引发学习兴趣

2、和意向。二是问题驱动,激活学生的思维。三是评价激励,增强学习的驱动力。四是注重学生学习意识和品质培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三)为“会学”而教,重视学法指导。大力推行和落实“为学而教”,即教学生“会学”;积极推动教学由“教知识”向 “教方法”转变。(四)以“互学”促教,重视课堂互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说,多做,多议,多思,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三、认真落实课堂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打造本真的、富有底蕴的课堂。(二)具体目标具体目标是“一个根本”“两个关注”“三个转变”“四个注重”“五个能让”一个根本:一个根本:课堂教学必须以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两个关注:两个关注:课堂教学评价既要关注教师行为的“备、讲、辅、改、测(考)”,更要关注教师和学生行为的“学、问、思、辨、行”。三个三个转变转变: :课堂教学要变注入式教学为问题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为主动参与,变单纯只是传授为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培养并重。四个注重:四个注重:注重启发诱导,注重学法指导,注重情感渗透,注重培养创新思维。五个能五个能让让: :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四、灵活处理教学结构及环

4、节(一)基本要求。在“构建”的基础上“完善”、 “创新”、 “解构”的阶梯目标,打造“问题导学”高效课堂新模式。1.在完善中在完善中创创新。新。根据学科性质、年段特点、教师实际,大胆变革已有的教学模式,渗透“问题导学”新策略,实现课堂结构、流程的随机调整,实现课堂教学的“动态性”。2.在在创创新中解构。新中解构。构建教学模式的终极目标是解构教学模式,根据学情、生情、教情,进行教学模式的再创造,进而形成风格不同,特色鲜明的教学新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成性”。3.在解构中重在解构中重组组。 。解构教学模式,不是完全抛弃基本的教学结构。解构教学模式,是一个对教学流程动态的“重组”过程,各年段、各学

5、科课堂教学要以“问题导学”为统领,重组教学流程,在重组中要体现以下基本要素:(1)一、二年级要体现“指导预习-提问质疑-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相机引导-当堂检测”等基本环节。 (2)三至六年级要体现“独立预学-合作交流-汇报展示-点拨释疑-拓展应用-检测提升”等基本环节。 以上要素不是固定的教学流程,教师要在教学预设、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科性质、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灵活处理。五、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一)问题的归纳与展示。目的是通过预学及课内自学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一是通过课前预学或指导预习归纳问题。问题的提出应该是学生预学或预习效果的集中反馈,应体现预设性和生成性。形成的问题应有代表性。二是通过课内自学归纳问题。课内积极引导学生自学,注重学法培养、习惯养成。(二)课堂互动。目的是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语言解答等各方面的能力。(三)点拨示范。目的是通过教师引导、点拨和讲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既帮助学困生解决了基本问题,又通过纠正错误,使优秀生理解更加透彻,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操作能力。(四)反馈总结。目的是通过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及时反馈信息,能按时完成课堂作业的就视为达到学习目标,做到了“堂堂清”。 (五)拓展升华。目的是通过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创新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