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国际收支调整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372899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章-国际收支调整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十三章-国际收支调整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十三章-国际收支调整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十三章-国际收支调整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十三章-国际收支调整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国际收支调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国际收支调整(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国际收支调整,授课老师:刘伟全 E-mail: ,相关回顾,国际收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居民和非居民之间所有经济交易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国际收支的均衡:指在国内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下的自主性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政府所追求的福利最大化的政策目标。 国际收支的失衡及其影响。,本章重点介绍,弹性分析法 吸收分析法 货币分析法,第一节 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Elasticities Approach to the Balance of Payment 代表人物 最先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后来经过罗宾逊、麦克勒普和哈伯勒等人的努力,发展成为国际收支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基本思想 如

2、果满足一定的条件,则货币贬值将通过改变国内外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来影响本国的进出口供给和需求,从而达到调整国际收支的目的。,第一节 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基本假设 不考虑资本流动和非贸易收支,国际收支就是贸易收支; 贸易收支起初平衡; 利率、国民收入等条件不变,只考虑汇率变化对进出口商品量的影响; 贸易商品的供给具有完全弹性。,第一节 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弹性分析法 货币贬值对经常项目收支的效应价格效应贸易量效应 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案例:货币贬值对出口收入的影响,从上述表格可以看出: 出口数量的变动率小于贬值引起的价格变动率时,出口收入不能增加,即:出口需求弹性小于1,第一种情况: 10

3、% :12.5% 1,二、马歇尔勒纳条件,推导: 以本国货币来记录国际收支,X、M分别表示出口量和进口量,那么一国国际收支CA可以表示如下: CA=XPe P*M 11 其中,P为本国产品价格水平或出口品价格(以本币表示);P*为外国产品价格水平或进口品价格(以外币表示);e为直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为简化分析,假定本币贬值前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即PX=eP*M, 对1-1式两边的汇率e求导,则可以判断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效果。求导后的公式为: dCA,de,P,dX,de,e P*,dM,de,P*M,由于假设国内外价格不变,所以货币贬值后,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价格(PX = P/e)的变

4、动率就等于汇率的变动率,但符号相反;同样,以本币表示的出口价格(PM = e P*)变动率也等于汇率的变动率,但两者变化方向相同。,(1-2),令X , M分别表示出口需求价格弹性和进口需求价格弹性,则X , M可以分别表示为: X=X/dX/(p/e)/d(p/e); M=M/dM/(ep*)/d(ep*) 将其代入1-2时,简化后可得:,dCA,de,P*M,1,= -X M - 1,如果上述表达式的右边大于零,则dCA/de0,即货币贬值可改善贸易收支,这就是所谓的马歇尔-勒纳条件,由于弹性为负值,若取绝对值形式,可以表示为:| X + M | 1。,马歇尔勒纳条件(Marshall-L

5、ener Condition): 这是西方汇率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表明如果一国处于贸易逆差中,则会引起本币贬值,本币贬值会改善贸易逆差,但需要具备的条件是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必须大于1,即 | X + M | 1(x与M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的需求弹性)。 马歇尔勒纳条件假定货币贬值时其它条件不变,而且所提供产品的供给弹性极大为前提推导出来的。这一理论在现代西方汇率理论中被广泛接受和采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三、货币贬值的J曲线效应理论,马歇尔-勒纳条件只谈到了贬值对贸易需求的影响,并未提到商品出口的供给情况。 即使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本币贬值也不会立即改善国际收支,反而可能导致其恶化,往往要

6、经过几个月之后这种状况才开始好转。这就是贬值的时滞反应,其路径曲线的最初部分类似英文字母“J”,后来学者就将这一现象称为J曲线效应。,货币贬值的J曲线效应理论,根据J曲线效应理论,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收支的调节有一个时滞(Time Lag)(时滞效应:认识时滞、决策时滞、生产时滞、取代时滞和交货时滞)问题,即汇率变化后的一段时期内,贸易收支并不能立即发生预期的变化,而是表现为一个向相反方向变化的过程,其后,汇率变化的正向效果才会反映出来。,以货币贬值为例,这个调节过程表现为三个阶段: 贬值后贸易收支在短期内逆差扩大;贬值后,短期内X 和M不会迅速改变,用本币表示的进口产品的价格增加,用本币表示

7、的进口支出增加,用本币表示的出口产品价格不变,出口收入用本币表示没有改变。短期内贸易收支逆差加大。 逆差扩大停止,开始反弹回归到原来的逆差水平;本币贬值后,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产品价格下降,出口合同数量增加,X 增加;相反,贬值后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产品价格上升,进口合同数量减少,M减少,贸易逆差开始减少。 贸易收支逆差进一步得到改善,直至转为顺差(见图3)。如果贬值幅度较大,随着时间推移,贸易收支可能转为顺差。,经验数据表明,对于多数工业国家,J曲线持续时间在6个月到一年之间,所以上述图中的D点,即贸易收支改善点一般会在发生货币贬值后的一年之内到达,之后经常项目才会继续改善。,四、弹性分析法的局限性

8、,1、忽略了资本流动,实际上,汇率变动对资本帐户有重要影响;2、弹性理论只是一种比较静态分析,实际上,贬值与贸易数量的变动存在时滞;3、弹性理论分析了货币贬值后初始阶段的价格,而没有考察继发的通货膨胀;4、弹性分析的局部均衡方法具有局限性,“其他条件不变”的假定是不对的。通胀、国民收入、利率等都在变化。,第十四章 国际收支调整,第二节 吸收分析法,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美国经济学家亚历山大(S. Alexander)首先提出。 历史背景: (1)二战后西方国家正在恢复经济,国际收支危机严重; (2)凯恩斯主义占据西方经济学主流地位,吸收分析派是凯恩斯主义在国际收支上的具体应用。该分析方

9、法是指只有当一国商品、劳务产出的增加超过其吸收能力的增加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才能得以改善。这里“吸收”一词是指国内居民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一、吸收分析法的思想,采用凯恩斯的宏观分析,将国际收支与国民收入联系起来考察,偏重与商品市场均衡,政策上倾向于需求管理。 基本公式如下: YCIG(XM),其中Y为国民收入,C为消费,I为投资,G为政府开支,X为出口,M为进口; 变换:XMY(CIG), 设:CAXM,即设转移支付为0,并不考虑资本流动,则有:CAY(CIG),令:ACIG为吸收,则有:CAYA,如果A大于Y,会导致国际收支恶化,反之则得到改善。,基本思想,CA = X M = Y A 上

10、述表达式涵盖了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贸易收支顺差意味着国民收入大于国内吸收,逆差则相反;因此,调整国际收支从吸收法看有两种方法,或者调整国民收入,或者调整吸收。前者需要资源的重新配置,以提高总体生产力,这要求资源的未完全就业。后者是使消费、投资和政府开支得到调整,逆差时压缩,顺差时扩张。,二、贬值的效应,d(CA)=(1a)dYdAd 由上式可知,贬值对经常项目的影响包括两部分,即贬值的收入效应(1a)dY及贬值的吸收效应(直接效用)dAd。只有当(1a)dYdAd时,经常项目方能得到改善。,(一)货币贬值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收入效应),供给方面:当一国生产要素尚未被充分利用而存在闲置

11、的生产能力时,由贬值引起的出口需求上升就可能进而引发产量扩大,使国民收入增加。贬值的收入效应(1a)dY是正还是负取决于边际吸收倾向。需求方面:如果一国进出口需求弹性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贬值即可使国际收支得到改善。 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角度:如果一国采取贬值政策的同时放松那些保护性或限制性的贸易政策,使资源配置的扭曲得以降低,那么,贬值就可以增加国民收入,改善国际收支。,(二)货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从货币效用来看,贬值政策导致本国通货膨胀现象,货币当局同时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国内利率上升,国内投资随之下降。消费者实际货币余额减少,引起消费下降,此为货币余额效用。货币幻觉效应,即当货币

12、贬值、物价上涨时,即使人们的收入与物价同比例上涨,人们也会因物价上涨而减少支出。 收入再分配效用。名义工资水平很难与物价同步上升,实际工资下降,厂商利润增加。利润的边际储蓄倾向比工资更高,使全社会的吸收水平下降。如果是累进所得税,贬值带来的名义收入增加将使全体纳税人缴纳更多的税,政府实行紧缩财政政策,将使全社会吸收水平下降,国际收支将因此而得以改善。,三、吸收分析法的缺陷,1、吸收分析法接受充分就业作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但它把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的希望寄托于增税和减少国民收入上。这实际上等于在国内实行紧缩政策,而同充分就业目标不相容; 2、这里所说的国际收支仍然指的是贸易差额,完全忽略了资本移动等

13、在国际收支中的重要地位; 3、它和弹性论一样,完全忽略了国内货币供应和信用创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一、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货币分析法源于古典学派英国大卫休谟的价格-现金-流动机制的自动调节论。货币分析法的现代复兴始于米德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研究。这一理论把国际收支的任何逆差或顺差看作是它本身的直接纠正方法。 在国际间普遍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一个国家的国际收支可通过物价的涨落和现金(即黄金)的输出输入自动恢复平衡。这一自动调节规律称为“价格现金流动机制(Price Specie-Flow Mechanism)”,又称“休谟机制”。,物价现金流动机制,为更好的了

14、解货币分析法,简化的货币分析模型: 货币需求方程,Md = KPY , 货币供给方程,Ms = m(D + R) 假设最初的货币市场是均衡的,即 Md = Ms, 即,m(D + R) = KPY ,由于 K、P、Y 均不变,所以,dR = -dD。,因此,恢复国际收支平衡的途径在于恢复国内货币市场的平衡。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可以通过货币供给的自动调整机制自行消除,即货币供给通过国际储备的流动来适应货币需求。国际收支的调整过程如下:假定A国的国际收支原先处于均衡状态。这时,若A国增加国内货币供应,势必导致国内价格上涨,国际收支出现恶化;但从长期来看,会使得国际储备减少,即收缩国内信用,结果将会自

15、动调整A国国际收支的逆差。,在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需求将通过汇率的变化来适应货币供应。具体过程为:如果一国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那么国际收支将出现逆差,于是逆差国货币贬值。货币贬值又引起国内价格上涨,从而引起货币需求增加。在货币市场趋于平衡的过程中,国际收支逆差将逐渐缩小,直至消失。,二、货币分析法的简要总结和评价,(一)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的主要论点: 1、国际收支本身是一种货币现象,因此需要用货币理论来分析; 2、货币应看作是存量,而不应看作是流量,一种健全的国际收支理论应把两者区分开来; 3、货币的存量可以通过两种措施来调整,即国内信用的紧缩或扩张和国际储备的增减。一个国家可以任选其中之一。 4、货币论者一般要强调应当全面分析国际收支,并认为调整国际收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二)许多经济学家的不同意见: 1、货币需求函数是否稳定,那些变量应列入货币需求函数; 2、货币供应能否完全由金融当局从外部决定,亦或是否完全取决于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水平的高低; 3、货币分析法假定世界市场的运行时高效率的,这和实际情况不相符; 4、如果国际收支的调整是自动完成的,何以许多国家的政府常为国际收支问题感到不安。,本章结束!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