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召公谏厉王弭谤》复习学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392336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召公谏厉王弭谤》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召公谏厉王弭谤》复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召公谏厉王弭谤》复习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召公谏厉王弭谤》复习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召公谏厉王弭谤》复习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召公谏厉王弭谤》复习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召公谏厉王弭谤》复习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高一语文召公谏厉王弭谤召公谏厉王弭谤复习学案复习学案【原文欣赏】 召公谏厉王弭谤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2、。行善而备败,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翻译: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国的巫师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国的巫师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国人不敢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阻塞老百姓的嘴,好比阻塞河水。河流如果堵塞后一旦再决堤,伤人一定很多,人民也是这样。因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

3、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道理。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

4、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还能有几个呢?“周厉王不听,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简介:召公谏厉王弭谤选自国语上篇。作品别名召公谏厉王弭谤,创作年代先秦。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记载了公元前 990(周穆王十二年)到公元前 453(周贞定王十六年)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一些史实。背景:中国古代历史家在记述历史事件时,有尚实录、寓褒贬的优良传统。他们往往忠于历史真实,

5、并从那些孤立甚至偶然的事件中,去挖掘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以供后代统治者借鉴。 国语这篇记载了周厉王被逐的过程。召公亦作邵公。周厉王执政时,由于残暴无道,遭到人们的谴责,然而他非但不思改弦易辙,反而采取高压手段堵塞舆论的批评。结果,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举起反叛的旗帜,把他从国君的宝座上拉了下来。它告诉人们一条真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即是说,如果统治者滥施暴政,且又堵塞言路,终将自食其果。全篇文字简洁,叙述有条有理,逻辑性强,很有说服力。字词:判断句是障之也。 (“也”表判断)省略句(1)召公告(厉王)曰:“民不堪命矣!” (省略宾语)(2)三年, (民)乃流王于彘(省略主语)(3

6、)使(之)监谤者宾语前置句是以事行而不悖。 (应是“以是事行而不悖。 ” )状语后置句夫民虑于心而宣之于口。 (应是“夫民于心虑而于口宣之。 ” )古今异义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长的同族人。今义:不包括父母兄长的族内族外外人堪古义:忍受今义:比;如此通假字“弭”通“弥”意思:止,息练习题:1、为字加注音。厉王虐,国人谤王()史献书,师箴()犹其有原隰衍沃也()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2、正确的一项是()A、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B、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c、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D、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3、解释下列词语有误的一项()A、事行而不悖其中“悖”是相反、抵触之意。B、吾能弭谤矣其中“弭”意为阻止、消除。c、阜财用衣食其中“阜”意为使增多。D、其与能几何其中“与”是和,同的意思。4、下列句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B、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c、近臣尽规,亲戚补察D、而后王斟酌焉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周厉王残暴凶狠,采用高压政策来镇压百姓的批评指责。B、召公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劝说厉王要广开言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c、周厉王拒绝召公的谏言,引起百姓的强烈反抗,在周厉王三年,厉王被百姓推翻,流放到彘。D、厉王被流放到彘的结局,有力地说明了召公谏言的正确和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