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小学数学第十二册集体备课教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130315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年小学数学第十二册集体备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xx年小学数学第十二册集体备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xx年小学数学第十二册集体备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xx年小学数学第十二册集体备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xx年小学数学第十二册集体备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年小学数学第十二册集体备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年小学数学第十二册集体备课教案(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 年小学数学第十二册集体备课教案年小学数学第十二册集体备课教案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第 8 课时)教学内容:比和比例(二)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2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比例来解决有关问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学生探究自主备课一、复习回顾、学生探究正、反比例的意义。(1)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也随着增加,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也减少;两种量的比值一定。反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增加,另一种量

2、反而减少,一种量减少,另一种量反而增加;两种量的积一定。(2)你能用字母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吗?(3)举例说明。牛奶的袋数与质量的变化情况如下。牛奶的袋数2345质量(g)220440660880100说一说:A 这里两种量的变化情况。B 什么量是一定的?c 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D 写一个等量关系式。每袋面包个数与所装袋数。每袋面包个数2346所装袋数24628说一说:A 这里两种量的变化情况。B 什么量是一定的?c 这两种量成什么比例?D 写一个等量关系式。(4)判断下列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订少年报数量和所需钱数。小明从家到学校,

3、行走的速度和时间。圆的周长和半径。圆的面积和半径。2用比例解决问题。(1)说一说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学生回顾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过程、步骤。师生共同概括。A 认真审题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B 判断两种量成什么比例;c 设未知数 X;D 列出比例式(含有未知数) ;E 解比例;F 检验。二、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十七第 35 题。三、课堂小结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第 9 课时)教学内容:数学思考(一)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形成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2进一步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学生探究自主备课一、复习回顾、学生探究教学例 5

4、。6 个点可以连多少条线段?(1)学生根据题意,画图连线。问:这样连线方便吗?如果是 8 个点、10 个点呢?(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点的个数与连线条数的关系。小组交流。汇报思维的过程与结果。教师整理后板书。3 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条)4 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6(条)5 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10(条)6 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15(条)你有什么发现?根据规律,你知道 8 个点、12 个点、20 个点能连成多少条线段?学生交流后得出结果:8 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4+5+6+7=28(条)2 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

5、:1+2+3+4+5+6+7+8+9+10+11=66(条)20 个点连成线段的条数:1+2+3+19=190(条)2教学例 6。学校为艺术节选送节目,要从 3 个合唱节目中选出 2个,2 个舞蹈节目中选出 1 个。一共有多少种选送方案?(1)说一说你的思路。第一步:从 3 个合唱节目中选出 2 个,看有几种选法。第二步:从 2 个舞蹈节目中选出 1 个,看有几种选法。第三步:把两次选法进行搭配,看共有几种选法。(2)小组合作,画示意图说明各种选法。(3)汇报,师生共同完成。第一步:从 3 个合唱节目中选出 2 个。有 3 种选法。第二步:从 2 个舞蹈节目中选出 1 个,有 2 种选法。第三

6、步:把第一步的 3 种选法和第二步的 2 种选法进行搭配。所以,选送的方案共有 6 种。二、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十八第 14 题。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第 10 课时)教学内容:数学思考(二)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形成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学生探究自主备课一、复习回顾、学生探究教学例 6。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 2 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 A、B、c;第二次有 B、D、E;第三次有 A、E、F。请问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通过读题你

7、能判断出哪两位班长是同班的?学生很难做出判断。2、可以用什么方法把题意给整理、表示出来?如:用“”表示到会,用“”表示没到会。ABcDEF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3、引导提问。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看出什么?可以看出:A只可能和 D、E 或 F 同班。从第二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什么?可以判断:A 只可能和 D 或 E 同班。从第三次到会的情况,你可以判断出什么?可以判断:A 只可能和 D 同班。4、那么 B 和 c 分别与谁同班。从第一次到会的情况可以看出,B 只可能和 E 或 F 同班。所以,c 只可能与 E 同班。二、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十八第 57 题。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第六单

8、元:整理和复习(第 11 课时)教学内容:线与角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含义,掌握它们的联系与区别。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含义,能正确地画平行线和垂线。3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含义、角的分类,并能正确利用直尺,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学生探究自主备课一、复习回顾、学生探究线。(1)复习直线、射线和线段。画一画。要求学生分别画出直线、射线和线段。说一说,填一填。端点个数是否可以延长是否可以度量长度直线射线线段(2)复习垂线、平行线。学生分别画一组垂线、平行线。完成后,请学生介绍画垂线、平行线的方法。说一说。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垂

9、直?在什么情况下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想一想。A什么是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哪一条?画图配合说明:B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征?(处处相等)画图配合说明:c对垂线和平行线你还知道哪些知识?2角:(1)复习角的意义。画任意角,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结合图形,说一说什么是角。(2)复习角的大小。延长角的两边,角的大小是否变化?画图配合说明:比较大小。图中1 和2 哪个角大,大多少?你用什么方法解决?(3)角的分类。写出下面各角的名称,并说出它的度数或范围。锐角:小于 90 度直角:等于 90 度钝角:大于 90 度小于 180 度平角:等于 180 度周角:等于 360 度(4)画角。用合适的方法画

10、出以下各角。90 度45 度38 度25 度过程要求:学生独立练习画角。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A利用三角尺画特殊角的方法。B利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二、巩固练习十九第 1、2 题。三、课堂小结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哪几种位置关系?2有哪几种角?板书设计: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第 12 课时)教学内容: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二)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四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的特点,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2使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周长或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学生探究自主备课一、复习

11、回顾、学生探究学生说一说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特点:活动过程要求:(1)引导学生分别从平面图形的边、角来描述它们的特点。(2)学生独立思考、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特点。(3)与同学交流。(4)汇报交流结果。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帮助整理。如:边角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5)结合表格中的特点,让学生说一说。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画图配合说明:(6)说一说圆有什么特点。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2周长与面积。(1)举例说明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2)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举例说明。(3)分

12、别说出已学过的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简要描述有关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 (结合公式推导过程)画图配合说明:(4)说一说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以及推导过程。二、巩固练习、完成课文中的“做一做” 。2、完成课文练习十九第 39 题。三、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第 13 课时)教学内容: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三)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点,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2使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学生探究自主备课一、复习回顾、学生探究立体图形的特点。请学生分别说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点。过程要

13、求:(1)我们已学过哪些立体图形?(2)回顾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3)教师巡视课堂,了解情况,并引导学生从图形的面、棱、顶点等方面来描述其特点(出示立体图形配合说明) 。(4)与同学交流。(5)教师提供表格,帮助整理。长方体正方体几个面?面与面的大小关系;面的形状圆柱圆锥底面侧面高(6)结合表中内容,说一说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圆柱与圆锥的关系。2观察物体。(1)出示立体图形。问:分别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教师画图配合说明。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从上面看到的形状:从侧面看到的形状:(2)出示立体图形。利用方格纸分别画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过程要求:学生通过

14、观察、想象、独立画图。与同学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二、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十九的第 11、12 题。三、小结:通过观察物体活动,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第 14 课时)教学内容: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四) 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和计算方法,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有关问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学生探究自主备课一、复习回顾、学生探究表面积。(1)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2)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长方体表面积:S 表=2正方体表面积:

15、S 表=6a圆柱表面积:S 表=S 侧+S 底2=2rh+2r2体积。(1)什么是体积?(2)分别说出已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3)说一说这些公式之间的联系。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联系。圆柱与圆锥的联系。a.说一说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b.在等底等高时,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二、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的“做一做” 。2完成课文练习十九中的第 10,1317 题。三、课堂小结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体积公式及联系。2在计算物体体积时,注意单位的统一。板书设计: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第 15 课时)教学内容:图形与变换教学目标:使学生深刻认识图形

16、变换的原理,进一步掌握图形变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学生探究自主备课一、复习回顾、学生探究轴对称图形。(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2)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3)画对称轴。你能画出图形的对称轴吗?可以怎样画?(4)画对称图形。出示图形。学生画出左图的对称图。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2平移与旋转。(1)下面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出示图片。(2)画一画。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 A把图形 A 向右平移 5 格。把图形 A 向下平移 3 格,再绕点 o 将图形顺对针旋转 90 度。过程要求:学生利用方格纸进行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学生汇报操作过程和结果。利用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把图形按 2:1 放大。(1)按 2:1 放大是什么意思?(2)师生共同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