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版学案导学高中语文苏教版(浙江专用)必修一同步课件: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 文本2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945303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PPTX 页数:48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版学案导学高中语文苏教版(浙江专用)必修一同步课件: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 文本21 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18-2019版学案导学高中语文苏教版(浙江专用)必修一同步课件: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 文本21 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18-2019版学案导学高中语文苏教版(浙江专用)必修一同步课件: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 文本21 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18-2019版学案导学高中语文苏教版(浙江专用)必修一同步课件: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 文本21 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18-2019版学案导学高中语文苏教版(浙江专用)必修一同步课件: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 文本21 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版学案导学高中语文苏教版(浙江专用)必修一同步课件: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 文本21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版学案导学高中语文苏教版(浙江专用)必修一同步课件: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 文本21 (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本21 始得西山宴游记,专题四 像山那样思考,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基础知识。 2.体会在映衬比照中写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感受作者寄情山水的豁达情怀。,内容索引,预读先学,多读厚积,品读研析,预读先学,一、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 (1)僇人( ) (2)恒惴栗( ) (3)斫榛莽( ) (4)茅茷( ) (5)箕踞( ) (6)衽席( ), 语言知识强化,(7)岈然 ( ) (8)若垤若穴( ) (9)颢气( ) (10)引觞( ) (11)颓然( ),l zhu l zhu zhn f j j rn,xi di ho shn tu,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加

2、颜色词的含义 (1)恒惴栗: (2)其隙也:_ (3)施施而行: (4)日与其徒上高山: (5)入深林,穷回溪: (6)到则披草而坐: (7)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8)望西山,始指异之:,常常忧惧不安。恒,常常;惴栗,忧惧不安。,连词,如果。,缓慢行走的样子。,随从。,走到尽头。,用手分开。,至。,指点。,(9)缘染溪:_ (10)斫榛莽: (11)焚茅茷: (12)穷山之高而止: (13)攀援而登,箕踞而遨:_ (14)皆在衽席之下: (15)岈然洼然: (16)若垤若穴:_ (17)攒蹙累积:,沿着。,丛生的草木。,茂盛的茅草。茷,草叶茂盛。,尽,指把榛莽、茅茷砍除、焚烧尽。,古人席地而

3、坐,两腿前伸,呈簸箕状,称“箕踞”。,睡觉用的席子。,岈然,山谷空阔的样子;洼然,深谷低洼的样子。,蚁穴边的积土。,聚集收缩。,(18)莫得遁隐: (19)萦青缭白: (20)外与天际: (21)不与培 为类: (22)悠悠乎与颢气俱: (23)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24)故为之文以志:,隐藏。,青山白水相互萦绕。,交会。,小土堆。,即浩气,天地自然之气。,浑然一体。,记。,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 (1)自余为僇人: (2)梦亦同趣:,同“戮”,刑辱。,同“趋”,往,赴。,3.写出下列加颜色词的古义 (1)漫漫而游 古义: 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2)无远不到 古义:_

4、今义:没有(跟“有”相对);不。 (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古义: 今义: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随意,任意。,无论。,这样以后。,(4)颓然就醉 古义: 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 (5)游于是乎始 古义:_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文中指身子倾倒、跌倒的样子。,从此。,(1)而,施施而行,漫漫而游:_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_ 卧而梦:_ 觉而起,起而归:_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_ 穷山之高而止:_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_ 而莫得其涯: _ 而不知其所穷:_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_,4.写出下列加颜色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连词,表修饰,连词,表

5、承接,连词,表承接,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条件,才,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2)之,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_ 始指异之:_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_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_ 不知日之入:_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_ 故为之文以志:_,助词,的,代词,它,指西山,(3)为,自余为僇人:_ 不与培 为类:_ 故为之文以志:_,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它,指游西山这件事,动词,成为,动词,成为,介词,为了,5.掌握下列加颜色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 (1)

6、名词的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名词作状语 a.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b.箕踞而遨:,做梦。,每天。,像簸箕那样。,(2)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用作名词 a.而不知其所穷:_ b.苍然暮色,自远而至:_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望西山,始指异之:,尽头。,远处。,以为异。,6.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 (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译文: (2)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译文:,自从我成了被贬受刑戮的人,就住在永州,常常忧惧不安。,创造万物的上天一同游乐,因而却无法知道它的尽头。,(它)邈远广阔与天地之气在一起,而没有边际; (它)高峻绵远和

7、,三、名言警句 1.课文名句,(1)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2)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3)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2.课外名句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晚年被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与韩愈同为当时“古文运动”的领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在中唐文坛上与韩愈齐名

8、。他能诗善文,成就很高。他的散文包括论说、寓言、杂文和游记等类,文笔犀利,含义深刻,形象生动,气势奔放。就游记而言,他是唐代一位集大成的刻画山水的能手。他在描写山水木石、鸟兽虫鱼的声色动静时,往往将自己横遭贬谪、饱受压抑的境况渗透在里面,达到情景交融的高度,从而曲折地反映了中唐黑暗的社会现实。作品收入柳河东集。, 文本常识积累,二、背景展示 贞元九年(793),柳宗元进士及第。公元805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升任礼部员外郎,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但不久,就在其政敌的联合反击下,“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受到残酷迫害,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司马。在任永州司马期间

9、,他到处搜奇觅胜,写出了一系列刻画入微又托意深远的山水游记。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起着开宗明义、领带各篇的作用。,三、文学常识 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这种文体,汉魏以前作品很少,到了唐代,柳宗元使之具有了鲜明的特征。,品读研析,余秋雨在柳侯祠中曾说:“他在永州呆了十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

10、,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这个人是谁?(柳宗元)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他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根据图示,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全文可分为两部分,请根据第一部分的大意和文本内容,写出第二部分的大意,填在图中横线处()。 (2)全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根据文本填在图中横线处()。, 通读整体感知,向之未始游,_,每日常见:幽泉怪石 醉而思归:异态山水,皆我有,望西山:始指异之 登山始感:高峻特立 醉而忘归:心凝形释,物我相融,游于是乎始,情景交融,始得西山 宴游记,_,答案,答案, 深读重点探究,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

11、乎始”?,答案 (1)作者游奇山异水是想聊以忘忧,文章开头即写明了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贬谪南荒后“恒惴栗”的郁闷以及痛苦不堪的心情,因此“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2)虽然他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的感觉,没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特”之处。 (3)然而当作者“坐法华西亭,望西山”时,“数州之土壤”尽收眼底,方觉西山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作者渐渐地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至理。 (4)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以往的游览算不上真正的游览。 (5)文题中“始得”两字恰好点明了此游的意义,并以“始”

12、与“未始”结构全文。,2.作者是怎样叙述西山之游的?,答案 (1)开篇从他处着墨,先写以前对永州的异山秀水的游览,以此作为铺垫,来映衬比照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 (2)写西山之游时,先写为那登高所见的博大景观所震惊,千里之间的高山深谷如土堆、洞穴,尽收眼底,浮云萦绕群山,与天空连成一体,此时作者才真正感受到与自然同呼吸,与天地同游的快慰。 (3)从高峻的西山中,作者感受到了卓尔不群的人格之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仿佛与西山心心相印,自己志高品峻的情操恰恰在西山那高峻峭拔之貌中得以体现。作者在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解脱与审美享受,以至醉不思归。,答案,3.文中两次写

13、满酌而醉,作用有何不同?,答案 (1)第一次出现是往日游览时,作者都会“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这短促紧凑的语句反映了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虽然他想在游览山水中得到解脱,但酒醉之后依然如故。 (2)而西山之游却使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不只是美酒醉人,更是这高峻峭拔的西山使他感受到物我相融,醉而忘归,心中的欢喜怡悦不言而喻。 (3)前后对比更突出了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的独特感受。,答案,4.作者是怎样借景抒情的?,答案 (1)文章开头写以往游览“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觉而起,起而归”,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

14、意、抑郁不平的心态。 (2)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 (3)所记山水景物无不融入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傲世情怀。,答案,有人认为柳宗元在文中流露出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延读思维拓展,答案 (观点一)不同意。文章表达了作者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作者寄情山水,始得真趣,是情感的自然释放,是真正的心灵感悟。 (观点二)同意。文章表达了作者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是悲观的,是作者被贬官后的一种无奈的释放,精神的郁积不得不借山水来抒发。 (观点三)乐观与悲观兼而有之。文章开头流露出作者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后面则表达了其积极乐观的人生感悟。,答案,多读厚积,在映衬比照中写景 作者并没有直接写眼中的西山,而是从多角度写登西山的所见所感,采用映衬比照的手法突出西山的高峻峭拔。如先写“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再写登上西山始感高险难测。由极目远眺,“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衬其高;所见深山低谷,好像土堆蚁穴,千里之外的景物犹如近在咫尺,亦衬其高;青山白水萦绕,云天相连,浑然一体,更衬其高。由此写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 为类”的感受。这样,西山之景更显其美,西山之游更觉其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