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到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社 会 主 义建设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381513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956年到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社 会 主 义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1956年到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社 会 主 义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1956年到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社 会 主 义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1956年到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社 会 主 义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1956年到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社 会 主 义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956年到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社 会 主 义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56年到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社 会 主 义建设(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节 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 (1956底1966年),一、十年探索背景国际: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一定程度上脱离苏联模式的束缚;国内: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2.“一五”计划成就巨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党中央急于求成;3.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问题思考1.十年探索中有哪些正确的探索?为何是正确的?2.十年探索中又有哪些重大失误?理由说明。为何有失误? 给予你怎样的现实思考和启示?,二、十年成功的探索 1.论十大关系发表(1956,选修4P102):经济建设、政治生活形成 社建 初步系统的思路 2.中共“八大”(1956) :背景、 内容3、意义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2、的讲话(1957,选修4)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团结批评团结 4.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1960):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中共八大召开之际,中国刚刚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如何尽快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自然成为中共和中国人民最主要的历史任务。与此同时,先于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和东欧诸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和困难。如何汲取苏东国家的教训,闯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中共八大面临的一个挑战。齐鹏飞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

3、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这一矛盾的实质,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所谓综合平衡,包括农业和工业的平衡、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平衡、积累和消费的平衡,以及工业内部的平衡等。 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中共八大的历史意义,八大的路线就是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党的中心工作,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路线。这一路线既符合三大改造基本结束的国情和民意,又富有创造精神。它为党

4、领导即将到来的全面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自身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中共八大成为当代中国由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转向全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的历史坐标。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三版,三、十年探索中的失误 (一)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内容、评价(积、局)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原因?特点?危害? 3.反右倾斗争 (二)三年经济困难(时间、原因?调整?),(三)教训 1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经济建设的发展:1)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生产关系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水平 ;2)必须处理好国家建设与人民生活的关系,调

5、动人民积极性;3)必须搞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1957年11月,中共中央派出以毛泽东为首的代表团,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大会。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莫斯科的庆祝大会上宣布,通过和平竞赛,苏联要在今后15年内,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受此影响,毛泽东在18日的会议发言中也提出中国15年赶上和超过英国的目标。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评价,这条总路线把实现现代化作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国家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它的缺点是过分夸大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忽视了客观经济规

6、律,片面地追求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否定了国民经济发展必须力求实现综合平衡。会后,人民日报在公布总路线时所发社论就宣称:“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经过几个月的盲目蛮干,加上相当程度的虚报浮夸,到年底,宣布钢产量到达1108万吨,生铁产量达到1369万吨。会议确定的钢产量翻番的指标从数量上说算是完成了,但给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的破坏却是相当严重的。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 党历史第二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首先是极大地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1吨生铁的成本费,大高炉100元左右,用小高炉和土高炉则高达3

7、00元左右。1958年仅炼铁补贴一项,国家财政的支出就高达40亿元,超过当年财政总收入的1/10。其次是使基本建设规模和职工队伍急剧膨胀。再次是严重冲击和挤占了农业、轻工业生产。丰产的秋季作物因无人收获而大量烂在地里。北京王麻子刀剪厂有300多名职工被调去炼铁,只留下下20多人生产刀剪,刀剪产量从每月3.5万把锐减到3000把。摘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质就是企图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所谓普遍平等、平均、公平合理的农村社会组织。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其基本特点被概括为“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平均主义、无偿调拨)。所谓“大”,

8、就是规模大。所谓公,是指公社在所有制方面公有化程度高。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3年经济困难局面为何出现?如何改变的?,“大跃进”运动的最大失误是在建设速度上急于求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最大失误是在所有制关系上盲目求纯。两者共同的教训,归根到底,是限于当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脱离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现实,违背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四、十年探索的成就1.石油工业的发展(油田、石油自给)2.科技(原子弹、核能、导弹),1959年建成的 大庆油田 炼油厂一角,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19661976)一、十年探索背景国际、国内 二、十年成功的探索

9、1.论十大关系发表 2.中共“八大” 3.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 4.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三、十年探索中的失误 (一)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反右倾斗争 (二)三年经济困难 (三)教训 四、十年探索的成就,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 阶段特征 (一)1956年底1966年5月,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 1既有成功的探索、也有探索中的失误、又有失误后的及时调整。其中成就是主流。 2这十年,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没有得到清理和彻底的纠正,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左”倾错误还有发展,但是这些错误还没有发展到支配全局的程度。 3这十年历史

10、可分为三阶段:19561957是探索成功的第一年,19581960是发生严重错误的三年,19601966是调整国民经济的六年。综合来看,十年经济发展的状况是:两头好、中间差(二)10年探索失误主要出现在两大问题上:1政治上: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2经济上: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和速度问题,20世纪50年代末,党在指导思想上犯了严重错误,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几千万人上阵,大搞“小土群”(小高炉、土法炼钢法、群众运动) (1)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 )和( )运动。上面两幅图片反映了这场运动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中共中央为什么会发动这样的运动?造成了什

11、么样的后果?(3)你认为应从这段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1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2原因: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在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的情形下,急于求成,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和夸大主观能动性;同时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影响:这场运动浪费了资源和民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破坏了生态环境;人民积极性严重受挫,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3不能单纯按主观意愿办事,要尊重客观规律; 应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07年江苏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改变生产资料私

12、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 (中共 )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材料三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 邓小平文选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

13、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3分 )“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是怎样阐述的?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么?(4分 ) 材料三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4分 )八大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八大路线之间的关系。(2分 ),请回答: 依据材料一、材料二

14、,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3分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是怎样阐述的?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么?(4分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经济建设方针:在经济建设上,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意义: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有益而正确的探索。 材料三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 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4分 )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原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答出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的意思亦可) 八大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八大路线之间的关系。(2分 )邓小平理论继承了八大路线,同时又有所发展和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