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资料整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225557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资料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资料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资料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资料整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1、 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写月下承天寺庭中景物的一文中,写月下承天寺庭中景物的句子是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句中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句中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比喻,其作用是,其作用是写景生动形象写景生动形象。2 2、根据你平时的积累,写出两句含、根据你平时的积累,写出两句含“月月”的古诗句。的古诗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3 3、 “月色入户月色入户”这句话运用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修辞手法。“寻张怀民

2、寻张怀民”一句中的一句中的“寻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首先,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首先,作者要寻的这个人,面对如此月夜,不会蒙头大睡,肯定也在赏月,但在何处赏月 呢?因此要呢?因此要“寻寻” 。其次,。其次, “寻寻”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字有一种急欲找到东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 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友人共同赏月的急切心情。 4 4、“怀民亦未寝怀民亦未寝”中中“寝寝”的读音是的读音是 qnqn,意思是,意思是睡觉睡觉,成语,成语废寝忘食废寝忘食中有这个字,就作中有这个

3、字,就作这个意思讲。这个意思讲。5 5、“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此句描写的对象是月光月光,“藻、荇藻、荇”、是指是指竹柏影竹柏影,此句运用了,此句运用了比喻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修辞手法。6 6、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月色(或月光)月色(或月光) ,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怎样理解这句话?怎样理解这句话?本句的意思是:月光照在院子里,本句的意思是:月光照在院子里,好像水一样空明澄澈,

4、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作者以高度凝练好像水一样空明澄澈,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7 7、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文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哪一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8 8、上文共分三层:、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第一层,记事,交代了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第二层,写景,写了第二层,写景,写了月下庭中景物月下庭中景物;第三层,抒情

5、,抒发了第三层,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9 9、从表达方式上看,第一段属于、从表达方式上看,第一段属于记叙记叙,第二段属于,第二段属于描写描写,第三段属于,第三段属于议论、抒情议论、抒情1010、写月下庭院月景的比喻句是:、写月下庭院月景的比喻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1111、写月夜散步心情,表现与张怀民的感情息息相通的句子是、写月夜散步心情,表现与张怀民的感情息息相通的句子是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212、 有一天,本文作者苏轼去拜访王安石。王安石因有其他客人,先请他到书房歇

6、息。恰有一天,本文作者苏轼去拜访王安石。王安石因有其他客人,先请他到书房歇息。恰巧,案头放着一篇王安石未写完的诗稿。题目叫巧,案头放着一篇王安石未写完的诗稿。题目叫咏菊咏菊,开头两句是:,开头两句是:“昨夜西风过园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心想,秋菊跟春花不一样,它能和寒霜鏖战,宁枯在枝上,苏轼心想,秋菊跟春花不一样,它能和寒霜鏖战,宁枯在枝上,也不凋谢零落。说西风也不凋谢零落。说西风“吹落吹落”“”“满地金满地金”,太不符合实际生活了。于是提笔又写了两句:,太不符合实际生活了。于是提笔又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7、。”王安石看了他的续诗,心中好笑,便借机把他从京城调往黄州作官。苏轼不服气,对王安石看了他的续诗,心中好笑,便借机把他从京城调往黄州作官。苏轼不服气,对王安石的报复行为十分不满。一次大风过后,惆怅之中,他闲步花园,却真的见到了菊花王安石的报复行为十分不满。一次大风过后,惆怅之中,他闲步花园,却真的见到了菊花纷纷下落,满地铺金的情景,才知道黄州的菊花与别处的不同,同时感到自己的续诗也是纷纷下落,满地铺金的情景,才知道黄州的菊花与别处的不同,同时感到自己的续诗也是不妥当的。不妥当的。(1 1)故事说苏轼被贬黄州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这是事实吗?)故事说苏轼被贬黄州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这是事实吗?故事

8、中说,苏轼是因为乱改当时做宰相的王安石的诗受到报复而被贬黄州,这是虚构的。故事中说,苏轼是因为乱改当时做宰相的王安石的诗受到报复而被贬黄州,这是虚构的。事实告诉我们,苏轼是因为事实告诉我们,苏轼是因为“乌台诗案乌台诗案”而被贬的。苏轼在政治上比较保守,与王安石的而被贬的。苏轼在政治上比较保守,与王安石的政见确有不同。政见确有不同。(2 2)菊花是不是真的不会脱落?你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吗?)菊花是不是真的不会脱落?你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吗?菊花有两种,一种花瓣结密的不落,一种花瓣不十分密的会落。所见菊花以前者为主。黄菊花有两种,一种花瓣结密的不落,一种花瓣不十分密的会落。所见菊花以前者为主。黄州的

9、菊花却以后者为主州的菊花却以后者为主(3 3)这个故事给你的写作有何启示?)这个故事给你的写作有何启示?菊花有两种,一种花瓣结密的不落,一种花瓣不十分密的会落。所见菊花以前者为主。黄菊花有两种,一种花瓣结密的不落,一种花瓣不十分密的会落。所见菊花以前者为主。黄州的菊花却以后者为主州的菊花却以后者为主1313、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借景抒情,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借景抒情,表达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 1414、试一试人们常把、试一试人们常把“松、竹、梅松、竹、梅”称为称为“岁岁寒三友寒三友”,请写出它们

10、所比喻的高贵品质。,请写出它们所比喻的高贵品质。 松的坚韧不拔,竹的高风亮节,梅的凌寒傲骨松的坚韧不拔,竹的高风亮节,梅的凌寒傲骨1515、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作者的“闲闲”?答:答:、“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结尾的:结尾的“闲人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闲”反反衬衬“吾两人吾两人”的的“闲闲”。“念无与乐者念无与乐者”:可见其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可见其很少有人与他交游往来,“闲闲”16文中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

11、能见 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 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 趣。趣。 1717、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 ? 答:答:作者描绘的世界是: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作者描绘的世界是: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18、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贬谪中自我排遣的乐观旷达贬谪中自我排遣的乐观旷达,从,从 闲人闲人 看出来。看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