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 国时期的声乐(最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270259 上传时间:2018-10-28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82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民 国时期的声乐(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中华民 国时期的声乐(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中华民 国时期的声乐(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中华民 国时期的声乐(最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中华民 国时期的声乐(最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民 国时期的声乐(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民 国时期的声乐(最新)(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音乐通史,主 讲:芦 苇,第二节 传统音乐,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主要包括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歌舞音乐、器乐以及根据这些艺术传统新创作的音乐。,重点: 近代戏曲、说唱、民族器乐的发展及代表人物(作品) 近代京剧的发展及表演大师 近代广东音乐的发展及代表性艺人,难点: 近代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新特点;,自宋代以后,中国音乐主要是以本土繁衍、变异的方式在发展。 直到清末(1840),外来音乐文化,尤其是西洋音乐文化与日本近代音乐(主要是学校歌曲与军歌)逐渐传人,新音乐由此兴起,这种情况才开始改变。清末以来的新音乐,首先在学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继而成为

2、社会音乐的一大部类。追至30年代前后,新音乐形成大的潮流,传统音乐的主导地位更为明显地下降。,近代传统音乐的发展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吸收新文化、新音乐的成分,对传统音乐形式、构成有较多改进、创新,从而有较大发展者,如越剧、评剧等.一种是保持传统音乐原貌而没有(或基本没有)改革者,如古琴音乐和一些传统乐器合奏音乐、宗教祭祖音乐等。这两种音乐中,前者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后者既未有大的发展,社会影响也小。,传统音乐在城市与乡村有着不同的发展城市的传统音乐在适应城市文化需要的过程中朝着更高的艺术性和都市化发展,并具有较鲜明的时代特征.乡村的传统音乐则多演唱传统内容和农村生活,朝着通俗、朴实、适应农民的

3、方向发展.,代表近代传统音乐水平与地位的是拥有较多职业团体和艺术家的戏曲音乐.其次是说唱音乐.传统器乐则以半职业和业余活动居多.民歌和歌舞大多属业余活动.,传统音乐在近代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当时的国家和政府对传统音乐采取顺其自然,兴衰自取的态度。传统音乐的职业化与艺术的提高都是艺人们的作为。民国政府曾成立“国立礼乐馆”,是一个整理、宣传古代雅乐之类的机构,并未对整个传统音乐产生大的影响。,近代传统音乐职业化主要表现发源于农村的传统音乐流入城市。 民间职业、半职业团体的增扩,表演水平的提高。 已有传统音乐的成熟和传统音乐的新发展。 女演员为传统音乐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吸收新文化成分。 传统音乐在职

4、业化的过程中受到的不良影响。,戏 曲 音 乐,戏曲是这一时期传统音乐中对社会艺术生活影响最大的部类,也是受到城市文化和市民意识影响最为突出的一类。近代戏曲中,地方小戏与古老剧种相比,有更加引人注目的发展。在古老剧种中,京剧虽然由盛而衰,却仍然是近代最有影响的大剧种。,辛亥革命至20年代是京剧的黄金时代,在北方尤其繁盛。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苟慧生; 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 武生:杨小楼;花脸:郝寿臣等。 南方则以周信芳为代表的“麒派” 欧阳予倩领导的“南通伶工学社”的影响为著。,关于旧剧的讨论主要涉及京剧,钱玄同、胡适、刘半农、周作人等对旧剧取批判与否定的态度

5、. 张厚载认为,旧剧是“中国历史社会的产物,也是中国文学、美术的结晶. 前者对民族文化及其社会历史基础认识不足,后者则无视戏曲艺术含有封建落后的一面,失之保守. 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等对旧戏作了许多革新,扩大了京剧艺术的表现力,对京剧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梅兰芳(18941961)原籍江苏泰州。 周信芳(18951975)浙江慈溪人 程砚秋(19041958)满族,北京人。 叶春善、萧长华等人先后在北京主持的“富连成班”, 欧阳子情办的“南通怜工学社”则试图以较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新型戏曲人才。30年代以后,京剧每况愈下。自清末民初以来的京剧艺术高峰已经过去了。,古老的昆曲艺术在近代的社会

6、影响不大 1920年还成立了“昆曲传习所” 1926年前后,昆曲班社名存实亡. 地方小戏的迅速发展. 评剧、越剧、楚剧、沪剧、扬剧、花鼓戏、花灯戏、黄梅戏等. 新兴戏曲大多形成以女演员为主的角色行当. 女腔音乐在地方小戏曲音乐中有重要的地位. 新兴戏曲中,评剧、越剧的进展尤为显著.,评剧约于1910年由河北莲花落子与东北的“蹦蹦”合流而成。1935年定名为“评剧”。成兆才为评剧写了近百个剧目,为评剧奠定了基础。其中杨三姐告状在北方轰动一时,成为评剧的重要代表剧目。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县。它最初是男演员组成的“的笃班”。1916年在上海演出。1921年改称“绍兴文戏”,这是男班的黄金时期。1936

7、年后女班盛行于浙江、上海,时称“女子文戏”。约在此时,开始用“越剧”之名。 楚剧是形成于民国初年的花鼓类戏曲。,说唱音乐,说唱音乐在近代的继续发展,使之有着比以前更大的社会影响。 这一时期,新产生和成型了不少新曲种。如在“乐亭大鼓”基础上产生了“北京琴书”,在“弦子书”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河大鼓”等。 艺术上的成熟和曲种的发展壮大则以老曲种为多。,河南坠子是由河南的道情与“颖歌柳”“三弦书”等合流而成。民国初年传人北京。后传至天津、上海,至30、40年代,已遍及全国许多大城市,它是近代流传最广的说唱曲种之一。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或“唱月琴”。30年代进入成都、重庆等大城市,并成立“清音歌曲演唱

8、会”,有大的发展。其音乐以明清俗曲和民间音乐为多,主要可分为:大调、曲牌、小调三类。音乐结构也有曲牌体、板式变化体和单曲体三种。,弹词在上海有了大发展。30年代,随着广播、唱机的逐渐普及,弹词进入了鼎盛期。许多艺人对老唱腔予以新的发挥,形成了近代弹词音乐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繁荣局面。京韵大鼓在近代有重大的发展。京韵大鼓的板式以一板三眼和有板无眼的板式为主基本腔调为平腔、高腔、落腔、甩腔和起伏腔;曲目以短篇为多,是近代有较高说唱艺术水平的重要曲种。,三、民歌与民间歌舞,与戏曲、说唱主要是表演艺术并且获得了专业化发展不同,民歌与民间歌舞大多是民间的工余或业余文化娱乐形式。近代民歌是人民大众尤其是农

9、民文艺生活的重要形式,绝大多数用于自娱。,四、民族器乐,吴婉卿(昆曲、琵琶)、沈肇州(琵琶),杨宗稷(古琴)、周少梅(二胡)、汪煜庭(琵琶)、朱勤甫(板鼓)等。 大同乐会的柳尧章等人将琵琶曲夕阳箫鼓改编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近代有大发展的传统器乐是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弦管、汉乐、北方吹歌等乐种。 江南丝竹是中国传统器乐中丝竹类的重要乐种。 广东音乐流行于广州。20年代开始采用粤胡(后称高胡)主奏,辅以扬琴、秦琴的“三件头”为主的形式。 弦管在近代发展成当时最具国际影响的中国传统音乐乐种。 具有潮州音乐风格的汉乐,在近代也有大的发展。,华彦钧是对近代传统器乐作出较大贡献民间艺人中的突出代表。 华彦

10、钧(又名阿炳)(18931950) 江苏无锡人,道士之子。他幼年丧母,25岁又双目失明,以卖唱、奏乐为生。 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和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入二泉映月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思考题,1. 近代传统音乐发展的特点。 2. 梅兰芳、程砚秋、周信芳对近代京剧音乐的贡献。 3. 评剧、越剧音乐成熟、发展的主要原因。 4. 近代说唱曲种的发展趋势。 5. 新民歌创作的主要方法,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的声乐,(一)主要教学内容:,群众歌曲; 独唱歌曲; 合唱歌曲; 电影、戏剧歌曲; 作曲家与作曲家群体。,(二)重点与难点:,1. 重点:,1、赵元任与近现代艺术歌曲; 2、20年

11、代声乐作曲家; 3、聂耳与中国进步音乐; 4、工农革命歌曲的样式及创作方式;,2. 难点:,左翼音乐组织与音乐活动;,(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学习逐步了解民国时期独唱歌曲、合唱歌曲、电影歌曲、戏剧歌曲、作曲家与作曲家群体的创作及艺术风格;重点掌握“近代声乐创作的主要历史进程”、“冼星海对近代合唱音乐创作的贡献”、“聂耳歌曲创作的艺术特色及其历史意义”、“近代声乐创作的主要作曲家群及其艺术风格”,以及完成对 “萧友梅、赵元任、黄自歌曲创作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贡献”的分析、评价。,(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导言: 二)主要教学知识点:,一)课前导言,中国近代创作的声乐作品是近代新音乐文化的主体

12、。 近代声乐创作的发展和声乐作品的广泛传播是新音乐文化逐渐成为近代中国音乐主流的重要原因。,一)课前导言,近代声乐在发展历程中主要经历了两个音乐潮流的洗礼-学校音乐和抗日救亡歌咏,一)课前导言,中国的新式学校,从民国建立以来,就成为国民文化教育的主要机构。学校新音乐的潮流是近代音乐的一大潮流,它对近代中国音乐的历史进展有着至为深远的意义。,一)课前导言,抗日救亡歌咏是近代音乐史中又一音乐潮流。尤其是“九一八”事变之后,抗日歌曲猛增,其数量之多,题材之集中、创作速度之快、作品流传之广,超过了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抗日救亡歌咏在社会各阶层都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一)课前导言,在群众性歌咏为主

13、的社会音乐中发展起来的3040年代的歌曲,形成了以小型为主的特点。 群众性集体歌唱曲、通俗性或雅俗共赏的独唱曲、小型合唱曲及表演唱等得到了突出的发展。,一)课前导言,随着新式戏剧(话剧及各种舞台剧)发展起来的戏剧歌曲; 随着有声电影发展起来的电影歌曲; 随着新歌舞发展起来的抒情性歌曲;以其通俗、易于传播等特点,迅速成为歌曲艺术中有重要影响的部类。,一)课前导言,近代对艺术歌曲和大型声乐创作也有许多探索。涌现了一批为白话新诗、文言歌词、古代诗词谱曲的艺术歌曲,初步形成了近代新型艺术独唱音乐的独特风貌; 大型声乐创作方面继清唱剧长恨歌后,出现了黄河大合唱这部里程碑式的杰作。,一)课前导言:,经历了

14、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抗日救亡歌咏和30-40年代新音乐文化追随时代前进的多方面开拓、发展,中国新音乐文化普及至全国各地,被人民群众广泛欢迎和接受,近代新式歌曲也在这个过程中加速了自身的成熟。,一)课前导言,与声乐创作密切相关的声乐表演艺术在近代也有相当的进展。 留学归来的歌唱家们,从20年代开始,便在国内学校对学生进行专业声乐教育。 到3040年代,中国已初步培养出一批经过正规训练的声乐演唱人才。 独唱音乐会以及其他声乐艺术表演,为这一时期的声乐作品的传播和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群众歌曲,定义:群众歌曲是为大众歌唱而创作的歌曲。其内容多与政治、社会活动有关,常在群众性活动中演唱。群众歌曲

15、的音乐结构以简单、小型者为多,音域不太宽,多采用齐唱或简易合唱的形式。,历史沿革及主要艺术特征,中国近代群众歌曲的历史可上溯至清末。 20年代是群众歌曲的初创期,30年代以抗日救国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歌曲的大量产生和广泛流传,形成了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空前活跃的创作、歌唱热潮。由此造就了中国近代群众歌曲以爱国为主题,以汉语新诗为歌词主体,以中国风格的音乐素材为主要创作基础,激昂奋发、积极向上的歌曲面貌和艺术特征。,作用及影响:,群众歌曲这一体裁的形成是我国近代音乐创作的突出收获。 它是近代新式歌曲中为时代与大众所欢迎、接受的最重要的一类歌曲,它影响社会音乐生活之巨,超过了其他音乐体裁; 它的发展还给其

16、他类型的歌曲、新歌剧、大型歌唱音乐以有益的影响;群众歌曲的传播又是一种社会性的音乐教育,起到了学校音乐教育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从而大大地扩大了新音乐文化全民族中的影响; 群众歌曲的大量创作和广泛传播还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群众歌曲作家,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聂耳。,创作方式及代表作品:,一)填词的群众歌曲: 二)改编的群众歌曲 三)创作的群众歌曲 1、“五四”时期的群众歌曲创作。 2抗日救亡时期的群众歌曲创作。 3、全面抗战爆发后的群众歌曲创作。 4、儿童歌曲的创作:,创作方式及代表作品,一)填词的群众歌曲:旧曲填词,是早期群众歌曲最常用的一种创作方式,通常根据现成曲调配以选择或创作的歌词。如沈心工的竹马(根据日本旧军歌马号进行曲填词)、李叔同的送别(用美国奥德维梦见家乡和老母填词)。如用孟姜女调填配的五卅运动、用苏武牧羊调填配的救国歌等。如共产儿童团歌根据苏联少先队歌曲在篝火旁的部分曲调填词有根据美国歌曲约翰布朗的遗体填词的团结就是力量,根据跌倒算什么的曲调填词的坐牢算什么等;安波用陕北民歌填词的怎么办、拥军花鼓,张寒晖用陇东民歌填词的军民大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