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808002 上传时间:2017-09-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发展观: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科学发展观: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科学发展观: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科学发展观: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科学发展观: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发展观: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发展观: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 摘要:科学发展观,既是对中央三代领导集体有关发展理论的深化与发展,又是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的运用与创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大大的丰富了唯物史观的内涵,使得唯物史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境界。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唯物史观;继承;发展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具体的讲,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同时它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丰富了唯物史观的内容,是对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我国社会主

2、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发展实践,借鉴外国经验,适应发展新要求,是关于发展的方法论,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依据。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完整表述。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做到发展为民、发展靠民、发展成果由民共享;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要求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相协调,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

3、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永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既是对中央三代领导集体有关发展理论的深化,又是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理论的中国化,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丰富了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理论的内涵,使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理论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以人为本-唯物史观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及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倾注了毕生进行探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唯物史观就是从人出发,以人为依据,以现实的人的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发

4、展理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一个丰富的而又不断发展理论体系,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等方面都作了详细的阐述。马克思进一步的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即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这个社会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交往关系、家庭关系等;其次,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个人的能力获得全面的发展和自由运用;再次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物质、精神生活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不断完善。在怎样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问题上, “马克思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来进行具体的探讨,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渐进,也是永无止境的过程,既需要对客观规律的

5、正确认识,又需要在真实的集体中实现。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是多样的,最为关键的是要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发展生产力,人的全面发展才有了根基。马克思的人的发展理论,将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视为人的发展的最高形式,坚持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人,物质活动的主体也是人,人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也是动力,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的观点,而科学发展观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关于人的发展问题上,保持高度一致,又有了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方式作过详细论述,但并没有在实践中付诸实现。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为

6、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开辟了空间。马克思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为不同内容和形式。因此,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方式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发展与创新,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发展与创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人的身上,靠人的力量才能实现,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必须坚持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发展靠人,发展为人,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文化需求、实现人们的各种利益,调动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创造出更加发达的物质、精神文明,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因此,科学发展观坚持以

7、人为本, “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体系,构成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途径,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它是党对人的全面发展实现途径的全面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实现途径上的完善。 ”是唯物史观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唯物史观协调发展观的继承与发展 唯物史观的协调发展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社会、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二是社会有机体内部也必须协调发展。马克思把社会内部各部分看作一个整体,从整体的高度给各部分定位,找出内在联系,充分体现了整体协调发展的思想。唯物史观的协调发展观是马克思通过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批判而

8、建立起来的。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在以经济增长为主的传统发展观下指导发展起来的,这种发展观以物为本,以经济增长为主,视发展等同于经济发展,马克思指出,这种发展会导致社会发展片面化、畸形化。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化的确促使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与人的发展却不协调,社会在进步,而人的发展却在倒退:工业进步并未提升工人价值。 ”社会的富足建立在工人日益贫困的基础之上,贫困比人口和财富增长得还快。同时,这种发展还造成了人与自然的不协调: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此,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不能实现人的自由和发展,必须转变观念,树立人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人的全面发展才

9、有可能。自然界是发展的基础,必须将自然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内生变量,善待大自然。社会发展的根本是人的发展,必须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人的发展,因此,人、社会和自然之间必须协调发展。社会是一个由多层次组成的有机体,主要由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构成,片面强调物质生产的作用,会牺牲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因此,社会有机体内部也必须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唯物史观的协调发展理论, “它凸现社会发展中的协调发展的意义,明确提出协调概念,指明协调地位,形成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辩证协调系统。 ”唯物史观的协调发展观,重在协调发展,要求社会各方面齐头并进,而不是片面

10、发展。可见,唯物史观的协调发展观本身就内在的要求全面发展,党明确提出全面发展的观点,凸显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科学发展观以协调发展观的基础,将全面发展观纳入其体系之内,深化协调发展观,是对唯物史观协调发展观的发展与创新。全面发展要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只有全面的发展,才能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但这并非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实现长治久安。可持续发展观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它把自然生态视为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这是一次升华;它把人类及其社会的未来发展纳入现实发展的视野,又是一次跃进。 ”因此,科学发展观把可持续发展观纳入其体系之内,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整体发展和协调发展观念,就使整体和协调范畴和人的实际行动有了新的更加丰富的内涵和规定。可持续发展观要求考虑后人的要求,不能只顾本代人的需求、追求利益最大化.所以,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进步的发展观,更是唯物史观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具体体现。基于此,科学发展观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形成了科学的发展范式,标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是唯物史在中国当代的运用与发展,本质上是属于唯物史观的内容,是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