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苏教版)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113620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xx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xx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xx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xx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苏教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XX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 位数教案(苏教版)位数教案(苏教版)本资料为 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件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内容本单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积的变化规律口算几百乘几十;能用简便方法笔算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使学生掌握“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等常见数量关系,能应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概括、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

2、,具体内容的安排如下表:例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例 2 例 3:常见的数量关系例 4:积的变化规律例 5: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简便计算(一)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首先,教材例 1 以小区生活为背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中提出一些关于乘法计算的问题, “12816”引入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通过独立思考和尝试计算类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二)引入常见数量关系的认识与掌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数量关系,例2,例 3 适时对这些数量

3、关系进行抽象与概括,使学生掌握“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等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应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考。再次,在“练一练”和练习中适当安排一些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计算和数量关系去解决,进一步感受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三)引导学生进一步积累探索规律的过程。例 4 通过题组比较,使学生体验探索规律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其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不断完善认知结构,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教材在练习中,重视通过题组对比,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加深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算理和算法的理解,促进计算技能

4、的形成和发展。(四)末尾有 0 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就为进一步探索和理解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算理和算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例 5 教学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简便计算,对“85015”这样的算式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用竖式算出得数,理解并完整地掌握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积的变化规律口算几百乘几十;能用简便方法笔算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使学生掌握“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等常见数量关系。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

5、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能应用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包括乘数末尾有 0的笔算简便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课时安排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1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1 课时积的变化规律1 课时乘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简便计算1 课时第一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7 页例 1 和“练一练”教学目标

6、: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等常见数量关系,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能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列竖式计算教学准备:小黑板,练习题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出示情境图:月星小区,多层楼每幢住 48 户,小高层楼每幢住 128

7、 户,高层楼每幢住 236 户。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出示表格:5 幢高层楼共可住()户6 幢多层楼共可住()户6 幢小高层楼共可住()户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三道算式。(1)请学生列出算式,并比较三个算式的相同之处(都要用每幢楼住的户数乘幢数,算出一共能住的户数)(2)学生用竖式计算 2365 和 4816。(3)讲评:谁来说一下这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第 2 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谁来说一下它的计算过程?48 乘 1,所得的 8 为什么写在十位上?2.揭示课题:月星小区有 16 幢楼,平均每幢住 128 户。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

8、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怎么列式?2816 和刚才的两道题相比,有什么不一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二、教学新知.教学例 1学生尝试。做在练习本上。启发 12816 的得数是多少呢,你能尝试用竖式计算出得数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研究。(1)指名板演,展示学生做的,让板演学生说一下这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提问:你们和他做的一样吗?(2)你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来算这道题的?128 乘 16 的积应该从哪位写起?我们把这两部分怎样?得数的末尾应该和哪一位对齐?(指算式)这个 128 实际上代表的是多少?求的是多少幢楼的住户数?算出的 2

9、048 其实是几幢楼的住户数?(根据学生回答完成黑板竖式板书)(3)我们一起来答一下。(4)刚才是这么算的请举手?(5)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老师还没有教,你们是怎么会做的?(引导学生说清计算方法)教师再给你们两道题,会做吗?2.完成练一练。以竖式呈现的四道题:21332,37524,30926,和24845(1)学生独立练习,指名四人写在教者准备的纸上。并注意巡视,以发现学生解题中的问题,并有意进行收集。(2)集体评析。先引导学生看过程,同意吗?这个结果比较大,怎么读?再出示一份错误作业,他错在哪儿了?提醒学生计算时要小心。(3)总结计算法则。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我们都是分几步做的?第一步

10、做什么?所得的结果的末位怎样?接着说下去。三、巩固练习.做练习五第 1 题让学生在书中直接写出得数,指名核对得数,了解全对人数。2.做练习五第 2 题先判断每道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是否正确,再说说错在哪里,怎样改正。提问:计算三位数乘两两位数要注意什么?3.做练习五第 4 题学生独立填表,并组织反馈,说明数量关系式,怎样列竖式。指出:两位数乘三位数的试题,在列竖式计算时,交互两个乘数的位置后再乘比较简便。四作业:课本 30 页 2、3、4 题板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365(竖式)4816(竖式)12816(竖式)比较前两个式子和第三个的联系:区别: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内容

11、:教科书第 28 页例 2,例 3 和 29 页“练一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总价=单价数量” “路程=速度时间”等常见数量关系,能应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整数乘法口算方法的形成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性: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学习单价、数量和总价,速度、时间和路程等常见数量关系。教学难点: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运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情境图,看图提出问题。二、学习新知例 2:文具店每支钢笔 12 元,每本练习本 3 元,买 4支钢笔和 5 本练习本总价分别是多少。

12、提问: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你知道练习本每本3 元,可以怎么写、怎么读吗?引领学生学习单价单位的写法和读法。单价每支 12 元写作:12 元支,元支读作元每支。学生书面填写商品的单价和购买的数量,再分别求出总价。探索学习“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数量总价钢笔()元支()支()元练习本()元本()本()元提问并讨论学习: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么求?已知总价和数量呢?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2.例 3:一列和谐号列车每小时行 260 千米。李冬骑自行车每分行 200 米每小时 260 千米,每分 200 米是速度可以写成 260 千米时,200 米分千米时读作千米每时,米分读作米每分学生

13、书面填写和谐号和自行车的速度,再分别求出总价。学习“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列车()千米时3 时()千米自行车()米分8 分()米提问并讨论学习: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么求?已知路程和时间呢?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请大家把这三个数量关系式齐读一遍。小结:速度、时间和路程是一组联系紧密的数量,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速度时间=路程” ,就可以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想出“路程速度=时间” 、 “路程时间=速度”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1.2.3 题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请学生讲解并说出用到了什么数量关系式, 集体订正

14、。2.组织练习。下面的条件中各是什么数量关系?轮船 5 小时行 125 千米。火车从南京到上海每小时行驶 61 千米,共行驶 305千米。小华从家到学校要走 800 米,小华要走 16 分钟,每分钟走 50 米。四、作业:课本 30 页练习五 7.8.10.11 题板书设计:常见的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总价数量=单价路程时间=速度第三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3 页例 4 和“练一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题组比较,使学生体验探索规律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其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另

15、一个因数乘一个数时积的变化规律,掌握这一规律,初步了解这一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性: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学重点:乘法运算的简单规律教学难点:积的变化与乘数变化的关系教学准备:小黑板,写有试题的作业纸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例题表格出示表格,要求算一算,填一填,再比较填出的结果。如果其中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一个数,得到的积会有什么变化?积的变化是不是有同样的规律?计算并填表。二学习新知例 4.提出猜想:小组内交流,其中一个因数和积分别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2.举例验证:自己找一些例子,制表

16、、算一算,比一比,学生自由举例验证,汇报交流。请学生介绍自己举例验证的过程和结果,提问这些例子是否符合我们先前提出的猜想(符合) ,这说明了什么?探索积随着一个因数的扩大而变化规律。3.获得结论:说一说从上面的例子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交流)总结规律: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数乘几。三、巩固练习.做练一练第一题让学生认真观察表格,每个人都重点“说一说”乘数是怎么变化的,再直接填出积。第二题根据每组第 1 题的积,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积。让学生在书中直接写出得数,指名核对得数,了解全对人数。2.练习六第 4 题一种计算器的单价是 38 元,买 4 个这样的计算器要多少元?买 20 个、40 个、400 个或 800 个呢?(独立思考,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生活问题)四、作业:课本 35 页练习六 1.2.3 题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