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86086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8198563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86086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中医基础理论86086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中医基础理论86086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中医基础理论86086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中医基础理论86086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8608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86086(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阴阳学说,一、基本概念:阴阳是自然界相关事物或一个事物内部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凡是剧烈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阴。,二、基本内容: 1.对立制约: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制约的阴阳两个方面。如:天与地、动与静、出与入2.互根互用:阴阳双方互相依存、相互为用,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寒与热,没有寒就无所谓热,3.消长平衡:阴阳双方始终处于此增彼减或此减彼增的动态变化之中。4.相互转化:阴阳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物极必反,三、阴阳学说

2、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3.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4.用于疾病的诊断 5.用于疾病的治疗,五行学说,一、基本概念:“五”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是指运动变化。 二、五行的特性: 1.木:木曰曲直。指木具有树干曲直,向上、向外舒展的特性,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性质和作用的事物和现象。,2.火:火曰炎上,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性质和作用的事物和现象。3.土:土爰稼穑,指土具有播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质和作用的事物和现象。,4.金:金曰从革。从,顺也;革,即变革,指金有刚柔相济之性,

3、引申为肃杀、沉降、收敛等性质。5.水:水曰润下,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 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性质和作用的事物和现象。,五行的属性归类表,三 、五行的基本内容 1.相生相克和制化: 相生:相互资生和促进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相互制约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制化:五行之间相互转化,相互制约,以维持平衡协调的关系。,2.相乘和相侮: 相乘:即相克太过。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相侮: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侮,亦称反克,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2.说明五脏病变相互影响:相

4、生关系的传变、相克关系的传变 3.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藏 象,藏:指内脏 象: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五 脏,一、心 1.主血脉:包括主血(血液)和主脉(脉管)两方面。是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以营养全身的功能。 2.主神志:即心主神明,或心藏神。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诸如人的面色、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姿态等,即通常所谓的“神气”;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记忆、灵性、推理、判断、综合、分析、比较、抽象等。心主神志,是指心具有主持人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的作用,属于狭义之神的范畴。,3.心在志为喜,在液为汗,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

5、舌。,二、肺 1.主气,司呼吸 :主,即主持、管理之意。肺主气,即指全身的气均由肺来主持和管理。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与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肺主气,与呼吸功能有关,即肺主呼吸之气。,2.主宣发与肃降 :所谓“宣发”,即宣布、发散之意。肺主宣发,即肺脏具有向上、向外升宣布散的生理功能。这种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是通过肺的气化,使体内浊气不断排出体外。 (2)是使气血、津液输布至全身,以发挥滋养濡润 所有脏腑器官的作用; (3)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合,通过汗孔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所谓“肃降”,即清肃下降之意,清肃又包含有肃清的意思,即肃清、排出肺内毒邪与异物的作用。主

6、要体现于三个方面: (1)吸入自然界清气; (2)把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和脾转输来的水谷精微下行布散; (3)是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洁净。,3.通调水道:主要体现在下述两个方面: (1)肺主宣发,调节汗液的排泄。排泄汗液,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一部分。有人估计,每天每人通过汗液排出400毫升左右的水分。 (2)肺气肃降,使水道维持通畅。“水道”,即指体内水液运行、排泄的道路。,4.肺朝百脉、主治节 : (1)古代全身之脉称为百脉。肺朝百脉,即全身血液都朝会于肺。 (2)素问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这是将肺比喻为辅助一国之君主的宰相,协助心君,调节全身。,5.肺在志为忧,在液

7、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三、脾 1.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把水谷化为精微,并进一步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的作用。 主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的作用,及输布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的功能。 运化水液:是指脾对水液具有吸收、转输和布散的作用,是人体水液代谢的一个重要环节。,2.主升清:是指脾的生理特点而言。升,上升、输布和升举;清,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脾主升清,指脾具有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以及头目,并通过心肺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 3.主统血:统,即统摄、控制、约束之意。脾主统血,是指脾能够统摄、控制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而不致溢出脉外的

8、作用。,4.脾在志为思,在液为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四、肝 1.肝主疏泄:疏泄即疏通畅达的意思,是指肝具有疏散宜泄的功能,古人以木气生发的冲和条达之象来形容肝疏泄功能正常,因此,疏泄即代表肝的柔和舒适的生理状态,即非抑郁,也不亢奋。如果肝失疏泄气机不调就引起情志异常变化,表现抑郁或亢奋两方面症状。肝的疏泄功能不仅可以调畅气机,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和胆汁分泌,,2. 肝主藏血:肝脏具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如肝血不足会引起诸病变,肝血的运行也赖于肝的疏泄气机调畅,如疏泄失调会出现气滞郁阻。 3.肝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在体合筋,在窍为目。,五、肾 1.肾藏精 ,主生长、发

9、育与生殖:肾将精气贮藏,并促使其不断充盈,防止精气从体内无故丢失,为精气在体内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创造必要的条件。肾气主要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以及调节人体的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 2.肾主水:肾主持和调节人体津液代谢。 3.肾主纳气:肾帮助肺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浅表。,4.肾在志为恐,在液为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在窍为耳及二阴。,六 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生理功能是“传化物”,故实而不能满以降为顺,以通为用。,一、胆: 1.贮藏和排泄胆汁 2.主决断:胆主决断,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过程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作用。 3.调节脏腑气机:胆合于肝,助肝之疏泄,

10、以调畅气机,则内而脏腑,外而肌肉,升降出入,纵横往来,并行不悖,从而维持脏腑之间的协调平衡。,二、胃: 1.主受纳、腐熟水谷 2.主通降,以降为和:饮食入胃,必须下行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所以说胃主通降,以降为和。,三、小肠:主受盛和化物、泌别清浊 四、大肠:传到糟粕 五、膀胱:贮尿和排尿 六、三焦:有些学者认为其在脏腑中最大,又与五脏没有直接的阴阳表里联系,故又称之为“孤府”。,1.主通行元气:元气是通过三焦才得以布达全身的。 2.为水液运行之通道,五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主要就是心主血与肺主气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2.心与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血液生成方面的相互依存关系

11、,二是血液运行方面的相互协同关系。 3.心与肝:主要体现在血液运行方面与神志方面的既有相互依存又有相互协同的关系。,4.心与肾: 主要心肾阴阳互制互济的关系。“心肾相交”、“水火相济”。 5.肺于脾:主要体现在宗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两个方面。 6.肺与肝:主要体现在气机升降调节方面的依存与协同关系 7.肺与肾:主要体现在水液代谢、呼吸运动方面的协同与依存关系,以及肺肾之阴相互资生关系。,8.肝与脾:主要体现在消化功能和血液运行方面的关系。 9.肝与肾:“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滋生和相互转化,称之为“精血同源”。 10.脾与肾:后天与先天的关系。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两者相互资

12、助,相互促进,缺一不可,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阴阳表里的关系。 心与小肠、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气,一、人体之气的基本概念: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 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二、人体之气的生成1、生成之原: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 一身之气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二、 人体之气的生成2、相关脏腑功能:A、肾为生气之根B、脾胃为生气之源C、肺为生气之主三、人体之气的运动与气化 (一)气的运动A、气机;气的运动称作气机。B、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升(自下而上) 降(自上而下)出(由内向外) 入(自外向内),C、气运动失常的表

13、现形式:多种多样气机失调:当气的运动出现异常变化,升降出入之间失去协调平衡时,概称为。a、气的运动受阻而不畅通时气机失调;b、受阻较甚,局部阻滞不通时气滞;c、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时气逆;d、气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时气陷;e、气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时气闭;f、气的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时气脱;,(二)气化1、概念:伴随着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2、气化的形式 :(物质之间的转化,物质与能量之间的转化)。饮食物水谷之精气气、血、津液津液汗液、尿液饮食物残渣糟粕等等。总的来说有1、气可以转化为另一种气2、气可以转化为有形的: 气可以转化为该组织有形的物质 3、消耗形而转化成气,废气 水谷

14、之气 宗气、营气,(三)气机和气化的关系气的运动具有普遍性,生命活动是在气的不断 运动过程中产生的, 因此气的运动是产生气化过程 的根本。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以及气的阴阳双方之间 相互作用,是气化过程发生和赖以进行的前提与条 件。气是运行不息的,气化过程也自然是始终存在 的。气化过程中寓有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气的各种 运动形式正是从气化过程中而得以体现出来的。,人体之气的功能 # ()推动与调控作用:阳气的推动、兴奋、升发作用和阴气的宁静、抑制、肃降作用的协调平衡和调控维持着生命活动的稳定有序; (二)温煦与凉润作用:阳气的温煦作用与阴气的凉润作用。气的温煦作用,是指气可以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人体温

15、暖,消除寒冷。其生理意义:1、使人体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2、有助于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3、有助于精血津液的正常施泄、循行和输布,即所谓“ 得温而行,得寒而凝”。,人体之气的功能 # (三)防御作用:一身之气(正气)的防御作用:防止病邪侵袭与祛除病邪使病体康复。 (四)固摄作用:指气对于体内血、津液、精等液态物质的固护、统摄和控制作用,防止其无故的流失,保证他们在体内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具体表现为:1、统摄血液2、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3、固摄精液,人体之气的功能 # (五)中介作用指气能感应传导信息以维持机体的整体联系。人体内部各个脏腑组织器官都是相对独立的

16、, 但是在他们之间充满着气这一物质,成为他们相互之间联系的中介。(以气为载体传递信息,加强联系,维护协调。),五、人体之气的分类:元气人体内最根本、最重要的气 宗气又称“大气”“动气”肺脾 营气与卫气水谷之精所化,脉内外 (1)元气A、元气的生成分布:元气主要由肾藏的先天之精所化生, 通过三焦而流行于全身。B、生理功能:a、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b、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2)宗气A、宗气的生成和分布: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宗气聚于胸中, 上出息道, 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布散全身“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B、生理功能:a、行呼吸:宗气上走吸道,推动肺的呼吸;b、行气血:贯注于心脉之中,促进心脏推动血流运行;C、资先天:后天资先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