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策略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8005321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PPT 页数:208 大小:2.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目标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08页
目标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08页
目标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208页
目标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208页
目标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2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标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标策略(2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 緒論,2,管理的組織型態,人:具有法律上之權力與義務者謂之人 自然人 法人:組織具有法律上之權力與義務者謂之法人。,3,法人,公法人:以公益或正義為基礎而設立之各級政府組織 行政法人:國家級地方自治團體以外,由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為執行特定公共任務,依法設立具獨立人事與財務自主性之公法人。 私法人:分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兩類,4,社團法人,社團法人分營利社團法人與公益社團法人兩類。 營利社團法人(公司法)或稱營利事業組織分為公司與行號兩類。 公司分無限公司、兩合公司、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行號分獨資與合夥兩類。 公益社團法人或稱人民團體維非營利組織,分職業團體、政治團體、社會團

2、體三類。,5,財團法人,財團法人為非營利組織,分基金會、宗教法人、特殊法人等類。 如金車文教基金會,6,組織的主要層面,組織目標以及目標多元性 組織達成目標的資源 組織的管理五大功能運作 組織的分工(產銷人發財)運作,7,管理的層級,企業策略層級(高階) 事業策略層級(高階) 功能領域管理層級(中階) 基層作業管理/督導層級(低階),8,管理的意義,Get things done through and with people. 透過以及與他人共同達成組織的目標。 透過計畫、組織、協調、指揮、控制等管理機制有效運用組織資源達成組織目標。,9,重要管理原則與理論,費堯 (法國礦場工程師) 14項

3、管理原則 (Henri Fayol, 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1911) Division of Labor 分工 Authority and Responsibility 權責相稱 Discipline 紀律 Unity of Command 指揮統一 Unity of Direction 目標一致 General Interest over Individual Interest 組織利益優於個人利益,10,重要管理原則與理論,費堯14項管理原則(續) Remuneration of Personnel 人員待遇 Centraliza

4、tion 集權 Line of Authority 管理幅度、適當層級 Order 適才適所 Equity 公平 Stability of Tenure 人事安定 Initiative 創新 Esprit de Corps 團隊精神,11,費堯提出管理者執行五項基本功能,預測與計畫 組織 指揮 協調 控制,12,80/20法則,計量經濟學之父 Vilfredo Pareto 1897提出80%的結果歸因於20%的原因。 與重點管理、時間管理、例外管理、集中策略概念相通。 例如:百分之八十的業績是由百分之二十的客戶貢獻的。百分之二十的品項構成庫存成本的百分之八十。,13,管理人員應具備的能力,能

5、力定義:一個人適合或有條件去執行特定工作或負擔特定責任的特徵。KSA: Knowledge, Skills, Abilities 能力屬性 外顯性 達成目標性 多元性 層級性 後天性 變動性,14,能力冰山模型,外顯能力(後天培養能力):技能與知識 知識:較恆久不變、較一般化 技能:應用知識的能力 基礎能力(潛在能力、先天能力):自我觀念self-concept、特質traits、動機motives 自我觀念:態度(對環境中人事物的看法)、價值觀(對生活目的與人生意義的取向或輕重與優先序,亦包括對宗教、道德與審美的判斷)、自信 特質:外向、內向、正義、冒險、誠懇、熱情、博愛 動機:內驅力、成就

6、欲、使命感、責任感、行動力,15,能力層級,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y):四類 知識、技能 實務經驗 管理系統 組織文化、價值觀 能力集合(Competency Set):能力組、能力項目;轉變成可觀察之行為 能力指標(Competency Indicators):各項能力的程度,16,管理人員應具備之管理技能,技能 (Skill) vs 能力 (Competency) 技能具特定情境性特性 能力具一般性與廣泛性 凱茲(Katz)之觀點 高階:概念化能力 中階:人際互動能力 低階:技術性能力 PDI (Personal Decision International)之觀點 九大能

7、力:思考、管理、人際、溝通、激勵、自我管理、組織知能、組織策略,17,凱茲(Katz)管理技能分類,概念化技能:資訊蒐集、分析、研判、決策;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發掘、製造機會與利用機會 人際關係技能:人際互動、團隊激勵與領導、人才培育、表達與溝通 技術性技能:執行工作所需之特定領域工作知識、方法與技術,18,管理者的角色,人際互動角色 傀儡領袖 領導者 連絡 資訊角色 追蹤與蒐集 傳播者 發言人,19,管理者的角色 (續),決策的角色 專業領域決策 問題處理者 資源分配者 磋商者,20,有效管理者十大特質(Traits),認同(Identity) (Self-concept) 了解自己的信念與

8、價值擁有整合的生命哲學在日常生活中落實生命哲學 真實、誠實(Authenticity) 內在自我與外在自我的致性;知道自己的想法與感覺將自己的想法與感覺表達出來顯示自己真正的本性,21,有效管理者十大特質(Traits),開放的思想(Open-minded) 無偏見與私心,隨時思考新問題與新觀點的習慣與態度; 認知到其他與自己不同之觀點了解不同之觀點無偏見與私心地接納不同觀點 獨立性(Independence):自主性、重心在自己 能考慮到自己選擇自己的計畫(想法)支持自己的信念,22,有效管理者十大特質(Traits),責任心(Responsibility):不斷對自己所生存的週遭環境反應

9、接受自己對自己的生活(思想與行動)負責對外在需求作反應對自己的良心作反應 溝通(Communication):分享觀念、看法與訊息 能傾聽能表達思想與感受活在一對話或溝通的生命裡,23,溝通分三類,獨自喃喃自語(Monologue):屬單向溝通,但有時被誤以為雙向溝通 技術層面溝通(Technical Communication):屬雙向溝通,但僅止於資訊交換 對話(Dialogue):真誠與開放的雙向溝通,24,有效管理者十大特質(Traits),理性思考(Reason):透過邏輯思考追實事求是;邏輯思考活動包括區別事實與意見、陳述假設與做正確判斷 能夠邏輯思考思考的結果可以接受別人批評整合

10、不同的觀念與想法 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 對問題負責的態度有處理問題的系統方法與他人合作共同解決問題,25,有效管理者十大特質(Traits),關心他人(關愛):主動關心他人的愛; 其特性包括: 兩人以上的溝通 將關心他人當作一種目的,而非種手段 包括親身的付出,而不只是將自己所擁有的給予他人 提供一種助人關係,幫助他人成長與發展 使他人感到愉悅 主動關心家人主動關心朋友主動關心每個人,26,有效管理者十大特質(Traits),對生活充滿熱情(自我實現欲): 做點重要的事享受當下發揮潛能、熱情生活(達成目標,享受成功的喜悅),27,第二章 管理哲學和 管理思潮發展,28,

11、管理思潮的發展,管理思潮發展三階段 行政或科學管理思潮發展階段 行為管理思潮發展階段 現代管理思潮發展階段,29,行政或科學管理思潮發展階段 (1/6),費堯(Henri Fayol, 1841-1925) 管理五大功能 14項管理原則,30,行政或科學管理思潮發展階段 (2/6),泰勒(Frederick Taylor, 1856-1915) 科學管理之父/工業工程之父,引進時間動作分析(Time and Motion Study)技術;包括四大要素:試驗、標準、工作規範、標準的維持 員工工資按員工產出計算 以科學測量代替經驗法則 以科學化方式選擇與訓練員工 以科學化方法使管理者與員工合力達

12、成目標 以規劃、監督、執行的程序,均衡管理者與員工的責任,31,行政或科學管理思潮發展階段 (3/6),甘特(Harry Gantt, 1861-1919) 主要貢獻在工作和獎金薪資制度;固定工資加績效獎金制。當產量超過標準時,發給獎金。發明甘特圖,32,行政或科學管理思潮發展階段 (4/6),韋伯(Max Weber, 1864-1920) 主要貢獻在科層組織bureaucracy和組織理論;組織由分科別類、層層負責的方式運作。 科層組織的想法:分工與專門化、層級性的權威、成文的規則與規定、非私人性的人際關係、梯型的職業生涯、效率的追求 現代科層組織的效率卻常被科層制度所破壞。 儀式主義就是

13、妨礙效率的主要障礙。 儀式主義(Ritualism) - 執行規則本身成為最重要的事,而忽視規則執行最終的意義,也就是所謂的官僚作風。科層組織管理的無效,層層控制,大家除了接受命令,不會主動為組織設想。,33,行政或科學管理思潮發展階段 (5/6),巴納德(Chester Barnard, 1886-1961) 組織生存的兩項指標:效能與效率 效能:達成組織目標的能力 效率:組織滿足個人需求的程度 組織溝通原則 每個人都知道溝通管道 每個人可以使用溝通管道 溝通途徑愈短愈直接愈好,34,行政或科學管理思潮發展階段 (6/6),權威 來自於部署而非主管 主管從尊重與信任員工來獲得權威 獲得部屬配

14、合 可以用酬賞與說服獲取部署的配合 說服的重要性遠超過酬賞 高階主管的功能 建立與維持溝通管道 確保員工的服務 訂定組織目標,35,行為管理思潮發展階段 (1/7),勒溫 (Kurt Lewin, 1890 1947) 主要貢獻在團體動力學、人際關係學;發現當員工自己覺得有需要變革時,較可能接受組織變革。曾研究民主、威權與放任的領導風格,發現民主可提高員工士氣,威權會阻礙創意,36,行為管理思潮發展階段 (2/7),羅茲利斯伯格 (Fritz Roethlisberger, 1898-1974) Elton Mayo 梅歐與 Fritz Roethlisberger羅斯里士伯克於1927年進行

15、霍桑實驗,做了照明強度和工人生產力關係的一系列的研究發現某些未知的心理因素會影響到工作的成果。 麥克格瑞 (Douglas McGregor, 19061964) X,Y理論,37,行為管理思潮發展階段 (3/7),馬斯洛 (Abraham Maslow, 1908 1970) 需求層級,38,行為管理思潮發展階段 (4/7),赫茲伯格 (Frederick Herzberg, 1923 - 2000) 雙因子理論:激勵因子與維生因子 布魯姆 (Victor Vroom, 1932-) a PhD from University of Michigan 期望理論Expectancy Theor

16、y (1964) 人會選擇去做一件事或不做一件事,通常是決定於是否能極大化自己的快樂或極小化自己的痛苦,39,行為管理思潮發展階段 (5/7),是否能極大化自己的快樂或極小化自己的痛苦則決定於 做成功的可能性 做成功後得到酬賞的可能性 所得到的酬賞對我是否有價值,40,行為管理思潮發展階段 (6/7),麥克克里蘭 (David McClelland, 1917 1998) 高成就欲的人喜歡能提供具體回饋的工作,因此傾向於選擇有可能提升和發展的工作。成就欲很高的男孩,他們母親必定是從小就期望他獨立、靠自己生活,她們對孩子的限制也沒有那麼多。 個人的需求通常是經過長時間形成的,且主要決定於青少年時期的經驗。,41,行為管理思潮發展階段 (7/7),需求可分成三類:成就、人際關係、權力 成就:傾向排除低風險與高風險的成就 人際關係:被他人、群體接納、享受和諧的人際關係 分個人的權力與組織賦與的權力兩種;對後者有強烈欲望的人,有較高的工作績效。,42,現代管理思潮發展階段 (1/4),費德勒 (Fred Fiedler,1922-) 權變理論:什麼樣的領導型態是有效的,要視領導者所處的環境而定。指出三種不同的權變因素: 領導與部屬的關係:部屬對領導者信任與尊重的程度; 工作結構:工作指派程序化的程度; 職位權力:領導者在甄選、解雇、訓練、升遷與調薪等的權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