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培训教材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073795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培训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培训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培训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培训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培训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培训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培训教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1. 有可燃物;2.有助燃物,如空气、氧气;3.有火源或一定温度,如火焰、电火花、电弧、炽热物体等。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存在,并且相互作用,才能发生燃烧。,燃烧的类型,自然:可燃物质受热升温,不需明火作用就能燃烧。引起自然的最低温度称自然点,自燃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闪燃:可燃液体温度不高时,液面上少量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和后,遇火源而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着火:火源移去后,仍保持继续燃烧。可燃物质着火的最低温度称为着火点。,火灾的概念,广义地说,凡是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即称为火灾。 火灾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火灾的分类,

2、根据GB4968,按照物质燃烧的特征,可把火灾分为发下四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常见火灾原因,违反电气安装安全规定。 违反电气使用安全规定。 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明火。 自燃。 自然原因。,防火灭火的基本措施,防止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或避免三者间相互作用。 消除火源:如禁止烟火、明火;采取接地,防止产生静电火花;防止雷击;控制温度等。 控制可燃物:使用难燃阻燃材料;防止可燃物质跑、冒、滴、漏;对相互作用后,可能产生可燃气体的物品应隔离存放。,隔绝空气:将可燃物品隔绝空气存放,或在存放设备的

3、容器中充装隋性保护气体。防止火势发展和蔓延。一旦发生火灾,应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可以设置防火间距、阻火装置、防火墙等。,灭火基本措施,室息法:即隔绝空气,使可燃物无法获得氧气而停止燃烧。冷却法:即降低着火物质的温度,使之降至燃点以下而停止燃烧,使火源孤立,火势不致蔓延。,隔离法:即将火源处或周围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燃烧会因隔离可燃物而停止。 抑制法:即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过程中去,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度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低活性的游离基,使燃烧反应终止。,爆炸,爆炸是物质的一种非常急剧的物理、化学变化,在变化过程中,伴有物质所含能量的快速转变。,爆炸分类,物理爆炸 化学爆炸 化学爆炸

4、是物质由一种化学结构迅速转变为另一种化学结构,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并对外做功的现象。 核爆炸,物质发生化学爆炸决定于以下三个因素:,反应的放热性 反应的快速性 生成气体产物,可燃物质化学爆炸的条件:,存在可燃物质(如可燃蒸气、气体、粉尘)。可燃物与空气(氧气)混合,形成爆炸混和物。有火源作用。,防爆的基本措施,防爆技术的基本点在于阻止第一过程的出现(即控制爆炸混合物的形成和控制点燃火源,使点燃不能开始);限制第二过程的发展(即切断爆炸传播途径和爆炸升级的条件);防护第三过程危害(即减弱热力、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和设施的破坏)。,防化学爆炸的措施,通过充入惰性介质,排除容器或设备管道中的燃物,防止形成爆炸混和物。如充入氮气、二氧化碳等。 防止可燃物的泄漏,特别是大量泄漏。 严格控制系统的含氧量,使其降至某一临界值(氧限值或极限含氧量)。 采取监测措施,按装报警装置。 消除火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