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课件:《兵车行》ppt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386552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6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美课件:《兵车行》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精美课件:《兵车行》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精美课件:《兵车行》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精美课件:《兵车行》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精美课件:《兵车行》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美课件:《兵车行》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美课件:《兵车行》ppt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兵车行,杜甫,作者简介杜甫(712770) ,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诗史”“诗圣”。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胸怀天下,悲悯黎民,又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甚至幻想着为解救底层社会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

2、别,杜甫生平, 读书游历时期(712-746)35岁以前读书和壮游时期,代表作望岳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 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等,十年困守的结果,使他变成了忧国忧民的诗人,文风走向现实主义。 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45-48岁代表作春望、悲陈陶、羌村、和“三吏”、“三别”等,创作达到了现实主义高峰。 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9岁以后成都浣花溪建草堂后经严武荐任节度使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不足半年,辞职回草堂。漂泊十一年间,竟写诗一千多首,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770年冬,死在由长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这首诗属于歌行体

3、。“行”是乐府歌曲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诗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杜甫的兵车行没有沿用古题,而是缘事而发,即事名篇,自创新题,运用乐府民歌的形式,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苦难生活。这首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集团连年发动“开边”战争,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显然已超出感叹而变为怨愤,这是全诗的基调。必须始终把握住这个基调,才能读好这首诗。,写作背景天宝以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这连年不断的大规模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同样的不幸。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大败于泸南。时仲通将兵八万,军大败,

4、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什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这段历史记载,可当作这首诗的说明来读。而这首诗则艺术地再现了这一社会现实。,这首诗歌展现出许多触目惊心的画面,例如咸阳桥头悲惨送别图、血流成海图,你还能找出其它的画面吗?,田亩荒芜图 健妇犁耕图 县官索租图 青海白骨图,初读诗歌,整体感知:,造成这一切苦难的根源是什么?,明确:点行频(频繁的点兵出征),这是一首古体诗,它是侧重于叙事的。它叙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要抓住这件事的几大要

5、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 并说明全文的基调是怎样的?,唐玄宗天宝年间,唐王朝穷兵黩武。为了和吐蕃继续作战,在长安一带大肆征兵,造成老百姓生离死别的惨痛后果。本诗旨在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 而使人民深受其害。诗人的情绪是怨愤的,这是全诗的基调。,再读诗歌,重点突破,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1、开头的场面描写表达了怎样的内容?在这首诗中起什么作用? 开头描写了爷娘妻子儿女与出征者生离死别的凄惨场面。 2、辚辚萧萧的听觉形象给人什么感觉? 有人马杂沓之感,可以想见出征士兵之多。,3、“弓箭各

6、在腰”的视觉形象有何作用? 他们出发在即,催动亲人们撕心裂肺的悲痛。 4、送别的场面中诗人突出地描写了什么细节,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突出了“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走相送”“拦道哭”这些细节。渲染气氛,烘托心理出征者众多,马上出发,亲人闻讯赶来,扶老携幼,追奔呼号,心情既急切又悲痛。因为这是一场生离死别。,小结:(1)从视觉、听觉以及动作等方面,给读者强烈感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千万家庭因征战而妻离子散的悲剧,来揭露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连年发动“开边”战争,所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小结:(2)诗人用这样一些细节真切地表达了人们彻心入骨的绝望悲怆和对无休止的开边战争的强烈怨愤,

7、也表达了诗人对穷兵黩武的开边政策的愤怒批判。,思考: “点行频”的根本原因(主旨句)是什么? 从哪些方面具体展现“点行频”所给征人带来的苦难?,“武皇开边意未已” (武皇即唐玄宗)对最高统治者的强烈抗议,表达自己的悲愤之情。 戍边无休止 家园尽荒芜索租何太急 青海群鬼哭,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戌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1、“过者”“行人”是谁? “我”与战士 2、“点行频”包含哪些内容?表现什么? “或从十五北防河归来头白还戌边。” 表现:服役时间过长,占去人的大半生。,3、鉴赏“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

8、戍边” 这是对前两句“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所作的形象说明,使人心酸。古代孩子留长发,15岁开始用头巾束发。如今,一个刚到束发年龄(成年)还不怎么会束发的孩子就被征入伍,而且要到远离父母的北方去“防河”,这是何等可怜啊!所以,连里正也动了心,替他束发。人过40,头发渐白,又刚从前线回来,理当休息了,不料又被派到前线去。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无限制地超期服役,统治者的残酷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4、鉴赏本诗主旨句“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武皇”,是以汉喻唐,实指唐玄宗。 千百万战士战死沙场,是因为皇帝用武力扩张领土的野心没有停止。 杜甫如此大胆地把矛头直接指向了最高统治者,这是

9、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激烈抗议,充分表达了诗人怒不可遏的悲愤之情。(怨愤),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1.“行人”反问“长者”目的是为了陈述什么内容? 战争对生产造成的危害,缺乏劳动力,使得田园荒芜,生产凋敝。 2.战争给百姓造成了哪些危害? (1)大量伤亡。(2)生产凋敝,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1.写什么内容? 叙述“关西卒”之苦,“行人”为自己也为同伴们申诉委屈。,2.“敢申恨”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说?不是无恨,而是“申”亦无用,有奈何不得之意。 把征夫的苦

10、衷和恐惧心理,表现得极为细腻逼真。 3.“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写什么?人民无法维持生计,官府与朝廷依旧逼索租税。士兵家庭的困难(无奈)。官府的狠毒。,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人们的心理有何变化?为何会有这种变化?表达什么感情? 变化:重男轻女重女轻男 繁重的兵役负担和士兵大量死亡的事实,人们心灵受伤害之深。 以自我宽慰烘托哀叹,更显出哀叹之深。这样的心理变化也是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的有力控诉。悲痛欲绝、怨愤。,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结尾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结尾写青海战场的景象,好像是用摄影机

11、拍下的一个全景镜头:漫山遍野,白骨纵横,在阴沉的天色和橡檬细雨中,不时地闪出磷火,传来凄厉的鬼哭(悲凄)声。如此阴森的景象,真叫人不寒而栗!这样描绘古战场的悲惨的景象,其意仍在讽今揭露“开边”政策的罪恶,发人深思。,这首诗中的警策之言应是哪两句?理由是什么? 古人云:“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首诗首尾均为场面描写,警策不在此。处在诗篇中间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才是警策,前一句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后一句揭示了苦难的根源,这正好概括了本诗的主题;而且这句诗锋芒直指最高统治者武皇,给统治者以警戒,显示了诗人巨大的勇气,所以说这一句是本诗警策。,课文总结这首诗通过以亲人送别出征战士的场面描写引入行人问答,由个人痛苦经历扩展到全社会,由点到面,由现象到本质地勾画出安史之乱前的一个历史时期里社会的真实状况,再现了时代的苦难,层层深入地揭示了苦难的根源,表达了人民强烈的反战愿望。基本结构:以送别出征战士的场面描写开头,以行人答问为主体。贯穿全文的主要感情是:怨愤,出征场面 生离死别 人民怨愤 “行人”答问 频繁征兵 超期服役战争危害 民生凋敝兵民愿望 战场惨象前后照应 层层递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