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369196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4.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1讲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生物与环境,必 修 三,第一讲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1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种群是在一定的_,同种生物的_。 (2)种群的数量特征,考点一 种群的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自然区域内,全部个体,不同,可变,增长型,新产生或死亡,个体总数,迁入或迁出,衰退型,雌雄,(3)完善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图解,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_、_。 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_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_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 2种群的空间特征 (1)含义:种群中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出生率和死亡率,

2、出生率,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植物,平均值,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随机取样,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 (2)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低( ) (4)橡树种子常在母树附近形成集群是空间特征,由于薇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 ),(5)依据年龄组成预测的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最终是否能够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等( ) (6

3、)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昆虫也适用( ) (7)稳定型的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保持稳定( ) (8)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种群的密度( ),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图中分别代表种群的什么特征? (2)预测种群数量变化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图中的哪个特征? (3)春运期间,影响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人口数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4)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降低害虫的密度,原理是怎样的? 提示(1)分别代表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2)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图中的年龄组成。(3)迁入率和迁出率。(4)性引诱剂

4、诱杀害虫会导致害虫的性别比例失调,从而降低出生率。,1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1)图解,(2)分析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迁入率高时,种群数量增加;反之,种群数量减少。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高考警示 种群数量变化特殊实例及分析 (1)城市人口的剧增是由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 (2)我国人口的增长是由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是仅由出生率高造成的。 (3)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通过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

5、 (4)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降低出生率。,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高考警示 样方法应注意的六个问题 (1)调查对象要选熟悉的又容易计数的植物,如一般不选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而选择个体数目容易辨别的双子叶草本植物。 (2)选取样方时,要注意随机取样,且选取平坦、宽阔、被调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地段。 (3)选取样方的个体数要依总面积的大小而定。总面积大的选取的样方要多些。 (4)植物的种类不同,样方面积也应不同。如乔木的样方面积约为100 m2,灌木约为16 m2,草本植物为1 m2。,(5)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也可用样方

6、法调查。 (6)计数原则。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顶角只计一次”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上及其顶角的个体。 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如下图(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应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3种群年龄组成的模型解读 (1)类型示例 模式图,统计图曲线图,柱形图(2)判断方法 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2017长沙质检)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

7、方式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D将M只鹿标记后释放,在重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B,解析 样方法应做到随机取样,常采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两种,对植物和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昆虫卵、蚜虫、跳蝻等采用样方法,对活动能力强和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则采用标志重捕法,故对蛇应采用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是一种抽样调查法,得到的是估计值;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中的标记数,即该鹿群约有(Mn)m只。,“两看法”选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技

8、巧点拨,1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k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变式训练,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B若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D,2(2016贵州模拟)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

9、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 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 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高度无关 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组成 解析 据图分析,横坐标为诱捕距离,纵坐标为回收率,随着诱捕距离加大,回收率逐渐下降,且灯高不同,回收率也不同,从而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高度有关。根据题干信息,无法获知第二次诱捕的斜纹夜蛾总数,故无法得出种群密度。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减少斜纹夜蛾成虫的数量,从而改变种群年龄组成。,1A图为_曲线

10、 (1)产生原因:_、气候适宜、_等。,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及应用,“J”型,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无敌害,(2)曲线特点:种群数量_。 (3)数学模型,以一定的倍数连续增长,该种群的起始数量,倍数,2B图为_曲线 (1)产生原因:受环境条件如_的制约。 (2)曲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_(K值)后,将停止增长。 (3)K值在实践中的应用 保护有益生物:改善生存环境,提高_。 防治有害生物:一方面,增大其生存压力,降低_,另一方面要在害虫数量达到_之前进行提早防治,防止害虫大爆发。,“S”型,空间、食物、敌害,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K/2,3决定因素 _。 4影响

11、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 (2)人为因素:受_的种群数量不断增加,野生动植物_不断减少。,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人工控制,种群数量,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 (2)不同种生物的K值各不相同,但每种生物的K值固定不变( ) (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可能来自外部也可能来自种群内部( ) (4)“J”型增长中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5)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有利于对有害动物的防治以及对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 (6)外来入侵物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必定表现为“J”型增长( ) (7)环境

12、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 (8)在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波动( ),1调查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图中表示该处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请思考:,(1)图示模型是否可表示种群“J”型增长? (2)图中第3年和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是否相同? (3)图中第6年种群数量最少,对吗? 提示(1)“J“型增长曲线其值应固定,故图示曲线不可代表“J”型增长。(2)、(3)在第3年到第9年间,1,说明种群数量在逐年减少,到第9年数量最少。,2如图表示两种增长方式的增长速率变化,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甲和乙分别表示哪种增长方式? (2)乙图中在哪个时刻增长速率最快?在

13、t1t2时段内,种群数量是不是会逐渐减少?,提示(1)甲表示的是“J”型增长,乙表示的是“S”型增长。 (2)在t1时刻增长速率最快,在t1t2时段内,种群数量仍然增加,只是增长的速率减缓。,1种群增长的两种曲线比较,2.K值和K/2值在实践中的应用 (1)K值的应用 野生生物资源保护: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 有害生物的防治: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害而封锁粮食、清除生活垃圾、保护鼠的天敌等),降低K值。,(2)K/2值的应用 资源开发与利用: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

14、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有害生物防治: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值处(若达K/2值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3K值的易误点解读 (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K值会上升。,(2)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K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K值。 (3)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K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最大值;种群所达到的最大值会超过K值,但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

15、,因为环境已遭到破坏。,(4)增长率增长速率 增长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增加的个体数,其计算公式为:(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100%增长率,即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增长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增长的数量(即曲线斜率),其计算公式为:(这一次总数上一次总数)/时间。,D,A图A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 B图B为“S”型增长,G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F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点左右 解析 图A曲线的斜率代表种群的增长速率(即单位时间内种群个体的增加数目),由题图曲线特征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间点,曲线的斜率不同,即种群的增长速率不同,故A错误。图B中G点时种群的数目不再变化,增长速率为0,故B错误。防治蝗灾应该在D点之前进行,超过D点,蝗虫增长速率加快,灭虫效果差,故C错误。渔业捕捞应该在超过K/2时进行,且每次捕捞后的剩余量应保持在E点左右,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故D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