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与健康医学课件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58337607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疾病与健康医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疾病与健康医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疾病与健康医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疾病与健康医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疾病与健康医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疾病与健康医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疾病与健康医学课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BO血型与输血,O型血为什么是万能供血者,AB型血因不含抗A和抗B抗体,理论上可以接受异型血输入;O型血与AB正相反,即含抗A又含抗B抗体,因此不能接受异型输血,但它不含A和B抗原,当需要的时候可以输给A、B或AB型血的人 输血的时候,主要是考虑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之间是否会发生凝集反应 因为,献血者的血浆中虽然可能含有与受血者的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但是这些对抗性的凝集素进入受血者的循环系统以后可以为受血者的血浆所稀释,而不致于造成不良后果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不予考虑,一、概述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执行呼吸功能。从气管至肺内的肺泡是连续而反复分支的管道。

2、鼻还兼为嗅觉器官,喉兼为发音器官,肺的内分泌功能。,(一)胸部标志线1、前正中线:2、胸骨线:胸骨外缘最宽处,3、锁骨中线:4、胸骨旁线:胸骨线与锁骨中线间5、腋前线:6、腋后线:7、腋中线:8、肩胛(下)线:9、后正中线:,1、腹部的标志线:上横线:通过两侧肋弓最低点下横线:通过两侧髂结节间左右垂直线:通过两侧腹股沟韧带中点,2、腹部的分区九分法:两横两纵,三部:腹上部、腹中部、腹下部,九区:,左右季肋区、腹上区;,左右外侧区(腰区)、,脐区;左右腹股沟区(髂区)、腹下区。,四分法:通过脐的横线+垂线四区:左上腹、右上腹、左下腹、右下腹,6,呼吸系统,肺外呼吸道,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鼻

3、、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肺实质,肺间质,组成,呼吸三环节: 1. 外呼吸(肺呼吸):肺通气:肺换气:2.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 内呼吸(组织呼吸):组织换气:细胞内氧化代谢:,呼吸 :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血液循环肺 组织细胞O2 O2CO2 CO2肺通气 肺换气 气体在血液 组织 细胞内氧中的运输 换气 化代谢外呼吸 内呼吸,呼吸道主要功能1、加温湿润:主要在鼻咽部(血流丰富、粘液)。临床气管插管。2、过滤清洁上呼吸道:鼻毛、鼻甲(10微米)。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纤毛上皮细胞粘液毯(2-10微米)。干燥、抽烟、其它刺激性气体可破坏纤毛运动。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下:(2微

4、米)巨嗜细胞吞食、游走到粘液层;免疫球蛋白、溶菌酶、干扰素等:防止感染。3、防御反射:咳嗽反射、喷嚏反射。,10,一、 鼻 鼻由软骨和骨构成支架,腔内衬有鼻黏膜, 由上皮和固有层构成,可分为前庭部、呼吸部和嗅部。 (一) 外 鼻 富含皮脂腺,痤疮,酒糟鼻 (二) 鼻 腔 鼻腔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 鼻孔、鼻后孔 1、鼻前庭 内有鼻毛,阻挡尘埃 净化空气 2、固有鼻腔 顶:鼻骨、筛骨、蝶骨体 底:硬腭、软腭 内侧壁:鼻中隔 外侧壁 :上、中、下鼻甲 嗅区:上鼻甲及其所对的鼻中隔部分 ,苍白色 呼吸区 :其余部分粘膜,第一节 肺外呼吸道,11,二、鼻旁窦 开口于鼻腔的含气骨腔,内衬粘膜,在发音时起共

5、鸣的作用 1、上颌窦:开口中鼻道 2、额窦 :开口于中鼻道 3、蝶窦 :开口蝶筛隐窝 4、筛窦 :前中群 开口中鼻道 ;后群 开口上鼻道 鼻粘膜发炎时,可蔓延到鼻旁窦,引起鼻窦炎,上颌窦最常见,二、咽,咽是一个漏斗形的肌性管道,上宽下窄,前后略扁 分为: 1.鼻咽 2.口咽 3.喉咽,14,(一)喉的位置与毗邻颈前部正中,上与舌骨相连、通咽,下续气管。,5,6,三、喉,15,四、气管与支气管,(一)气管,气管位于食管前方,上接环状软骨,经颈部正中,下行入胸腔。,气管由1620个“C”形的软骨环以及连接各环之间的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构成,气管内面衬以粘膜。,1、位置,2、组成,(二)主支气管,气管于

6、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杈。内面的纵嵴称气管隆嵴,左主支气管,右主支气管,气管隆嵴,气管(trachea)和支气管(bronchus),管壁分三层: 1.粘膜 上皮固有层 2.粘膜下层 3.外膜,上皮,固有层,粘膜下层,外膜,粘膜,一、气管 ( trachea ),1.粘膜 ( mucous membrane ),(1)上皮 假复层纤毛柱状,纤毛细胞 杯状细胞 刷 细 胞 小颗粒细胞 基 细 胞,纤毛细胞,最多,呈柱状,游离面有密集的纤毛。,功能:净化呼吸道,慢性支气管炎,鳞状上皮化生 肺癌,杯状细胞,功能:分泌粘蛋白,刷 细 胞,柱状,游离面有密集的微绒毛。,功能不明确,小

7、颗粒细胞,数量少,锥形,单个或成群分布。,功能:分泌5-羟色胺,调节呼吸道平滑肌收缩和粘膜下层腺体分泌。,基 细 胞,功能:增殖分化,锥形,位于基底部。,(2)固有层弹性纤维、淋巴组织,2.粘膜下层 混合性腺,3.外膜 含1620个“C”形透明软骨环,缺口处为后壁,有韧带和平滑肌。,二、主支气管,结构与气管相似,腔变小,壁变薄,三层分界不明显。软骨片,螺旋形平滑肌。,22,第二节 肺,肺的位置 外形,肺尖,肺底(膈面),肋面,前缘,下缘,内侧面(纵隔面),肺尖,肺底,肋面,下缘,前缘,斜裂,右肺副裂,斜裂,上 叶,下叶,上 叶,中叶,下 叶,肺(lung)肺是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表面浆

8、膜,肺组织分为实质和间质 实质 肺内支气管的各级分支和终末肺泡 间质 肺内的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管、神经等,肺小叶(pulmonary lobule)每个细支气管及其分支至终末肺泡,是肺的结构单位。,25,肺门,是肺内侧面中部的长圆形凹陷处,有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进出。,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而成。,支气管,支气管动、静脉,肺动脉,支气管肺门淋巴结,肺静脉,(一)肺导气部1叶支气管至小支气管管壁结构移行变化:管径渐细,管壁渐薄 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上皮逐渐变薄,杯状 细胞数量逐渐减少; 粘膜下层中腺体数量减少; 软骨由环状变为不规则片状

9、,散在分布于管壁; 管壁平滑肌相对增多,渐成环行肌束环绕管壁。,2细支气管(bronchiole)至终末细支气管(terminal bronchiole) 上皮由假复层渐变为单层纤毛柱状上皮,杯状细胞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管壁腺体、软骨片消失; 管壁平滑肌由散在分布渐成层分布,形成完整的环形平滑肌层.,(二)肺呼吸部从呼吸细支气管起管壁上有肺泡的结构,因此肺呼吸部具有气体交换的功能,而气体交换实际发生于肺泡。,1呼吸细支气管(respiratory bronchiole) 管壁结构从导气性转为呼吸性,管壁上有肺泡的开口上皮由单层纤毛柱状移行为单层柱状或立方状,上皮中无杯状细胞,上皮外有薄层结缔组

10、织和平滑肌束,管壁上有肺泡的开口所以不连续。,2肺泡管(alveolar duct) 呼吸细支气管的分支管壁由肺泡组成,自身管壁结构仅存在于相邻肺泡开口部分,呈结节状膨大(表面为单层立方或扁平上皮,上皮下有弹性纤维和少量平滑肌,因此管壁收缩呈结节状,3肺泡囊 (alveolar sac) 与肺泡管相延续,是许多肺泡的共同开口围成的囊腔,在肺泡开口处无结节状膨大,4肺泡 (pulmonary alveoli) 支气管树的终末部分,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为半球形囊泡,肺泡壁很薄,腔面由单层肺泡上皮覆盖,相邻肺泡上皮之间为肺泡隔。,(1)肺泡上皮 由型和型两种细胞组成型肺泡上皮细胞LM 细胞扁平,含

11、核部分略厚,面积较大,覆盖肺泡的大部分EM 胞质内细胞器较少,有较多的吞饮小泡功能 吞噬作用,参与构成气血屏障,()肺泡上皮,扁平状,厚约0.2m,覆盖肺泡约95%。电镜下见较多吞饮小泡,内含转运的微小粉尘和表面活性物质。不可再生。,型肺泡细胞,参与气体交换构成气血屏障,型肺泡上皮细胞LM 细胞体积小,呈立方形,分散于型细胞之间,细胞凸向肺泡腔,胞质着色浅。EM 细胞内有较多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溶酶体和嗜锇性板层小体功能 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PS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肺泡结构稳定,并能改善气道黏膜表面黏液特性,有利于纤毛的运动。具有分裂增

12、殖能力,型肺泡细胞,立方或圆形,覆盖5%,核圆,胞质色浅泡沫状,内有板层小体,含磷脂、蛋白质和糖胺多糖。,可分泌表面活性物质(PS),其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还可分泌纤维粘连蛋白(FN)、型胶原蛋白及一些生长因子。,新生儿肺透明膜病,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稳定肺泡直径 畅通气道,(3)气-血屏障,肺泡表面液体层 型肺泡细胞 基膜 薄层结缔组织 毛细血管基膜 内皮,肺泡内气体与血液内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构。,(4)肺的血液循环肺有两组循环管道:肺循环、支气管循环,1肺循环 功能性循环肺动脉 肺泡隔毛细血管 小静脉 肺静脉,2支气管循环 营养性循环支气管动脉 有孔毛细血管 支气管静脉,肺泡隔毛细

13、血管 肺静脉,36,第三节 胸膜,胸膜,脏胸膜,壁胸膜,胸膜腔,脏胸膜与壁胸膜之间的封闭的浆膜囊腔隙,肺的表面,胸壁内面膈上面和纵隔表面,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胸膜顶,胸膜隐窝,壁胸膜相互移行转折之处的胸膜腔称为胸膜隐窝,即使在深吸气时,肺缘也不能充满此空间。,脏胸膜,壁胸膜,胸膜腔,膈胸膜,纵隔胸膜,胸膜顶,肋膈隐窝,37,第四节 纵隔,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间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肺容积:(基本的有四个,互不重叠 1、潮气量:(tidal volume,TV)正常值 (平静时:400600 ml,运动时增大) 2、补吸气量吸气储备量:(inspiratory reserve

14、volume,IRV)正常值(15002000 ml)。 3、补呼气量呼气储备量:(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ERV)正常值(9001200 ml)。 4、余气量残气量:(residual volume,RV)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中不能再呼出的气量正常值(10001500 ml)。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患者,余气量增加。,肺活量和时间肺活量,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 概念: 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VC。反映一次吸气中肺的最大通气量,是静态肺功能的重要指标。 等效: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正常值:正常成年男性约3500ml,女性 2500ml,影响因素:性别、年龄、体表面积、胸廓大小、呼吸肌发达程度以及肺和胸壁的弹性等因素有关,而且有较大的个体差异。临床:肺活量反映了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肺通气功能的指标。但由于不限制时间故不能充分反映肺组织的弹性状态和气道的通畅程度。如病人患有严重的阻塞性肺气肿、肺组织弹性降低或呼吸道狭窄 通气功能已受到严重破坏,但若延长呼气时间,所测肺活量可以是正常的。由于肺活量于同一个体的重复性较好,各次测定值之差一般小于 200 ml,所以适于作自身比较。定期检查某个体的肺活量,将有助于了解其肺功能的变化、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