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一课-为何学大学语文、先秦概述、诗经概述、采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365459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4.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第一课-为何学大学语文、先秦概述、诗经概述、采薇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大学语文——第一课-为何学大学语文、先秦概述、诗经概述、采薇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大学语文——第一课-为何学大学语文、先秦概述、诗经概述、采薇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大学语文——第一课-为何学大学语文、先秦概述、诗经概述、采薇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大学语文——第一课-为何学大学语文、先秦概述、诗经概述、采薇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第一课-为何学大学语文、先秦概述、诗经概述、采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第一课-为何学大学语文、先秦概述、诗经概述、采薇(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啥是语文?,语言和文字,有啥用呐?,生 活,能说具体点呗?,语言是人类存在的家园。,学了大学语文 又有什么用呢?,1、训练我们在语言和文字上的表达能力,以便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通畅。 2、提高文化修养,使我们的言谈和书写更美更有文采;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使我们的言行举止更优雅更有风度;使我们整个的人、整个的生活都更有文采风流。 3、领悟它们背后蕴含的做人的道理和生活的智慧,用这些道理和智慧引导我们的人生,使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更正确,使我们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先 秦 龙 纹,先秦文学,概 述,“先秦”指的是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的历史时期。先秦文学是我国古

2、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最早阶段,它包括秦代以前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在这一阶段里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丰富多彩,斑驳灿烂,奠定了我国两千几百年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先秦文学样式及内容,上古歌谣和神话,山海经,先秦诗歌,诗经,楚辞,屈原、宋玉等,先秦散文,历史散文 尚书 春秋 左传 国语 战国策,诸子散文 论语 墨子 老子 孟子 庄子 荀子 韩非子,授课人:高骥,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经在社会现实生活中具有实用价值,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

3、。从汉朝汉武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关于诗经的编集,献诗说 删诗说 采诗说,1、献诗说,“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 (国语周语)“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2、删诗说,司马迁说:“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者。”(史记孔子世家)但是删诗之说并不可信,3、采诗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汉书食货志),诗经的体制,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由音乐得名 。,颂,周颂

4、(31),商颂(5),鲁颂(4),风,周南、召南、邶、鄘、卫、 王、郑、齐、魏、唐、秦、 陈、桧、曹、豳(160),大雅(31),小雅(74),雅,小雅大田 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既庭且硕,曾孙是若。 【译文】 大田宽广作物多,选了种籽修家伙,事前准备都完妥。掮起我那锋快犁,开始田里干农活。播下黍稷诸谷物,苗儿挺拔又壮茁,曾孙称心好快活。,1、农事诗,诗经的主要内容,反映了周代的农业生产活动,有较高的认识 价值。如豳风七月、周颂臣工、 周颂噫嘻、周颂丰年、周颂 载芟、周颂良耜、小雅楚茨、 小雅信南山小雅莆田小雅大田 (郭沫若,“纯粹关于农事的诗”),2、征

5、役诗,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王风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远出服役,不知它的限期。何时才能归里?鸡儿回窠栖止,日头垂挂天西,牛羊下山歇息。君子远出服役,如何能不相思?,即大量反映徭役和兵役问题的诗歌。如唐风鸨羽、魏风陟岵、邶风式微、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豳风东山、采薇等。1、正面描写天子诸侯的赫赫战功,表现同仇敌忾、抗敌外辱的气概,充满战斗激情。2、征夫厌战,思妇闺怨。3、对沉重徭役的强烈控诉。,3、婚恋诗,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

6、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即篇幅众多的爱情、婚姻、家庭生活和妇女命运的作品。风诗里这类作品尤其多,约占风诗的三分之一。1、有些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2、有些描写了恋爱者成功的喜悦和幽期密约的甜蜜 3、有的作品则抒发失恋的痛苦和对干涉恋爱婚姻者的不满和反抗 4、有的则表现了忠贞不渝的生死之恋 5、有的写夫妻两情笃厚,描写了家庭生活的和美 6、有的则恰好相反,以夫妻反目和女子被弃为主题,通常称为弃妇 诗,4、燕飨诗,小雅鹿鸣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

7、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小雅伐木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宁适不来,微我弗顾。於粲洒扫,陈馈八簋。 伐木呼呼斧声急,滤酒清纯无杂质。既有肥美羊羔在,请来叔伯叙情谊。即使他们没能来,不能说我缺诚意。打扫房屋示隆重,嘉肴八盘桌上齐。,又称燕饮诗或宴饮诗。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内容,是周人重礼乐、尚亲情、笃友谊的体现,是中华民族礼乐文明的产物。如小雅鹿鸣、小雅常棣、小雅伐木、小雅宾之初筵、大雅行苇等。,5、怨刺诗,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 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8、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民歌里的怨刺诗,以辛辣的笔调嘲讽了统治阶级的行径,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等;还有一些贵族文人的作品,产生于西周末期春秋前期,多为感时伤世,切中时弊之作,小雅北山、大雅民劳、大雅板等,尽管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命笔,但依然可以看到当时政治生活的情景。,6、周族史诗,主要指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反映周部族祖先形象和周部族迁徙、发展、壮大等内容的诗歌。是诗经中描写一个部落早期发祥历史的作品。这些史诗,形象地反映了周人从野蛮向文明(即阶级社会)过渡的历史。反映了周建国前

9、和建国初期的历史,合在一起,是一部很完整的叙述早周历史的史诗,对早周历史转折事件的记载尤为详细,不仅有文学价值,而且弥补了史料的不足,具有文献价值。,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所谓“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采薇,小 雅,解 题,汉书匈奴传: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10、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史记周本纪:懿王之时,王室遂衰,诗人作刺。 此说虽近事实,但不确切。 魏源古诗源认为是周宣王时代作品,此说近是。 西周至厉王末年,遇旱灾,百姓饥馑。厉王宠信荣夷公,专事搜刮,民怨沸腾,放厉王于“彘”。(召公谏厉王止谤)西戎与北方的猃狁乘机入侵周朝。宣王即位,重振周朝,号称中兴。命秦仲征西戎,尹吉甫征猃狁。采薇即于此时产生。,采薇选自诗经中的“小雅”,据说此诗是周文王调遣军旅防备玁狁等族时的出征之歌,是一首描述边防军士服役思归,爱国恋家,情绪矛盾苦闷之作。采薇是截取诗歌的前两字为题,“薇”即野豌豆。,朗诵感知,这首诗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

11、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j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此诗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岁亦莫( )止 猃狁( )之故 载( )饥载渴 王事靡盬( ) 我行不来( ) 彼路( )斯何 四牡騤騤( ) 雨( )雪霏霏 小人所腓( ) 象弭( )鱼服,m,xin yn,zi,g,li,l,ku,y,fi,m,朗读课文,并正音,梳理诗歌的思路,1、第一章至第三章: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12、2、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 3、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具体分析第一章,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远,而忧劳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而问其

13、室家之安否也。”诗仍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具体分析第二三章,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具体分析第四五章,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

14、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具体分析第六章,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是一位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赋之诗,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重点找一找思乡的诗句

15、。,合作探究,前人的评价,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资料四:刘熙载说这四句诗“雅人深致,正是借景言情。若舍景不言,不过春往冬来耳,有何意味?”(艺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谈谈你的看法。,佳句赏析,由归途中眼前“雨雪霏霏”的实景勾起对出征时杨柳依依景象的回忆,两相对比,依依杨柳透露出出征时希翼早归的美好愿望,霏霏雨雪表露出对久戍的厌恶和忧伤。情自景出,景又增情,加上和谐铿锵的节奏韵律,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是把人们对自然景物的普遍感情用于典型环境而产生的一种美学效果。千百年来一直被认为是诗经乃至整个古典诗歌中最优美的诗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