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的概念和界定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57939922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群的概念和界定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城市群的概念和界定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城市群的概念和界定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城市群的概念和界定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城市群的概念和界定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群的概念和界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群的概念和界定(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大城市群的界定和作用,宁越敏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加速发展。2008年,全国城市总数达到655个,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08年的45.68%。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受城市化和郊区化的共同影响,以中心市为核心,并与周边区县存在紧密交互作用的都市区成为我国城市化的新形式,并出现了由若干个都市区组成的都市连绵区,即通常称之为的城市群。 鉴于都市区是城市群的基本组成单元,而中国官方并无对都市区的界定,因此,本文首先对都市区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界定城市群,进而分析中国城市群的空间分布和发展态势。,都市区的概念及界定,如何估算中

2、国城市的规模已成为中国城市研究中的新问题。 中国的城市属于不同等级的行政区,包含城市化的市区和农村地区,大多数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不高。因此,中国城市规模的分级一直采用市区非农业人口这一指标。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市区非农业人口这一指标已不能真实反映中国城市的规模。其原因在于: 一是中国行政区划变动频繁,大量的县改为“区”或“市”的建制,但这些新设的区或市的城市化水平仍较低,不能把所有人口都计为城市人口; 二是中国城市中包含了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他们未包括在各城市年度户籍人口统计之列,因此,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非农业人口这一指标已无法反映城市真正的人口数量。,美国的界定:都市区指一个大的人口

3、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都市区是城市化发展到郊区化阶段后的产物,在空间上表现为在中心城市建成区的外围还存在着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乡交错地带。 中国学者中周一星最早提出中国“都市区”的界定标准:凡城市实体地域内非农业人口在20万以上的地级市可作为都市区中心市;外围县要满足全县非农产值达到75%以上和非农劳动力比重达到60%以上两个条件 。,伴随中国城市化的转型和发展,以非农指标界定都市区的方法其局限性日益明显。首先,非农化指标更多地反映的是一个地方的工业化水平,而不能充分反映该地的城市化水平,更不能反映外围县以中心城市之间的关系。特别是

4、我国的城市化具有自下而上的特点,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工业化水平远远高于城市化水平,如2000年长三角苏锡常等城市的城市化水平均不到60,而非农产值比重高达80以上。因此,用非农指标方法界定的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区会存在偏高的估计。其次,该界定标准没有反映一个地方外来流动人口的情况,导致对该地常住人口的低估。,用“五普”数据界定中国大都市区,本文以设区城市作为界定我国大都市区的基本对象,其原因是设区市一般为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数据选用五普分县汇总数据 。 设区城市的区、县级行政单元可归为三种类型:全部人口都为城镇人口的市辖区,又可以分为两种亚类,一是传统的老城区,二是受郊区化影响,人口密度超过150

5、0人/平方公里的近郊区;含有部分乡村人口的市辖区,含有较多乡村人口的区、县(县级市)。,表1 中国设区城市的区、县分类,以上海为例,2000年在上海20个区县中有13个区的所有人口都为城镇人口,由此组成上海大都市区的中心市。在这些区中,除了通常认为的11个中心城区外,还包括宝山、闵行两个人口密度超过1500人的近郊区。位于中心市外围的嘉定、松江和金山三区,城市化水平都达到了70%左右,达到了外围县的标准。而青浦、南汇、奉贤和崇明等四个区县因城市化水平低于60%,尚不能划入上海大都市区的范围。,2000年,在全国263个辖区城市中(含4个直辖市),共有94个城市的市区人口达到大都市区“中心市”5

6、0万人的标准。其中50个城市具有大都市区的完整结构,即拥有中心市和外围县。另有44个城市属于无外围县的都市区,即只有人口达50万人以上的中心市,没有符合要求的“外围县”,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城市下辖的区县面积较大,人口密度不足1500人/平方公里,且城市化水平低于60。 总体上看,以上94个都市区的城市化水平均已超过70,已基本实现城市化,因此把它们称之为标准都市区。,如,杭州市大都市区仅由6个市辖区构成,因外围的萧山和余杭两市2000年时城市化水平不高,分别只有40%和36%,因此不能成为杭州都市区的外围县。,非标准都市区,(1)主副双中心市分离型 这类大都市区存在着两个在空间上彼此分离的中心市

7、,如营口、银川、包头、鸡西、东营、赤峰、泰州和咸阳等城市。这类城市多是在其市政府驻地形成一个较大的人口核心,而在其外围临近区域由于大型厂矿企业或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了卫星城市,设成了新的市辖区。如,东营市大都市区由南北两个市辖区组成、南部的东营区是政府驻地,北部的河口区是胜利油田主产区(图2-b)。,(2)中心市与外围县整合型 一些城市,如呼和浩特、大庆、吉林、牡丹江、东营、十堰等,因在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将中心城区与郊区县进行合并重组,导致市辖区面积过大,人口密度未达到1500人/平方公里的标准,因此不存在城市化地区,当然也不存在符合本文定义的“中心市”。这时,大都市区就由城市化水平达

8、到60以上的市辖区(县)组成,且城市人口达到50万以上。以上几个大都市区的城市化水平均达到70以上,与标准大都市区的总体特征保持一致。如,呼和浩特市在2000年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将原郊区拆解与城市中心三区进行重新组合,调整后四个区都纳入了部分乡村地域(图2-c)。,(3)多核心离散型 东莞(见图2-d)和中山两个城市均由县直接升格为地级市,其数百万人口分布在市域内的数十个建制镇中,不存在明显的中心城区。同样,林业城市伊春市尽管设有市辖区,但市辖区是在彼此分离的镇上设立的,也属于此类型。,中国大都市区的总体特征,按上述方法界定,2000年全国大都市区共有117个,约占全国设区城市数的43,其中

9、直辖市4个,副省级市和地级市113个。除西藏首府拉萨外,其他所有省会城市均达到大都市区的界定标准,这充分说明我国大都市区发展已初具规模。2000年,中国大都市区的城市化水平高达到83.5,其人口为1.99亿,占全国总人口12.43亿的16.1%,大都市区内的城市人口为1.67亿人,占全国城市总人口的37.2。人口超过100万的大都市区有53个,总人口为1.5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5。,中国大都市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大城市群的界定和规模,本文对大城市群概念的界定建立在都市区的基础上:一个大城市群拥有较高的城市化水平,至少有两个人口百万以上大都市区作为发展极,或至少拥有一个人口在200万以上的

10、大都市区,沿着一条或多条交通走廊,连同周边有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城市和区域,相互连接形成的巨型城市化区域。由于都市区是城市功能区域的概念,缺少相应的统计资料,在此把都市区所在城市的整个行政区域作为城市群的基本单元。,长江三角洲、珠三角、京津唐、山东半岛、辽中半岛、哈尔滨齐齐哈尔、长春吉林、中原地区、闽南地区、成渝地区等10个地区均有两个人口百万以上的大都市区以及一批人口在50万100万的都市区,这些都市区沿交通干线相互连接,形成了彼此间有着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的城市群。此外,武汉、长株潭、关中等三个地区虽无两个人口百万以上的大都市区,但核心都市区的人口超过200万人,加上区内的其他都市区,也形

11、成了城市群。这样,中国大陆合计有13个规模较大的城市群,共包括65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区。,表2 是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计算出的13个大城市群的人口规模。由于2000年时中国整体的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大城市群的规模不宜定的过大,除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唐等个别早已明确范围的城市群外,本文界定的大城市群以两大都市区为端点,沿铁路干线所形成的城市带。如辽中南城市群主要以沈大线之间的城市所组成,山东半岛城市群主要由济南青岛烟台之间的城市所组成,成渝城市群主要以成渝线之间的城市所组成,中原城市群主要以陇海线开封洛阳之间的城市所组成,等等。从大城市群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东北的哈大线、中部的京广线、西北的关中地区和西南的四川盆地。,中国城市群的分布,中国大城市群的地位和作用,国家经济的重心 2000年,13个大城市群的地区生产总值为5.2万亿元,占全国GDP的58.25。2007年,各大城市群生产总值达到了15.3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上升到61.32%,经济集聚度进一步上升。,2007年长江三角洲、珠三角、京津唐城市群主要经济指标情况,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各大城市群的经济集聚度与变化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