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王海英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58007792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王海英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王海英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王海英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王海英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王海英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王海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王海英(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王海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一、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小学生身体发育的规律和特点 (1)身体生长发育 69 岁儿童体格发育基本上是平稳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 45 厘米,体重平均年增长 23.5 公斤。10 岁以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体格发育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这时身高男孩 一般每年可增长 79 厘米,个别可长 1012 厘米;女孩一般每年可增长 57 厘米,多的 可长 910 厘米;体重每年可增长 45 公斤,有的可增加 810 公斤。 这一时期儿童的骨骼有机物和水分多,钙、鳞等无机成分少,所以骨骼的弹性大而硬度小, 不易发生骨折,但容易发生变形

2、。肌肉虽然在逐渐发育,但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都比成人差, 容易出现疲劳。 学龄儿童的心率约为 8085 次/分,明显低于新生儿时的约 140 次/分和学龄前儿童时的 90 次/分左右;这时儿童的肺活量也明显增加,对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抵抗力也增强。 (2)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儿童到 6 岁时脑重约 1200 克,此时,左右大脑半球的一切传导通路几乎都已形成,所以当 身体受外界刺激后,可以很快的速度准确地传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间增加了 暂时联系的可能性,条件反射也比较容易建立。78 岁大脑继续发育,脑重约 1400 克, 已接近成人脑重。同时神经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分化基本完成,许多新的神经

3、通路出现。 此时大脑额叶生长迅速,其运动的正确性、协调性得到发展;大脑的抑制能力和分析综合 能力加强。914 岁小学生脑的重量增加不多,主要进行着细胞内部结构与机能复杂化的 过程。神经的联络纤维在数量上大大增加,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层细胞结构机能在迅速 发展和形成。这是联想的、推理的、抽象的和概括的思维过程的物质基础,也说明这一阶 段神经系统的发育特别是脑的发育在机能上进一步成熟。 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1)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是一个逐渐的数量不断积累和在此基础上出现 质变的过程。随着新质的出现,心理发展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于是表现出阶段性

4、。连 续性则是指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后一阶段既包含有前一 阶段的因素,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质。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在正常的条件下,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可逆的 方向性和顺序性。例如,身体的运动机能的发展遵循着头尾法则和远近法则,认知的发展 是从感知动作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概括思维。 小学生的各种心理机能相互关联协调发展。在心理发展过程,个体心理的各个方面相互关 联,某个心理机能的发展会影响其他心理机能的发展。例如,3 岁前后和 13 岁前后儿童会 出现两个反抗期,这两个时期儿童会在认知上表现出具有独立主张的倾向,同时在情绪上 会表现出剧烈的变

5、化。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个体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速度上、 最终达到的水平和发展的优势领域上往往是有差别的。例如,在智力上,有的儿童早熟, 有的晚慧;有的儿童对音乐听觉有特殊敏度,有的对艺术形象有深刻的记忆表象。 (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展迅速,尤其是智力和思维能力;二 是发展协调,比起初中生的“动荡性”来,心理发展的协调性是其主要特征;三是发展具 有开放性,此时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融洽;四是发展具有可塑性,比起逐渐成熟起来的青少年,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是培养 良好心理品质

6、与行为习惯的好时机。 二、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1.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1)观察的目的性较差 小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易受外来刺激的干扰,常常在受到新异刺激影响时,心理活动就离 开观察的对象;同时,观察易受自身的生理状况和个人兴趣等因素的制约,尤其是低年级 学生表现更为明显。 (2)观察缺乏精确性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只注意事物的主要特征或主要过程,对细小部分则缺乏观察或 观察不够精确。 (3)观察缺乏顺序性 观察时往往只注意事物较突出的特征,如运动的、较大的、对比明显的部分,这样容易导 致观察无序,观察的结果缺乏全面性、完整性。 (4)观察缺乏深刻性 观察事物时,小学生还主要以感性

7、经验为主,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 象和表面特征,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 2.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特点 (1)从以无意注意为主逐渐向以有意注意为主过渡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难以长时间注意同一件事物,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 引。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都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 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脑的不断成熟,内抑制能力得到发展,再加 上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小学生逐渐理解了自己的角色与学习的意义,有意注意便逐渐得到 发展。到五年级,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基本占据主导地位。 (2)注意的范围较小 小学生注意的范围较小,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

8、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经验少。实验表 明,小学生只能同时注意到 23 个客体,而成人能同时注意 46 个客体。孩子集中注意 某一事物时,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比如当他聚精会神 写字时,又会忘了正确的坐姿要求。 (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 一般来说,7-10 岁儿童可连续集中注意力约 20 分,10-12 岁儿童约 25 分,12 岁以上约 30 分。低年级儿童对一些具体的、活动的事物以及操作性的工作,注意容易集中和稳定;对 于一些抽象的公式、定义以及单调刻板的对象,注意就容易分散。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抽 象事物注意的稳定和集中才会相应提高。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

9、差 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明显地表现出不善于分配注意的现象,到 了小学二年级就大有改观。而且二年级学生和五年级学生的注意分配能力基本处于同一水 平。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转移的能力也比较差,到小学中年级以后,学生的注意转移能力逐渐 地发展起来,小学五年级儿童注意转移速度较小学二年级有明显增长,尤其是男生发展更 快。 3.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是从无意识记向有意识记发展。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孩子的有意 识记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即使是抽象材料也能花功夫努力记住,并能自觉检查记忆的效果。小学生记忆力发展的另一特点是从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发展。低年级学生仍是机械识记

10、为 主,随着知识的增长,理解能力的提高,中高年级学生意义识记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从识记的内容上说,小学生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对词的抽象记忆也在迅速发展。小学低 年级学生,由于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在头脑中和第一信号系统相联系的事物的具体 形象容易记住。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掌握的语词量不断增加,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逐渐占优 势,所学课本的内容大多是些抽象的词、数字或符号,所以他们的抽象记忆也渐渐地占主 导地位。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记忆抽象的材料时,主要还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基础, 即形象记忆仍起着重要作用。 4.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想象的意识性、目的性迅速增加,创造性想象显著发展,想象

11、的内容逐渐丰富,想 象的现实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小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低年级学生的想象与学龄前儿童有点类似,以无意想象 为主,而中高年级学生再造想象趋于完整,有意想象的成分大为增加;小学生想象具有直 观性和具体性,想象的形象还具有片断、模糊的特点;高年级学生想象的创造成分增多, 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知识经验逐渐丰富以及认识能力的提高,高年级学生的想象力具有 更多的创造成分。 5.小学生思维力的发展特点 (1)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有了抽象的成分,但仍然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所掌握 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难以区分概念

12、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而中高年 级小学生则能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能掌握一些抽象概念,能运用概念、判断、 推理进行思考。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一般出现在四 年级。 (2)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 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思维中抽象的成分日渐增多,但在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中表现出不平衡性。例如,对于儿童熟悉的学科、难度小的 任务,儿童思维中抽象的成分较多,抽象的水平较高;而对于儿童不熟悉的学科、难度大 的任务,儿童思维中的具体成分就较多。 (3)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已掌握一些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

13、但他们尚不能自觉地 调节、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中高年级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 省和监控的能力有了提高,能说出自己解题时的想法,能弄清自己为何出错,思维的自觉 性有了发展。 三、小学生学习特点与指导策略 1.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1)感知过程中学习的特点 一是由被动感知向主动感知转变。低年级儿童一般不能主动选择学习新知识所必须的实际 材料,也不善于自觉地进入感知过程,而是要借助于课本或学校教师提供和选择的感知材 料,并在教师的介绍讲解下进行有组织的感知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经验的积累, 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感知成分逐渐增加。 二是感知手段的模示性和图示性。小学生在感知学

14、习过程中,既可以直接感知客观事物的 感性形象,也可以亲身实践或实验获得感性体验,但多数是感知以直观教具形式出现的模 型以及教学挂图或板图。(2)理解过程中学习的特点 一是由直接理解向间接理解过渡。直接理解是各知觉过程溶合在一起,并且是立即实现的、 不经过中介的思维过程。间接理解是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分析综合活动,从最初模糊的、 不分化的理解逐渐达到分化的、精确的理解。直接理解在低年级儿童的理解学习中具有重 要作用,中、高年级儿童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智力水平的提高,间接理解逐渐占主导地 位。 二是从形象性理解向抽象性理解发展。低年级儿童已能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词语、公式等, 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15、。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儿童对学习材料表现出不同层次的理 解水平。 三是由被动理解到主动理解的转变。低年级儿童对学习材料的理解依赖于教师的启发诱导, 即所谓“牵着牛鼻子过河” ,中、高年级儿童逐步学会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学习材料。 (3)巩固过程中学习的特点 巩固过程中,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反复性和技能性。因为各种复习方法的运用, 其目的是为了记住并能回忆出所学的知识;而各种练习方法的运用,既是为了巩固所学的 知识,也是为了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技巧,为学生运用知识作好 知识上的、技能技巧上的准备。 (4)运用过程中学习的特点 一是由简单运用向复杂运用过渡。有研究资料表

16、明:80以上的一年级儿童从入学的第二 学期起,就可以在简单数学运算中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经过二年级的过渡,三 年级的大部分儿童能在简单文字演算中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四年级以后逐步掌 握算术运算中的二重否定律。 二是由单向运用向多向运用发展。以小学儿童解答应用题为例:小学儿童解答应用题时, 总是从正条件的简单应用题入手,逐步掌握反条件的简单应用题,最后才能掌握多步应用 题。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从分析到综合,再从综合到分析。从一步变成多步分散列式,再 从分散列式到一步综合式。 三是由被动运用向主动运用转变。小学低年级儿童往往只是习惯于被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课本和教师布置的问题,中、高年级儿童逐步学会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如试编应用题等。 2.小学生学习的指导策略 (1)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包括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两种。长期计划以一学期为宜,从总体上对各学科的学 习做出全面的安排。短期计划以一周为宜,对本周内每天的学习内容、学习目的、保障措 施和作息时间做出详细具体的安排。学习计划要具体、明确、切实可行,同时又要留有充 分的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