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几种急危症患课件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280056 上传时间:2018-10-28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几种急危症患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常见几种急危症患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常见几种急危症患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常见几种急危症患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常见几种急危症患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几种急危症患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几种急危症患课件(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几种急危症患者的急救,忻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石秀花,一、创伤的急救护理 二、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 三、过敏性休克的急救护理 四、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 五、骨折所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 六、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护理,创伤,肿瘤,心血管疾病,健康三大杀手,创伤的急救护理,创伤成为我国 城市人口中继 肺部疾病、肿 瘤、脑血管病 后的第4位死 因。,我国农村人口 中继心脏病、 肺部疾病、肿 瘤、脑血管病 之后的第5位 死因。,创伤,车祸 自然灾害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011、“7、23”甬温线动车追尾,2010年7月28日南京爆炸事故,概 论,创 伤,创伤急救,是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

2、造成组织结构完整性损害或功能障碍,是急诊医学、急救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现代医学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创伤可造成严重并发症,心跳呼吸骤停窒息与呼吸困难休克昏迷严重缺氧,创伤类型:依据皮肤完整性,开放性损伤 皮肤破裂 Open injury闭合性损伤 皮肤完整 Closed injury,创伤类型:依据严重程度,轻伤: 组织受损 轻,局部 影响为主,重伤: 胸腹部损伤; 颅脑损伤; 大面积皮肤剥脱伤; 脊柱骨折合并 脊髓及神经损伤; 多发骨折; 骨筋膜室综合征,重度损伤除对 局部组织及器 官造成严重损 毁外,常可伴 随呼吸、循环 及意识方面的 障碍,创伤救护目的,维持生命,减少出血 防

3、止休克,固定骨折,防并 发症,创伤急救原则,全面了解、检查伤情, 避免漏诊和误诊,注 意自身保护和患者安 全。,重点判断是否有意识、 呼吸、心跳。对呼吸 心跳骤停者首先进行 心肺复苏。,检查伤情 迅速有效 包扎止血,优先包扎头部、 胸部、腹部伤 口,然后包扎 四肢伤口。,先固定颈部, 再固定四肢。,操作迅速、准确, 动作轻巧,防止 损伤进一步加重。 关心体贴伤员。,创伤的护理,快速接诊,询问受伤原因,有开放性伤口先闭合伤口,保持气道通畅,吸氧,测量生命体征,血压监护 开放静脉液体通路,留取血标本,配血,遵医嘱给药,根据血压调节液体速度 密切观察病情,详细记录抢救过程 做好术前准备(备皮,皮试,

4、心电图,留置尿管),颅脑外伤,放置口咽通气道 有开放伤口者清创缝合,包扎止血 有耳漏鼻漏者头转向患侧,用棉垫垫在耳廓,鼻孔外,胸部损伤,行胸腔闭式引流术,观察引流液的色,量及水柱的波动情况 消除反常呼吸,加压包扎胸部伤处,必要时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腹部损伤,闭合性损伤行腹腔穿刺,并观察有无腹痛加重 开放性损伤内容物外漏时,用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再用无菌圆碗保护,禁止回纳腹腔,呼吸衰竭的急救,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症。,临床表现,呼

5、吸衰竭的临床表现与缺氧和高碳酸血症 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速度有关。 一、原发疾病的加重; 二、呼吸困难:是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表现为频率、节律和幅度的改变。,三、发绀:,是缺O2的典型表现。 当SaO280%或PaO250mmHg时,可在血流量较大的部位如口唇、指甲、舌等处出现发绀。 发绀的程度与还原型血红蛋白含量相关,红细胞增多者发绀明显,贫血病人发绀不明显。 休克致末梢循环障碍引起的发绀(SaO2正常)称为外周性发绀。 SaO2减低引起的发绀称为中央性发绀。,治疗的原则,保持呼吸道通畅 迅速纠正缺O2和CO2潴留 纠正酸碱失衡和代谢紊乱 防治多器官功能受损 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 预防和

6、治疗并发症,抢救流程,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持续低流量吸氧吸痰,清除口腔分泌物 监测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各项生化指标 建立静脉通路 协助医生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 抽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定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和运转情况 医嘱使用呼吸兴奋药物 定时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心理指导,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过敏性休克,因人体对某种药物或物质过敏引起,90%以上的药物是抗生素(青霉素)、抗毒血清(破伤风抗毒素)、中药(双黄连)、进食异种蛋白(海鲜)等。可造成瞬间死亡。,过敏性休克时的临床表现,呼吸系统症状 胸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循环系统症状 面色苍白、冷汗、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7、烦躁不安、头晕、面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或大小便失禁其他过敏反应表现 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过敏性休克具有以下特征,1.患者有过敏史,和(或)有药物、毒液、花粉等过敏原的接触史 2.往往缺乏导致休克的其他原因 3.休克发生迅速,50%的发生在接触抗原5分钟内,90%的发生在接触抗原30分钟以内。,4.往往出现皮肤红斑、瘙痒,呈现大片状、高出皮肤的荨麻疹 5.可出现呼吸急促、喉头水肿、喉痉挛、哮喘,严重时呼吸停止 6.血压下降、脉搏细速,甚至心脏骤停,过敏性休克的治疗,一、一般治疗二、特殊药物治疗 三、其它对症治疗,一般治疗,立即停用或清除过敏原 静脉通路 吸氧 保温 监护 注意生命体征

8、,特殊药物治疗,1.立即注射肾上腺素注射液。成人0.51mg,儿童0.020.025mg/kg,一般给肌肉或皮下注射,严重病例则静脉注射,必要时35min重复1次,同时观察心律、心率及血压变化。如心跳呼吸骤停则迅速进行心肺脑复苏抢救。,2.地塞米松注射液1020mg静脉注射,继之以1020mg维持静滴。 3.应用抗组织胺药物异丙嗪针2550mg肌注,并常规用10%葡萄糖酸钙针10ml静脉注射。 4.上述效果不佳时则快速扩容,并配合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加间羟胺)治疗。,护 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警惕并发症发生详细记录抢救过程及出入量 心理指导,消除病人恐惧心理,心肌梗死的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

9、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伴有斑块岀血、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所致管腔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引起严重持久的心肌缺血所发生的局部心肌坏死。,(二)临床症状,、疼痛 突然胸骨后或心前区剧痛,成压榨性,伴有恐惧或濒死感,并向左肩、背、臂和其他部位放射。疼痛时间可达分钟至小时以上,经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常伴有烦躁不安,大汗,恶心,呕吐等。胸痛虽然是最常见的主诉但不是所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都会有疼痛,约有15%20%的病人不会有胸痛。疼痛的性质为剧痛,病人常会以压榨感、窒息、沉闷感来描述,疼痛可以辐射至左肩部、臂部、咽喉部、下巴、背部、剑突下。,2 、低血压、休克 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 脉细而快、血压

10、下降、尿少、 神志迟钝,甚至昏迷。,三 心电图,心肌梗死发生后,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为中心区病理性Q波,Q波宽度0.04s,深度为R波的1/4;中间层为损伤性S-T段抬高,呈弓背向上单向曲线;外周为缺血性T波倒置。,四、急救流程,(一)一般治疗将病人安置在CCU或抢救室内监护救治,1. 立即绝对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尿量,注意保暖,室温适宜,空气新鲜。,2. 立即给氧治疗 吸氧可改善心肌氧含量,提高动脉血氧张力,有利于心肌缺血的氧供和缩小梗死面积。同时亦可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减轻患者焦虑、恐惧等心理不适。,3. 补充水及电解质 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必要时应同时建立多条静脉

11、通路,以保证急救时静脉给药。,4. 镇静止痛 吗啡2-4mg静脉注射,对心肌梗死的疼痛有效,但应注意其对呼吸的抑制。由吗啡引起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可为下肢的即刻抬高所消除。,5. 监护 持续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变化。,(二)抗凝治疗抗凝治疗应排除有出血倾向、活动性溃疡、肝肾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年老体弱。 (三)溶栓治疗 (四)介入治疗 (五)积极治疗并发症,护理,观察病情,发现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及时处理 备齐抢救用物详细记录抢救过程 安慰病人,消除恐惧,创造安静舒适环境 健康教育,绝对卧床,少量多餐,床上大小便,且勿用力,骨折所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一、休克:是机体受

12、到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组织血液灌注不足所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为特征的病理性症候群,是严重的全身性应激反应。休克发病急骤,进展迅速,并发症严重,若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则可发展至不可逆阶段而引起死亡。 二、失血性休克:是由于急性大量出血所引起的休克,它是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其中一种。,休克的病因及分类,一、病因:引起休克的病因很多,外科休克病人多为失血性、创伤性和感染性原因引起。 二、分类:休克的分类方法也很多,比如按病因、始动因素和血流动力学变化。这里主要讲按病因分类,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五类。其中低血容量性和感

13、染性休克为外科休克中最常见。,失血性休克的处理原则,迅速补充血容量,积极处理原发病以控制出血。 一、补充血容量 根据血压和脉率变化估计失血量。补充血容量并非指失血量全部由血液补充,而是指快速扩充血容量。可先经静脉在45min内快速滴注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10002000ml,观察血压回升情况。再根据血压、脉率、中心静脉压计血细胞比容等监测指标情况,决定是否补充新鲜血或浓缩红细胞。 二、止血 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对有活动性出血的病人,应迅速控制出血。可先采用非手术止血方法,如止血带、三腔双囊管压迫、纤维内镜止血等。若出血迅速、量大,难以用非手术方法止血,应积极作手术准备,及早实施手术止血。,失血

14、性休克的护理措施,(一)补充血容量,恢复有效循环血量 1、专人护理 休克病人病情严重,应置于重危病室,并设专人护理。 2、建立静脉通路 迅速建立12条静脉输液通道。如周围血管萎陷或肥胖病人静脉穿刺困难时,应立即行中心静脉插管,可同时监测CVP。 3、合理补液 休克病人一般先快速输入晶体液,如生理盐水、平衡盐溶液、葡糖糖溶液,以增加回心血量和心搏出量。后输胶体液,如全血、血浆、白蛋白等,以减少晶体液渗入血管外第三间隙。,失血性休克的护理措施,4、记录出入量 输液时,尤其在抢救过程中,应有专人准确记录输入液体的种类、数量、时间、速度等,并详细记录24h出入量以作为后续治疗的依据。 5、严密观察病情

15、变化 每1530min测T、P、R、BP一次。观察意识表情、面唇色泽、皮肤肢端温度、瞳孔及尿量。若病人从烦躁转为平静,淡漠迟钝转为对答自如;唇色红,肢体转暖;尿量30ml/h,提示休克好转。 (二)改善组织灌注 1、休克体位:将病人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可防止膈肌及腹腔器官上移,影响心肺功能,并可增加回心血量及改善脑血流。,失血性休克的护理措施,2、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为提升血压,改善微循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过程中应监测血压的变化,及时调整输液速度,预防血压骤降引起不良后果。使用时从低浓度、慢速度开始,每510min测一次血压。血压平稳后每1530min测一次,并按药物浓度严格控制滴数。严防药物外渗。若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应立即更换滴药部位,患处用0.25%普鲁卡因封闭,以免发生皮下组织坏死。血压平稳后,逐渐降低药物浓度,减慢速度后撤除,以防突然停药引起不良反应。常见的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收缩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间羟胺等)、血管扩张剂(酚妥拉明、酚苄明、阿托品、三莨菪碱等)、强心药物(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西地兰等),失血性休克的护理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