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8076154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_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_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_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_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_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_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摘 要】本文通过笔者这几年的教学和探究,认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亲其师而信其道” ,让学生感受情感;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呼唤学生情感;三、让学生抒发情感,再现激情。【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我是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的学生是一群所谓的“90后” ,他们个性张扬,家庭复杂,这个群体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家庭或是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由于家庭教育的欠缺使这样一部分孩子在人格心理上不健全,他们有的孤僻,有的自负,有的脾气暴躁,有的玩世不恭,很少人能够走进他们的心里去,很难与他们沟通;二是生活

2、无忧无虑,这部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辈们对他们骄纵溺爱,这类孩子通常以自我为中心,一旦有事与自己心愿不符,便吵得天翻地覆谁也管不着;三是家庭一般,但父母对子女期望很大,在父母长期的压力下,孩子的厌学情绪愈积愈多,这类孩子往往产生了逆反心理,他们会故意学习社会上流行的不良行为与习惯,与家长和教师格格不入诸如此类的情况使这一代孩子面对周围的世界始终抱着轻描淡写的态度,他们不知道现在生活的美好,不理解家长对他们的关爱,甚至对老师的良苦用心有抵触的情绪。通过几年的教学和探究,我认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 “亲其师而信其道” ,让学生感受情感1.教师的情感渗透体现在自身的人

3、格魅力上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工作中,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 ”运用情感管理法则进行教学和管理课堂时,授之以法,动之以情,让学生的大脑保持高度的兴奋,思维高度活跃,探求知识的热情高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 ,去影响学生。我们应当以身作则,处处为学生着想,用自己不容置疑的威信、正直、善良、诚恳、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亲近你,打心底佩服、爱戴你。师生情意相投,在你的课堂里,学生就会乐学、好学,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这样对语文的热爱也就油然而生了。2.师爱的情感渗透体现在对学生的点滴小事的处理之中学生个体差异很大,常常会有

4、令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但更多的是点点滴滴的麻烦事、芝麻蒜皮的小事,有些教师对这些事情不屑一顾。然而,对学生来说,这些事都是“大事” 。情感管理就是要管好这些“大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人头脑装到另一个人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 ”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平时的生活中关爱学生,给学生以无形的温暖,培养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沟通彼此的心灵,只有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学生才会喜其人,信其言,爱其文,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呼唤学生情感1.巧设导语,创造情景,呼唤情感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情境,作者描绘情

5、境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增强艺术效果。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能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语,把学生带入新鲜的情境中,就很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预先设计一些与教材有关的故事,这样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2.借助音乐,创设情境,呼唤情感音乐以音响为“原料” ,通过乐音的运动给人造成听觉刺激,这种刺激形成了心理反映,再通过模拟、暗示、类比、联想,使人们产生感受,间接地反映出现实生活和作曲家的意图。因此音乐的特殊功能是通过旋律,表现人类最为细致的心理活动和感情波动。如果使学生

6、在音乐中能感受到这种感情的变化,也就能在他们心中引起共鸣,让他们能够品位作者在作品中的感情。例如我在讲授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父母的心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私的,都是唯一的。3.通过朗读,感受情感“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的朗读信心,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朗读把作品中所蕴涵的无形情感转化为学生内心的真实体验,使抽象,空洞的文理,生动形象地跃然纸上,让作者的情

7、感与学生的心灵感受相联接,更进一步感受作者的心声。通过有感情地范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方式,让学生心随作品中的情感变化而怦然心动,体会作品中的苦与乐,忧与喜,思与怨。三、让学生抒发情感,再现激情当心中的情感涌动、澎湃时,可借助行为、语言、文字等,让学生的情感言语化、实践化,即使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迁移外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创造一定的条件,通过学生的耳、眼、鼻、手、脑等器官的感受和体验,探究情感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表演,体验情感。表演主要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文本的探究中去,采用形象模拟的形式再现课文中的情境,实现文本中的情感体验。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就“滥乎于

8、胸”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就解决了。例如,我在核舟记的教学中,就请了几位同学对文中所描写的苏轼、佛印和黄鲁直的动作神态进行模仿表演。学生对他们三人的模仿,便于学生理解东坡、佛印和鲁直三人深厚的友情,以及他们泛舟于赤壁时所表现的那种闲逸与洒脱的情怀。朗读,抒发情感。借助口头言语抒发读者体验的内心情感,简而言之,就是谈情说爱。说,是情的输出,是情感的物化,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转换为外部有声语言,是一种明显的情感活动。作为情感表达方式之一,主要是学生在理解文章后整体性的交流评述。写作,表达情感。写作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更是对课堂语文阅读教学的升华,一篇佳作不仅是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更主要的是字里行间跳动着作者的真实情感的渗人。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注意培养、激发、启迪学生的情感,则既能使学生写作能力有所提高,还会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生活、自己生活的空间,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选取有新意、有意义的作文题让学生写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