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二)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131455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二)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二)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二)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二)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二)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教学二)(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解读阅读教学,“雪化了以后是什么 ?” 这是一堂语文课上老师给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一位同学站起来富有诗意地回答:“雪化了以后是春天!”没想到老师一本正经地说:“错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一一雪化了以后是水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 , 这位语文老师竟用了物理学的答案来解释文学上的问题 , 张冠非要李戴 , 自然要出现令人遗憾的结局 。“雪化了以后是什么 ? ”答案应来自于学生的生活 , 学生的体验 , 学生的理解。对乡村学生来说 , 雪化以后可能是松软的土地、泥泞的道路 , 可能是绿油油的麦田、忙碌的春播 ;对城市学生来说 , 雪化了以后可能是油亮的柏油马路、穿梭的车辆

2、, 可能是公园里青翠的草坪、彩色的碰碰车:对北方的学生来说 , 雪化了以后可能是欢乐的 笑声;对南方的学生来说 , 雪化了以后可能是伤心的眼泪。只有尊重学生 , 理解学生 , 才能挥洒出富有灵性的语言 , 富有个性的想像 , 才能拓展与丰富自己的见识,才能避免“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传统的教学方法 , 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倪文锦曾深刻地指出:一是教法不当 , 所谓“标准答案 ”僵化了学生思维 , 所谓“讲解 ”、“分析 ”, 把血肉丰满的课文支解成七零八碎的知识拼盘 , 败坏了学习语文的胃口 ;二是学法不当 , 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大量时间耗费在

3、无意义、无必要的,甚至是错误荒唐的练习之中 ;三是阅读面窄 , 学生课外阅读受到种种限制,很少阅读文学名著及报刊文章;四是考法不当 , 扼杀了学生创造精神等等。”,时下语文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新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一、从“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把握阅读教学,语文教学,“读”占鳌头。语文课程的许多重要理念,要靠阅读教学来落实;阅读教学的实施,又要时刻关注课程理念的指导。因此,讨论阅读教学,不能不涉及到“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等关键问题。,1.关于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两

4、层含义: 一是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 二是这门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那么,所谓“综合性、实践性”的具体内涵又是什么呢?在第3页最后一段,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接着说:“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从这段话的前一句,可以归纳出语文学习综合性的三个方面:能力训练点的综合、语文与生活的综合

5、、三维目标的综合。,再看课标20页(“教学建议”部分)的论述: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再次阐述了综合性的三个具体要求)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

6、间。(更具体提出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要求),在“评价建议”部分,课标再次强调(27页):(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把握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就是不要孤立地看待和进行阅读教学,而是要注意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等其他教学内容的联系;注意三维目标的整合;注意阅读与生活的联系;减少琐碎分析和过多的讲解,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

7、和空间。,2.在阅读教学中遵循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课程的根本目标 “语文素养”是2001课标提出的重要概念,它包括了传统语文教学强调的“语文能力”(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和新课改强调的“人文修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两方面的内涵。,(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里提出了语文教育的三条原则,( 1)人文内涵

8、。重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及其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既强调主流的“价值取向”(“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也提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2)实践取向。“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3)汉语特点。“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

9、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强调语感,提出“整体把握”,是2001年课标的思想。,(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谈基本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是指课程格局,也涉及教学理念 在这个条目下,2011年版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又提出“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这是对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的双重规定。传统语文的学习方式和现代科

10、技手段的运用(如网络)都应成为阅读教学的注意事项。,二、从“课程目标与内容把握阅读教学” 首先值得注意:2011年版课标把2001年实验稿的“课程目标”扩展为“课程目标与内容”,应该说,这意味着“课程目标”与“内容”是有所区别的:如果“课程目标”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能力和态度,那么,课程内容应该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支撑物。课程目标是“学会什么”,课程内容是“具体学什么”。比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课程目标,那么,提升朗读能力的各种具体的知识和方法,就应该是课程内容。,“一、总体目标与内容”共有10条,我们略做分类,帮助老师们整体把握:1.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

11、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2.中华文化、当代文化、多样文化 3.热爱母语的感情,自信心,习惯,方法,语文能力 4.思维能力、科学方法态度 5.探究学习,实践,运用 6.识字写字 7.阅读 8.写作 9.口语交际 10.工具书、信息能力,其中第7条,关于“阅读”的要求如下:“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小学三个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分别是:第一学段阅读: 1喜欢

12、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

13、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

14、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

15、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呢,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 8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1.“阅读”目标的前两条,提出了四种基本的阅读方:,朗读、默读、略读、浏览。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精读教学,特别是教材中所谓

16、精读课文的教学,忽视了“略读”和“浏览”作为独立阅读方式的重要性以及专门训练的必性,也不注意培养默读习惯、进行速读训练,造成很多学生毕业后,不善于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和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所有文本和书籍都只能从头到尾通读;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还有很多学生不会默读,所谓默读只是不出声地朗读,做不到“不指读、不回视、不动唇”,无法在默读时控制注意力、进行认知监控。因此,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把“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式的训练。,2.朗读教学,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的首要要求。,朗读的意义,这里无须多加论述。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作为目的,要训练

17、、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作为手段,它是促进学生细读文本、深入理解、体验情感、揣摩语言的有效策略。朗读,是小学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教学形式。,朗读训练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比如内部技巧的“情景再现、逻辑层次、感情基调”,外部技巧的“重音、停连、语气、节奏”。有的老师只会一味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但究竟怎样读出感情、并且是恰如其分的感情,就缺少具体的指导。课标22页的“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29页的“评价建议”也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语气等方面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这是2011年版课标新增的大段内容,既对朗读的具体要求做出了阐释,又特别提醒“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这种提醒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