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形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375641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形式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七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形式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七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形式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七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形式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七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形式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形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形式(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形式,一、集体的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确定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提供活动的空间和相应材料,组织全班儿童参加的活动。,第一节 专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1.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1)教师确定统一的学习内容 (2)教师提供统一的材料,儿童操作 (3)学习过程中教师直接指导较多,儿童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受限制,2.集体的科学教育活动的价值,(1)保证每个儿童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技能 (2)教师的直接指导提高了儿童的学习效率 (3)集体教学的形式可以使儿童和同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3.集体教学活动设计,(1

2、)活动课题的选定 要选择最基本、最具代表性的科学知识内容 选择的活动课题要贴近儿童的生活 选择的内容要直观、有趣,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 选择的教育内容要体现时代性 选择适合集体学习的活动课题,(2)活动目标的设计,了解儿童已有的经验 活动目标的内容包括科学知识经验、科学方法、科学态度3个方面。 科学知识是指科学经验的获得、初级科学概念的学习,包括通过教育使学前儿童获取周围世界的广泛的科学经验,或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 例如,动物的睡觉方式活动目标: 1.儿童通过了解小动物的不同睡觉方式,知道不同动物采取不同的睡觉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科学方法是指在科学探索活动中,使儿童

3、哪些能力得到发展,形成哪些技能,学习哪些方法。例如,动物的睡觉方式活动目标:2.儿童发展细致观察的习惯及能力,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等。,科学情感态度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情感、态度、个性品质、行为习惯、精神等的培养。例如,动物的睡觉方式活动目标: 3.儿童通过探索动物睡觉方式,激发关爱小动物的情感等。,动物的睡觉方式 活动目标: 1.儿童通过了解小动物的不同睡觉方式,知道不同动物采取不同的睡觉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2.儿童发展细致观察的习惯及能力,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等。 3.儿童通过

4、探索动物睡觉方式,激发关爱小动物的情感等。,活动目标表达要具体化、行为化,具有可操作性。 a.行为性目标:是指一种可以用具体观察或测量的儿童行为来表示的,描述的是对教育效果的预期,即教师在活动后,能通过儿童的行为表现,看到目标的达成程度。 特点:目标表述的行为,教师能够观察和测量到。 例如:“能将杯子按材料进行分类”、“能说出小兔的外形特征等”。,b.表现性目标 指的是一种非特定性的、较广泛的目标。 特点:并不明确儿童在学习后会产生什么行为,就像是学习的主题或情境,儿童围绕它展开个性化的各种反应。它往往描述的是个别学习者身心的一般变化。 例如,“特意探究”、“喜欢吃蔬菜”等,(3)活动环境的创

5、设,包括活动空间和活动材料的准备。 在准备活动材料要注意以下几点: 围绕活动目标准备材料。 提供的材料应具有典型性。 考虑材料的结构性。 考虑材料的数量,(4)活动过程的设计,由3部分构成: 1.活动开始(导入活动) 2.活动进行 3.活动结束,活动开始,利用提问或直接命令。 案例1:科学活动“认识噪音”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问儿童:我们每天都要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请你们说说,你听到过哪些声音?哪些声音是好听的?哪些声音是不好听的? 儿童可以联系自身的听觉经验,很自然的进入活动内容。,利用多种物质材料,案例2:科学活动“观察蜗牛”,教师从为儿童准备的材料入手,引起他们的观察兴趣。为儿童准备了放大镜

6、、蜗牛。面对活生生的蜗牛和放大镜,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投入到观察探索活动之中。,利用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例如,利用谜语“远看像只鸟,近看像只看,晚上捉老鼠,白天睡大觉”,来导入认识猫头鹰的活动。,利用环境设置,案例3: 在一个活动室内,洒一点香水,儿童一进入这间,纷纷说“好香、好香”,教师就问大家;“闻到了什么气味,你们怎么知道的?”由此引出鼻子闻到香味,教师就马上提出“认识鼻子”这个主题。,利用情境表演,例如:活动开始,由几名儿童表演一段情境,引出问题,或提出问题,然后由全班幼儿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观察、讨论、假设、实验等来解决或回答这个问题。,活动进行,进行部分是集体性科学教育活动的主体部分,是开

7、展集体活动、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主要部分。,活动方法的设计 1)根据活动目标选择相应的方法。 2)根据内容选择活动方法。 3)根据儿童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设计活动方法。 4)多种教学方法协调配合。,活动程序的设计 有的活动可以从儿童动手操作开始,展开讨论分析,概括总结、复习巩固,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有的活动需要从观察开始,经过分析、对比、概括总结、层层推进,直至完全理解活动内容。,活动结束,可以采用故事式结尾、游戏式结尾等。一般建立在教师的小姐、评价的基础上,包括对本次活动所学的知识,对儿童学习过程及表现的评价。 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教师都应该鼓励儿童在集体活动结束后,继续在科学角、科学活动室等地方

8、进行探索活动。,活动延伸,活动延伸指的是要考虑这一活动与下一个教学活动的联系,这一活动在活动区、日常生活中的渗透。,集体科学教育活动的过程,参考如下步骤:,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及目标,从儿童已有的有关经验出发,或从提供给儿童的探索材料或环境出发,提出问题或简短的指令,引起儿童的好奇,激发儿童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儿童从多方面、使用多种方法和探索对象相互作用,去感知、操作、发现和思考。 教师观察、了解儿童探索活动的情况(包括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等) 要求和鼓励儿童表达自己的发现,教师以简短的语言、概括、小结儿童的发现,并再一次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启发、鼓励儿童

9、在前面探索、发现的基础上,继续进一步的探索,以寻求答案或新的发现。 教师观察、了解儿童的探索情况。 教师鼓励、启发儿童描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方法,陈述自己的发现和问题,以及在活动中的感受。 教师在儿童表达、交流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小结和评价,包括对本次活动的知识点的小结,对儿童学习过程及表现的评价。,4.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指导要求,纲要中科学领域的指导要点: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集体教

10、学活动中注意以下几点:,(1)活动中注意观察儿童的活动过程和特点,儿童餐具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儿童的操作方法、儿童的发现与同伴的交流情况,根据观察到的情况灵活地进行指导。 (2)对于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教师要鼓励儿童表述,帮助儿童归纳、整理、通过提问、组织讨论等方式使儿童获得的零散的、点滴的经验能及时得到整理,建构初步的科学概念。,二、区角中的科学活动,1.区角中的科学活动特点 (1)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和玩具,儿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兴趣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 (2)没有具体的活动计划和要求儿童一定达到的活动目标,但是它服从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3)教师以简洁指导为主,儿童主要与

11、在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自由操作、探索。 (4)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儿童个人或两三个结伴在一起。,2.区角中科学活动的价值,(1)能更好地培养儿童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满足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2)满足了发展水平不同的儿童的需要。 (3)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3.区角科学活动的设计,(1)创设活动的空间,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 (2)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提供相应的材料 (3)定期更换材料,4.区角活动的组织和指导,(1)重视儿童的学习体验,不强求达到某一知识技能目标。 (2)重视个别化的启发引导,而不是集体的讲解、讨论。 (3)更重视心理环境的创设,而不是直接指导。,集体教学活动、区角科学活动的关系: (1)在教育活动形式上可以互为补充。 (2)在教育内容上可以互相承接,第二节 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一、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活动 1.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概述 是指教师在专门组织的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以外,引导儿童开展的科学活动。 2.日常生活教育对儿童学科学的作用,3.日常生活中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 (1)自然性 (2)情境性 (3)随机性,4.日常生活中科学教育活动的指导要求 (1)教师要注意保持对周围生活中科学现象和问题的敏感性,在生活中丰富儿童的科学经验。 (2)在一日生活中利用和创设科学情境,进行科学教育。 (3)教师要关注儿童的偶发性科学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