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早危险分层及治疗选择_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218359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室早危险分层及治疗选择_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室早危险分层及治疗选择_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室早危险分层及治疗选择_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室早危险分层及治疗选择_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室早危险分层及治疗选择_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室早危险分层及治疗选择_》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室早危险分层及治疗选择_(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室早的危险分层及治疗选择,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殷拥军,主要内容,室早的危险分层及治疗选择 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Part I 室早的危险分层及治疗选择,定义,室早是指起源于心室肌或心室肌内浦肯野纤维的提前出现的异常电激动。 分类: 单发和成对发放(成对室早),还可成串连发35次(成串室早) 偶发和频发(频发室早,30次/h) 单形和多形 单源和多源,室早的流行病学,发病率:居首位 一般人群:高达70%90% 方法: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VPB的检出率不同。健康人中室早的检出率为常规心电图法:5%动态心电图法:24h:50%48h:75% 年龄:随年龄增长VPB的发生率也逐步增加婴幼儿11岁 1

2、%女性,疾病与室早 室早与冠心病: 心肌梗死(MI)最初23天中VPB的发生率可达85%91%,随病程的后延VPB的发生率显著下降10%左右。 1月后1年内室早发生率约为6.8% 有研究发现,冠心病病人的VPB检出率随心功能减退而增加,当EF小于40%时VPB的发生率为15%18%,而心功能正常者仅5%7%。 室早与左心功能不全:Holter显示随着LVEF下降,室早和短阵室速发生率上升,CHD伴LVEF正常患者室早发生率5%,伴LVEF0.85:相对安全。,危险分层,同一患者同次或不同次心电图记录中,室早的指数可能不同。 A条:室早的联律间期400ms,室早指数0.95 B条:室早的联律间期

3、350ms,室早指数0.83,该次室早诱发了室颤。,四、室早指数:,危险分层,机制: 室早指数越小就越靠近心室收缩期的近侧,使其搏出量锐减,动脉压下降明显,引发升压反射时交感神经的活性则高,越容易引发恶性心律失常。,危险分层,五、心室的易颤指数 有学者进一步根据室早的联律间期计算心室的易颤指数 该指数= RRQT/RR 判定:易颤指数1.4的室早易引发室颤易颤指数为1.1-1.4的室早易引发室速。,危险分层,六、R on T室早 在室早的危险分层中,R on T室早是最具潜在危险的室早 T波的峰顶是心室两种不应期的分界线,其前为有效不应期,其后为相对不应期。在相对不应期,心室肌的兴奋性从零正在

4、逐渐恢复到100%,而T波峰顶前2030ms被称为心室易颤期落入此期的室早如同导火索,可引发室颤,,ERP,RERP,危险分层,六、R on T室早发生率很低, 急性心梗前24小时:R on T室早仅占2%。而且不是所有R on T室早都能引发室速和室颤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后10min内:R on T室早的发生率为8%,但此期仅有4%的室速或室颤被R on T室早引发。 R on T室早是否能引发室速与室颤与多种因素有关,尤其与心脏基础状态、交感神经的活性,以及患者室颤发生的阈值等相关。,治疗的选择,一、功能性室早:常见但不需要治疗是指不伴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早搏。患者可能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的

5、异常,尤其是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高。 特征:多为青年人,而老年或儿童的室早常有病因可寻;发生时常伴交感神经的兴奋高或有交感兴奋的诱因发生时主诉多而离奇、描述形象而富有戏剧化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差;心电图不伴有房室或室内阻滞、无左室肥大等异常心电图室早的QRS波振幅高而时限窄,相反病理性室早的形态常是“胖而矮”,即QRS波又宽又低。,二、治疗要慎重:CAST试验的启示CAST试验:心律失常药物抑制试验正式试验(1987-1992年)药物: 英卡胺、氟卡胺、乙吗噻嗪入组: 心梗后6d-2年; 6次/h或短阵室速(15次)结果:(1)入组人数:1455例(2)CAST I:1989年4月公布中期试验结

6、果(英卡胺和氟卡胺)死亡率7.7% vs 3%,英卡胺、氟卡胺停止试验(3)CAST II:1991年8月公布中期试验结果(乙吗噻嗪)死亡率2.3% vs 0.3%,乙吗噻嗪停止试验结论:I 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有效控制心梗后室早,却明显增加死亡率,治疗的选择,二、治疗要慎重:CAST试验的启示 (1)CAST试验的意外结果震惊中外,是心脏病学史的里程碑,也是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领域安全性研究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2)药物增加死亡率的机制至今不清,可能与负性 肌力、致命性心律失常有关 (3)美国FDA规定:I类药物不能用于心梗后无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仅限于治疗威胁生命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

7、药物,尤其是I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受到了质疑与挑战,治疗的选择,治疗的选择,三、多数室早不需积极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多数室早不需治疗,对偶发室早如此,对频发室早也同样;即使室早频发并已形成三联律、二联律时也是如此。此外,对功能性室早是这样,对病理性室早也同样,青年人的病理性室早多见于病毒性或风湿性心肌炎,老年人的病理性室早多见于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伴发的室早。即使病理性室早数量较多,甚至伴有症状时,也不针对室早进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而是针对病因学治疗。例如改善心功能、降压、扩冠、改善心肌供血等。选择药物时,首选受体阻滞剂,治疗的选择,四、心肌炎后室早:多数治疗过度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分4期

8、: 急性期:病毒感染伴心脏症状,病程6个月内; 恢复期:心脏症状逐渐改善,病程1年以内; 慢性期:病情反复迁延不愈,超过1年以上; 后遗症期:无心脏症状,仅有稳定的心律失常。,治疗的选择,四、心肌炎后室早:多数治疗过度 少数症状严重者:针对性药物治疗 症状消失后:继续治疗2 3个月 随后进行动态心电图再次检查决定下一步治疗,还存在复杂性室早时,需继续治疗23个月。 一般情况下,急性期6个月后不再进行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五、需要格外重视的室早 有眩晕、黒朦或晕厥等 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AMI、心肌病、瓣膜病等; 已有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如心脏扩大、LVEF10000次/分,不耐受、不依

9、从 2.室早介导性心律失常性心肌病 3.室早诱发室速 4.室早诱发室颤,治疗的选择,病例,动态心电图检查,治疗的选择,小 结,室性早搏是常见的心律失常 正确评估室早的临床危害,避免过度治疗,积极处理危害性室早 器质性心脏病室早 R on T室早 10000次/24h,损害心功能 引发室速/室颤的室早,Part II: 恶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定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即致命性心律失常,包括频率在230 bpm以上的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率逐渐加速的室速,有发展成室扑或(和)心室颤动的趋势室速伴血液动力学紊乱,出现休克或左心衰竭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伴晕厥特发性心室扑动或(和

10、)心室颤动。,急诊心律失常处理程序,稳定的单形或多形室速处理程序,室颤/无脉搏室速处理程序,恶性心律失常长期治疗的经验,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非持续室速很可能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先兆应该认真评价预后并积极寻找可能存在的诱因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是评价预后的方法之一,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电生理检查进行诱发试验 可以诱发持续室速:安装ICD(MADIT适应症)无条件安装者按持续性室速进行药物治疗未诱发持续室速:药物治疗,有器质性心脏病的非持续性室速,药物治疗: 治疗器质性心脏病 纠正如心力衰竭、电解质紊乱、洋地黄中毒等诱因 应用-阻滞剂有助于改善症状和预后 对于

11、上述治疗措施效果不佳且室速发作频繁,症状明显者可以按持续性室速用抗心律失常药,预防或减少发作,ICD在一级预防中的应用,冠心病、既往心梗、左室功能不全。电生理试验中诱发持续VT,不能被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所终止(I,证据级别A) 心肌梗死后1个月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3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小于等于30% (IIa,证据级别 B) 推测由室颤造成的心脏骤停,由于其他医疗原因不能行电生理检查 (IIb.证据级别 C) 有危及生命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家族史或遗传史的高危患者,如QT延长综合征或肥厚性心肌病。(IIb,证据级别B) 冠心病、既往MI 、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在电生理试验中诱发出持续室颤或室速(II

12、b,证据级别B),ICD在一级预防中的应用,存在心功能不全,电生理试验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反复晕厥患者,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IIb,证据级别C) 不可解释的晕厥或有不可解释的猝死家族史,伴有典型或不典型的RBBB和ST抬高 (Brugada syndrome) (IIb,证据级别C) 晚期器质性心脏病 的晕厥患者,创伤或无创检查不能确定原因 (IIb,证据级别C),ICD在二级预防中的应用,非短暂或可逆性原因的室速或室颤引起心脏骤停 (I.证据级别A) 与器质性心脏病有关的自发持续性室速 (I.证据级别B) 晕厥原因不明,电生理试验诱发与临床相关的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室速,药物治疗无效,不可耐受或不优先考虑 (I.证据级别B)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自发持续室速,不服从其他治疗 (I.证据级别C),抗心律失常药物在维持治疗中的地位,类药物在治疗中的地位明显下降 a类药物只有静脉普鲁卡因胺适用于急性治疗,其他a药物若无明确适应症不应使用。 b类美西律仍在使用。在单用胺碘酮效果不好时可考虑与美西律合用。 c类药我国现常用者为普罗帕酮。莫雷西嗪也认为属c类。由于明显的负性肌力作用,负性传导作用,促心律失常作用,在心肌缺血和心功能不全时耐受性下降,在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应慎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