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082229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的研究的研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借助电子和光电子技术获取、传递、处理、存储和使用信息的理论和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取得丰硕的成果,成为推动生产力进步的重要技术之一。我校于 XX 年增设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每年平均招生在 100 人左右,已经形成该专业的较完整的教学体系。为充分了解本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本专业的办学质量和专业发展的能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本文总结6 年多专业建设的经验,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科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

2、标1.科学定位。黑龙江科技学院的总体科学定位是立足于本科教学,全面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因此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科学定位于:立足于本科教学,培养为本地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2.人才培养目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适应 21 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电子产品设计,各种电子材料、元件、集成电路,乃至集成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微电子领域和电子信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科技开发

3、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专业培养要求是:学生主要学习电路与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进行电气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有电路分析、工艺分析、器件性能分析和版图设计的基本能力。同时,培养出的毕业生要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一是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和阅读能力;二是较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领域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三是具有电气技术和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的实践动手能力;四是具有信息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和微电子领域的专业知识,并了解该专业的前沿知识和发展趋势;五是具有

4、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初步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科学研究、教学、产品设计、制造工艺、科技开发和管理的能力。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改革结合全国各高校特点与专业设置,针对我校特点,我们探索出一条适合我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的路子,逐渐形成了完备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1.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体现。本专业从XX 年设置以来,在 XX 年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分别于 XX 年、XX 年、XX 年对教学计划进行了全面的修订,XX 年的教学计划正在逐步实施中。2.课程体系。我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处开设了大学英语、计算机、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

5、、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等公共基础课外,还开设了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安排在本科三、四、五学期,专业课安排在本科六、七学期,其中还包括课内实验、专业实习。不论从横向还是纵向来看,所开设的课程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与此同时,作为我校两个理科专业之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还在专业课程中设置了很多工科课程,实行理工结合。3.教材选择。教材是学生在校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因此,课程体系中最关键的部分是教材的选择。教材的选择合适与否,是能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一步。电子信息技术发展极为迅速,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器件、新的工艺等层出不

6、穷。我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材均采用国家规划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大力删减陈旧的、与社会发展脱节的传统课程,鼓励增设新兴的、现代的、交叉的、综合的课程,突出课程的小型化、多样化,综合化,现代化,强化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4.实验室与实习基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基本上均开设实验课程,专业基础课实验由电工电子实验室电子工艺实验室等承担;专业课实验中的设计性实验由学校机房提供场所,其他实验能在学院内完成在校内完成,不能完成的则与其他院校协商,到其他院校进行。同时实验内容也从课本要求的简单实验转变到基本技能实验、验证型实验、综合型实

7、验和研究型实验,使实验教学步入多元化,科学化的轨道。实验室在非教学时间对学生开放,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来完成实验,温习、巩固知识。同时为学有余力、具备潜在能力的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新的实验提供了重要平台。电子信息技术更新发展极为迅速,要求教学内容、实验手段、实践环境要紧跟时代步伐。我们在完善基础实验设施的基础上,广泛与企业和科研单位联系,建立健全校外实践基地,共同培养人才,开展科研合作,促进成果转化。5.师资建设与改革。目前,黑龙江科技学院电信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具备职称合理、学历层次高、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其中,博士%,在读博士 25%,硕士 50%,在读硕士%,师资队伍平均年龄 33 岁

8、,副教授占 25%,讲师占 50%,助教25%。本专业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十分重视,实施了“三制三关”的青年教师培养措施。 “三制” ,即: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每名新教师指定一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指导教师;督导组听课制。督导组是在学校从事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老教师组成,督导每学期必须听青年教师的课程,指出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交流制。加强本校内部的学术交流,同时也与其他院校进行学术交流。 “三关” ,即:实践关,要求青年教师参与到实践教学环节。育人关,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路。科研关,要求青年教师参与到科研工作中,从而形成以科研带动教学,科研、教学同步发展的良好局面。三、电子信息科

9、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与改革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素质。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多种层次、多种类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贯穿整个学程,增大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重,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增强竞争力。为此,我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制订了一套实践体系,采取了以下措施:1.工程实践教学。为了更好地使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

10、才培养模式与我校提出的“大工程,大实践”的办学思想相吻合,我院在工程教育和机械工程训练的基础上开设了基础实验与实践和专业实验与实践等课程。其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在 25 个工程实践基地中选取符合本专业方向的进行学习,如电子工艺、EDA、ASIC、单片机和 ARM 等工程实践基地。通过工程实践的学习,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中来,通过实践验证理论,并且可以亲自动手完成一个小的系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电子设计竞赛和数学建模竞赛。学校每年都要组织校内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和数学建模竞赛,成绩优秀的推荐参加全国设计竞赛。近几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和数学建模竞赛的学生很多,校内竞赛屡获佳绩,参加全国竞赛获得较好成绩。四、结束语经过 6 年的专业建设与调整,我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已具有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以及素质较高的能够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师资队伍,取得了一定成绩。为谋求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今社会对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我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自 XX 年开始分成两个方向,即:微电子方向和集成电路方向。这两个专业方向之间并不脱离,彼此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我们相信,未来我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将会获得更大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项目来源:XX 年度黑龙江科技学院教学研究课题。编辑/刘文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