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适宜技术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385985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9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外治适宜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中医外治适宜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中医外治适宜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中医外治适宜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中医外治适宜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外治适宜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外治适宜技术(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外治适宜技术,冯新宙,中医外治法概述,中医外治法的定义,中医外治法又称中医内病外治,通过人体体表、孔窍、穴位给以不同制剂的药物或者物理治疗,以调节肌体的功能来治疗五脏六腑的疾病,这种方法称为“内病外治”,中医外治法发展概况,中医外治疗法的发展简史可以上溯至黄帝内经时代,其中记载的外治技术有砭石、九针、导引、按摩、灸、熨、渍、浴、蒸、涂、嚔等,并开创了膏药的先河。伤寒论还创用了塞鼻、灌耳、舌下含药、润导、粉身等法。清代吴师机著理瀹骈文集内经至清外治技术之大成,对外治方药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理论探讨,初步完善了外治理论,申明了内治外治之义,为外治理论的系统化和完善化作出了贡献。,中医外治法发展概

2、况,中医外治疗法是中医的精华之一,针刺、艾灸、刮痧、刺血、推拿、按摩、导引、吐纳、拔罐、贴敷疗法都可以算作是广义的中医内病外治方法,然而同汤液为主的内服药物 相比,长期以来中医外治一直不太受重视,除了针灸以外,大多数外治法都被主流中医所轻视,被视为雕虫小技。然而在民医学中,这些中医外治疗法却一直在广泛流传着 。,中医外治法的特点,作用快速、疗效显著、副作用少、运用方便、操作简单、取材容易,能够直接观察,随时掌握,患者乐于接受。,、,中医外治法的机理,从传统医学角度看,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以经络联系全身的有机整体。经络具有运行气血、抵御外邪、保卫机体的作用,通过“经”和“络”沟通内外上下,因

3、此,可以通过体表施以药物而治疗内在的疾病。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内病外治法,可使药物的有效成份,尤其是挥发性成份通过皮肤、粘膜以及呼吸道等吸收进入体内,以调整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之目的。,。,常用中医外治法,箍围消散法 是运用行气活血消肿定痛等消散药物箍贴围敷疮疡的方法。 此法可使疮毒收束,不致扩散。 适用于外科疾病初期,凡肿势散漫不聚而无集中之硬块,或有明确肿块者,均可使用本法。,常用中医外治法,箍围消散法 本法运用得当,能使疮疡消散于无形,缩短疗程,是最能体现外科“以消为贵”的方法。,常用中医外治法,透脓祛腐法 是用手术方法和使用提脓祛腐的药物,制成适当的剂型

4、,促使疮疡内蓄之脓毒早日排出,腐肉迅速脱落的方法,古称追蚀法。 适用于肿疡后期,脓毒不泄,及溃疡早期,脓栓未落,死肌腐肉未脱,或脓水不净,新肉不生,或形成瘘管,久久不愈者。,常用中医外治法,透脓祛腐法,腐蚀药疗法: 运用提脓祛腐药物使疮疡内蓄之脓毒,早日排出腐肉迅速脱落,或使过长之肉芽,赘生物等腐蚀枯落的方法。 药捻法: 将腐蚀药制成香状的药捻插入细小的疮口或瘘管内,发挥提脓祛腐作用的中医外科药线引流法。,常用中医外治法,生肌收口法 是用能够促进生肌长皮的药物,使疮口迅速愈合的一种外治法。 适用于溃疡腐肉已脱,脓水将尽时,肉芽生长迟缓者。,常用剂型的介绍,中药外治法是中医采用中药对疾病进行治疗

5、的一种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给药途径。它是中医治疗疾病疗法的一部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的和内治疗法联系在一起的。中药外治疗法有直接疗法和间接疗法。,常用剂型的介绍,中药外治法要根据病情的变化灵活掌握用药的剂型。中药外治疗法亦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之说。,常用剂型的介绍,中药外治疗法要在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 清代医家吴师机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常用剂型的介绍,常用剂型:,膏剂 散剂 丹剂 洗剂 酊剂 栓剂 喷剂 贴剂,膏剂,古称薄贴,是指临床使用的具有粘稠、可涂展、不易干燥而易于粘着人体体表的制剂。大致可分为硬膏和油膏(

6、软膏)二大类。,、,膏剂,硬膏,是按方选用药物,浸之于植物油中煎熬至枯,去渣,存油加入铅丹(黄丹)再煎,利用黄丹在高温下经过物理变化,凝结而成的制剂。 适应症:一切外科病症初起、已成、溃后各个阶段,有消肿、止痛、提脓、去腐、生肌、收口等作用。,膏剂,硬膏总的作用:,1 固定患部,使患部减少活动。 2 保护创面,免受外来刺激和细菌感染。 3 膏药趁热帖敷患部有热疗作用,改善局部微循环,增加抗病能力。,膏剂,硬膏的使用方法:,由于组成药物有寒、热、温、凉的不同,所以在使用硬膏时就应根据不同的外症选用合适的膏剂。 阳证用偏寒凉的, 阴证用偏温热的,半阴半阳证用药性平和的。,膏剂,硬膏的使用方法:,同

7、时,应根据疮疡初起、成脓、溃后三个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的硬膏,一般肿疡,多用厚型的膏剂,宜于少换;溃疡则用薄型的膏剂,宜于勤换。,膏剂,硬膏使用的注意点:,1 对黄丹过敏者,用膏药后局部起红斑、丘疹、水疱、骚痒,形成“膏药风”,宜改用其他药品 2 溃疡脓水过多者,用膏药易掩疮口,引起湿疮浸淫,可以改用油膏等。,膏药,硬膏使用的注意点:,3 用膏药后不可去之过早,否则疮面可能再次感染,复致溃腐,形成瘢痕。,膏药,油膏(软膏),是将药物和油类煎熬或捣匀成膏的制剂。具有柔软、滑润、无板滞粘着不舒的感觉,尤其是对病灶在凹陷折缝之处,或大面积的溃疡,使用油膏更为适宜。,膏药,油膏的适应症,肿疡、溃疡,皮肤

8、病的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肛肠病病灶。,膏药,油膏的调剂(赋形剂),猪脂 羊脂 松脂 麻油 黄蜡 白蜡 凡士林,膏药,油膏的使用方法,同硬膏。 须辨证选膏,按证施用。 用于皮肤病的软膏,多直接涂布于皮损上,不必包扎,但药量宜少宜薄,涂搽宜均匀。,膏药,油膏的使用方法,用于痈、疽、疖、疔等外科疮疡的药膏,多涂于纱布上覆盖创面,外用胶布固定。 用于牛皮癣等欲使药物渗透,促使硬结软化和肿块吸收时,可涂在皮损上。加盖油纸或纱布,在包扎固定。,膏药,使用软膏的注意事项,对本膏药过敏者,应改用其他药。 用于溃疡腐肉已脱,新肉生长之时,摊涂宜薄,若过于厚涂则使肉芽生长过剩,影响创口愈合。,散剂,又称掺药,

9、现称粉剂。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成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其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部位,或粘附于纸捻上再插入疮口内,或将药粉时时扑于病变部位的剂型。如果将散剂以水、酒等液体调和成糊状,外敷患部时则又称“糊剂”或“箍围剂”。,散剂,适应症及作用:,适用于溃疡、肿疡、皮肤病、及肛肠病。 散剂的作用有消肿散毒、提脓祛腐、腐蚀平胬、生肌收口、定痛活血、收涩止痒、清热解毒等。 总的作用:保护、吸收、蒸发、干燥、止痒。,散剂,使用散剂的注意点:,使用散剂,粉末宜细,宜干;撒布宜匀,宜薄。 生肌药粉使用宜适时,脓毒未尽者不宜用。 药性寒热各别,应辨证选用。,丹剂,又称灵药,

10、是用升华或熔合等方法制成的药物亦有按一定物理混合法制成者。,丹剂,适应症及作用:,临床应用范围广,疮疡各期都可配合使用。 部分皮肤病,尤其疥癣之类。 拔毒祛腐 燥湿杀虫 生肌长肉,丹剂,丹剂的使用方法:,除代针溃脓、点瘿瘤、发泡等特殊情况使用纯丹外,一般多配伍其他药物使用。,丹剂,使用丹剂的注意点:,口、眼附近,耳中、鼻内、乳头、脐中与关节部位,均不宜用丹药。 除用于祛腐肉、化瘘管时用量可稍重外,其余应用时均宜轻,外掺时宜薄宜匀。,丹剂,使用丹剂的注意点,婴幼儿、妇女头面皮肤娇嫩,年老体虚者均不宜用丹剂,以免发生汞中毒。 对汞过敏者,均应改用他药。,洗剂,定义:,一种是将药物加水浸泡、煎熬至一

11、定浓度,滤过药渣所得的溶液。 一种是将多种不同的方药,先研成细末然后与水混合在一起而成。久置后一些不溶于水的药物沉淀于水底,使用时需震荡摇匀,故也称混合震荡剂。,洗剂,适应症及作用: 用于疮疡初、中、后期。 用于渗出较多的皮肤病。 溶液剂有清洁、止痒、消肿、收敛、清热解毒、移深居浅、宣拔毒气、止痛脱腐的作用。 震荡洗剂有清凉止痒、保护、干燥、清斑解毒的作用。,洗剂,使用方法:,溻渍熏洗药浴,洗剂,使用洗剂的注意点:,震荡洗剂中的药末宜先研细,以免刺激皮肤。 洗疮时切勿以手触及创面。 洗渍时应避风寒。 冬天用震荡洗剂时最好不用薄荷脑、樟脑等。,常见外科疾病的中医外治法,颜面部疔疮 指发生在颜面部

12、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所称的颜面部疖、痈。 特点:疮形如粟,坚硬根深,如钉之状。 本病生于头面,头面为诸阳之会,火毒蕴结,邪正交争,反应剧烈,发病迅速,如不及时治疗,或因处理不当,易致毒邪扩散,有引起“走黄”的危险。,常见外科疾病的中医外治法,颜面部疔疮 病因病机: 火毒之邪为患。 诊 断: 多发于唇、鼻、颧、眉等处,疮形如粟,坚硬根深,发病迅速。初起在颜面部某处皮肤上忽发一粟米样脓头,或痒或麻,随之逐渐红肿热痛,肿势范围仅有3-6,常见外科疾病的中医外治法,颜面部疔疮 cm左右,但根深坚硬如钉之状。约经5-7天肿势高突,疼痛加剧,脓头破溃。约经7-10天,肿势局限,顶高根软溃脓,热退身

13、凉。经10-14天,病变痊愈。,常见外科疾病的中医外治法,颜面部疔疮 外治法: 初期宜箍毒消肿,用金黄散或玉露散,以金银花露或菊花露或开水调敷,盖顶敷为宜。或用千捶膏改贴。 中期宜提脓祛腐,若脓时,用九一丹或八二丹撒布疮顶,用金黄散或玉露散湿敷疮顶。,常见外科疾病的中医外治法,颜面部疔疮 若脓处不畅时,用九一丹药线引流,波动感明显时,亦可切开引流。 后期脓尽宜生肌收口,用生肌散,外盖红油膏或太乙膏贴之。,常见外科疾病的中医外治法,窦道 窦道是一种只有外口而无内孔相通的病理性盲管。 窦道由深部组织通向体表,只有一个外口,与内脏不相通连。 多数窦道细而狭长,或弯或直。 属中医漏管的范畴。,常见外科

14、疾病的中医外治法,窦道 病因病机: 本病由于手术创伤,残留异物或坏死组织刺激深部组织化脓溃破,毒邪滞留日久而成。,常见外科疾病的中医外治法,窦道 诊断: 手术史或外科化脓性疾病史。 局部有一小创口,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周围皮肤可有潮红丘疹糜烂等湿疹样表现。 一般无全身症状。,常见外科疾病的中医外治法,窦道 外治法 初时先用五五丹或千金散药线引流蚀管,红油膏或太乙膏盖,每天一换。待脓液由稀变稠时,改用八二丹药线引流。约1-2周后脓尽,改用生肌散收口。,常见外科疾病的中医外治法,手足部疔疮 定义:是指发生在手足部的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所称手足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特点:治疗不当,容易损筋伤骨,影响手

15、的功能。,常见外科疾病的中医外治法,手足部疔疮 病因病机:由湿热蕴结,血凝毒聚,经络阻隔,热盛肉腐而成。,常见外科疾病的中医外治法,诊断:,蛇眼疔 蛇头疔 蛇腹疔 托盘疔 足底疔,常见外科疾病的中医外治法,手足部疔疮 外治法: 初期宜箍毒消肿,用金黄散加芒硝以银花露或开水调敷患处。 中期宜提脓祛腐,脓成应及时切开排脓,一般宜循经切开,用药线蘸八二丹或九一丹插入疮口,外敷金黄散或金黄膏。 后期脓尽用生肌散、白玉膏外敷。若已损骨,溃烂肿胀,脓液污秽不尽,久不收口者,可用黄柏溶液浸泡患指,每天1-2次,每次10-20分钟。有死骨存在,可用七三丹提脓祛腐,待死骨松动时,用钳子钳出死骨。,常见外科疾病的

16、中医外治法,颈痈 定义:发生在颈部两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颈部化脓性淋巴结炎。 特点:初起皮色不变,肿胀,灼热,疼痛,肿块边界清楚。俗称痰毒。 病因病机:外感风温风热邪毒,挟痰蕴结于少阳阳明之络而成,亦可因乳蛾,口疳,龋齿或头面疮疖诱发。,常见外科疾病的中医外治法,颈痈 诊断: 多见于儿童。 初起患部结块,形如鸡卵,皮色不变,肿胀,灼热,疼痛,活动度不大。后结块处皮色转红,肿势高突,疼痛加剧如鸡啄状,按之中软而有波动感。溃后脓出黄白稠厚,肿退痛减,约经10天左右愈合。,常见外科疾病的中医外治法,颈痈 外治法: 初期 宜解毒散结,用金黄散调银花露或金黄散加芒硝开水调敷患处。 中期 宜提脓祛腐,脓成时宜低位切开引流,上九一丹纱条,外盖金黄散。 后期 脓尽宜生肌收口,用生肌散,外盖紫草油纱布。,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