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_体质学说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8006886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_体质学说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中医基础理论_体质学说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中医基础理论_体质学说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中医基础理论_体质学说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中医基础理论_体质学说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基础理论_体质学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基础理论_体质学说(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之 体 质 学 说 2016.02,体质学说的主要内容,第一节 体质学说概述 第二节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第一节 体质学说概述体质学说,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正常人体体质的概念、形成、特征、类型、差异规律,及其对疾病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的影响,并以此指导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理论知识。体质学说既是养生防病的理论支撑,又是个性化诊疗的理论基础。中医讲的“因人制宜”,就是强调在诊治疾病时因个人的体质差异而有相应的不同。,一、体质的基本概念 体质是指人类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由遗传性和获得性因素所决定的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

2、对稳定的特性。 体质通过人体形态、机能和心理活动的差异性表现出来,在生理上表现为机能、代谢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差异,在病理上表现为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和易罹性,以及产生病变的类型与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二、体质的构成,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活动,1.形态结构的差异性 体表形态(外部形态结构):包括体格、体型、体重、性征、体姿、面色、毛发、舌象、脉象等。 体格:指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营养状况和锻炼程度的状态,通过观察和测量身体各部分的大小、形状、匀称程度、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和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状况来判断。 体型:指身体大小形态比例的形态特征,是衡量体格的重要指标。主要观察形

3、体之肥瘦长短,皮肉之厚薄坚松,肤色之黑白苍嫩的差异。,2.生理功能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心率、心律、面色、唇色、脉象、舌象、呼吸状况、语言的高低、食欲、口味、体温、对寒热的喜恶、二便情况、性机能、生殖机能、女子月经情况、形体的动态及活动能力、睡眠状况、视听觉、触嗅觉、耐痛的程度、皮肤肌肉的弹性、须发的多少与光泽等方面的差异。,3.心理特征的差异性心理是指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是感觉、知觉、情感、记忆、思维、性格、能力等的总称。心理特征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人格、气质、性格等的差异。,人格:是指个体独特的,持久的心理或行为特征的综合。常决定整个心理面貌,是个体心理行为差异性、个体化的核心因素和标志。其

4、结构包括三个方面:一为人格倾向,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动力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等。二为心理特征,主要指能力、气质、性格等。三是心理调节,如自我评价、自我感受与自我控制等。其中,与中医学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气质与性格等。,气质:有现代心理学中的气质和中医学的气质之分。 现代心理学中的气质是指人在进行心理活动时或在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的强度、速度、稳定性、指向性和灵活性等动态性的人格心理特征。既表现在情绪产生的快慢、思维的灵活程度、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情绪状态的稳定性、情绪变化的幅度及心理活动的内倾性和外倾性方面,也表现在行为动作和言语的速度与灵

5、活性方面,是人的心理活动稳定的、与遗传有关的动力特征,是人格的内部心理气候。,中医学的气质,又称气禀、气性、禀性等,是指个体出生后,随着身体的发育、生理的成熟逐渐发展起来的心理特征。包括性格、态度、智慧及现代心理学中的气质和现代神经生理学中的某些内容。是个体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概括和反映了不同个体心理、行为特征方面的差异,与现代心理学中人格的概念更为接近。,性格:在现代心理学中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如骄傲与谦虚、勤劳与懒惰、勇敢与怯懦、热情与冷漠、诚恳与虚伪、镇定与慌乱、自律与散漫、理智与冲动、细心与粗心、空想与理想、创造与模仿、坚持己见与见异思迁等,是人格的最核心,

6、最本质的鲜明的心理成分,是个性心理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性格是一个人的遗传、生长发育、环境影响、学习教育、自我锻炼、身心健康等多种先天生物因素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先天遗传因素是前提和基础,但是发展的趋势和结果,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培养、社会环境的影响和自我锻炼。,素质: 在现代生理学中的概念是指人先天的形态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运动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属于体质的范畴。 但从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对素质概念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素质当指人体在某些方面的本质特征,诸如身体素质(包括形态和机能)、心理素质等。,身体素质是人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方面的本质特征,它概括了人体的

7、基本活动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生命活动或形体运动中的反映,与人的体格、体型、机能、神经、心理等均有密切的关系。人体机能在形体运动中反映出来的力量、速度、耐久力、灵敏性、柔韧性、协调性和平衡性等能力统称为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概括了人体心理上的本质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身体的素质,人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智力、情感行为、感知觉、态度、个性、性格、意志等均称为心理素质。 体质是机体所具有的各种特性的总和,而人体是形神统一的整体,所以,体质即是特定身体素质和相关心理素质的综合。,三、体质的标志1.体质的评价指标 身体的形态结构状况,包括体表形态、体格、体型、内部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协调性。

8、 身体的功能水平,包括机体的新陈代谢和各器官、系统的功能,特别是心血管、呼吸系统的功能。 身体的素质及运动能力水平,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性、协调性及走、跳、跑、投、攀越等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 心理的发育水平,包括智力、情感、行为、感知觉、个性、性格、意志等方面。 适应能力,包括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各种精神心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病因、疾病损害的抵抗、调控能力、修复能力。,2.理想体质的标志 身体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体重适当。 面色红润,双目有神,须发润泽,肌肉皮肤有弹性。 声音洪亮有力,牙齿清洁坚固,双耳聪敏,脉象和缓均匀,睡眠良好,二便正常。 动作灵活,有较强的运动与劳动等身

9、体活动能力。 精力充沛,情绪乐观,感觉灵敏,意志坚强。 处事态度积极、镇定、有主见,富有理性和创造性。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有较强的抗干扰、抗不良刺激和抗病的能力。,四、体质的特点1.体质是人体身心特征的概括2.体质具有普遍性、全面性和复杂性3.体质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4.体质具有连续性和可预测性,第二节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一、体质与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的关系1.脏腑盛衰偏颇的不同决定体质的差异脏腑是构成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中心,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均离不开脏腑。所以,个体体质的差异必然以脏腑为中心,反映出构成身体诸要素的某些或全部的素质特征。脏腑的形态和功能特点是构成并决定体质差异的

10、最根本的因素。,2.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道路体质不仅取决于内脏机能活动的强弱,还有赖于各脏腑机能活动的协调,经络正是这种联系沟通以协调脏腑功能的结构基础。脏居于内,形见于外。体质主要通过外部形态特征表现出来,不同的个体,脏腑精气阴阳的盛衰及经络气血的多少不同,表现于外的形体也就有了差异性。,3.精气血津液是决定体质特征的物质基础精气血津液既是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又通过经络的转输作用,输布于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成为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脏腑精气的盛衰,经络气血的多寡,决定着体质的强弱,并影响着体质的类型,故精气血是决定人体生理特点和体质特征的重要物质。,总

11、之,脏腑、经络的结构变化和功能盛衰,以及精气血津液的盈亏都是决定人体体质的重要因素。体质将脏腑精气阴阳之偏倾通过形态、功能、心理的差异性表现出来,实际上就是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固有素质的总体体现,是因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的盛衰偏颇而形成的个体特征。,二、影响体质的因素(一)先天禀赋是体质形成的基础先天禀赋,是指子代出生以前在母体内所禀受的一切,包括父母生殖之精的质量,父母血缘关系所赋予的遗传性,父母生育的年龄,以及在母体内孕育过程中母亲是否注意养胎和妊娠期疾病所给予的一切影响。先天禀赋是体质形成的基础,是人体体质强弱的前提条件。,(二)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变化,男女体质的形成和演变,大致可划分为五

12、个阶段:从出生到青春期,是体质渐趋成熟、定型的阶段,体质基本定型于青春期之末。青春期到35岁左右,女性的体质常会发生较明显的变化,且多半是转向病理性体质,出现一些病态。相对而言,男性这一时期的变化不很显著。35岁至更年期以前的男女,均处于壮年阶段,体质变化大多数较为平缓。50岁上下的妇女和5560岁左右的男子进入了更年期,因天癸渐竭,精血衰减,体质也发生显著变化。更年期以后的老年阶段,男女体质日渐虚性化,常以虚为主,兼夹痰瘀。,(三)性别差异人类最基本的体质类型可分为男性体质与女性体质两大类。由于男女在遗传性征、身体形态、脏腑结构等方面的差别,相应的生理功能、心理特征也就有异,因而体质上存在着

13、性别差异。男为阳,女为阴。男性多禀阳刚之气,脏腑功能较强,体魄健壮魁梧,能胜任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性格多外向,粗犷,心胸开阔;女性多禀阴柔之气,脏腑功能较弱,体形小巧苗条,性格多内向,喜静,细腻,多愁善感。男子以肾为先天,以精、气为本;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男子多用气,故气常不足;女子多用血,故血常不足。男子病多在气分,女子病多在血分。男子之病,多由伤精耗气,女子之病,多由伤血。,(四)饮食因素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对体质有明显的影响。饮食物各有不同的成分或性味特点,而人之五脏六腑,各有所好。脏腑之精气阴阳,需五味阴阳和合而生。长期的饮食习惯和固定的膳食品种质量,日久可因体内某些成分的增减等

14、变化而影响体质。如饮食不足,影响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可使体质虚弱;饮食偏嗜,使体内某种物质缺乏或过多,可引起人体脏气偏盛或偏衰,形成有偏倾趋向的体质,甚则成为导致某些疾病的原因。,(五)劳逸所伤过度的劳动和安逸是影响体质的又一重要因素。适度的劳作或体育锻炼,可使筋骨强壮,关节通利,气机通畅,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旺盛;适当的休息,有利于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脑力,维持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劳逸结合,有利于人体的身心健康,保持良好的体质。,(六)情志因素情志,泛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心理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刺激的正常反应,反映了机体对自然、社会环境变化的适应调节能力。情志活动的产生、维持有赖于内在脏腑的

15、机能活动,以脏腑精气阴阳为物质基础。七情的变化,可以通过影响脏腑精气的变化,而影响人体的体质。所以精神情志,贵在和调。情志和调,则气血调畅,脏腑功能协调,体质强壮;反之,长期强烈的情志刺激,持久不懈的情志活动,超过了人体的生理调节能力,可致脏腑精气的不足或紊乱,给体质造成不良影响。,(七)地理因素不同地区或地域具有不同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壳的物理性状,土壤的化学成分、水土性质、物产及气候条件等特征。这些特征影响着不同地域人群的饮食结构、居住条件、生活方式、社会民俗等,从而制约着不同地域生存的不同人群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行为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人类具有能动的适应性,由于自然环境条件不同,

16、人类各自形成了与其生存环境条件相协调的自我调节机制和适应方式,从而产生并形成了不同自然条件下的体质特征。,(八)疾病针药及其他因素疾病是促使体质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疾病改变体质多是向不利方面变化,如大病、久病之后,常使体质虚弱;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炎、肺结核等)迁延日久,患者的体质易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但感染邪气,罹患某些疾病(如麻疹、痄腮)之后,还会使机体具有相应的免疫力,使患者终生不再罹患此病。此外,疾病损害而形成的体质改变,其体质类型还与疾病变化有一定关系,如慢性肝炎早期多为气滞型体质,随着病变的发展可转为瘀血型、阴虚型等不同类型的体质。可见,体质与疾病因素常互为因果。,总之,体质禀赋于先天,受制于后天。先、后天多种因素构成影响体质的内外环境,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个体不同的体质特征。,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一、体质的分类方法 体质的分类方法是认识和掌握体质差异性的重要手段。 古今医家从不同角度对体质作了不同的分类。内经曾提出过阴阳含量划分法、五行归属划分法、形态与机能特征分类法、心理特征分类法(包括刚柔分类法、勇怯分类法、形态苦乐分类法)等,张介宾等采用藏象阴阳分类法,叶天士等以阴阳属性分类,章虚谷则以阴阳虚实分类。 现代医家也有不同的分类法:如有四分法、五分法、六分法、七分法、九分法、十二分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