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_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932146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_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_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_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_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_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_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_ppt课件(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常见疾病的护理,前言 儿童常见疾病护理 急救要点,前 言,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国儿童占全国总人口的1/3,他们的身心健康直接关系到民族素质和国家的前途及家庭的幸福。 保证儿童健康和素质是对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投资。,小儿疾病的种类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如婴幼儿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较成人多见;小儿心脏病中以先天性心脏病为多见;儿童风湿热活动常伴有风湿性心肌炎;中毒型菌痢仅见于小儿;小儿肿瘤疾病中多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神经母细胞瘤等。,有些成年人的疾病可以追溯到儿童时期:如小儿时期的肥胖,可成为成年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展基础;成年人的风湿性心瓣膜病多数起源于儿童

2、风湿热;小儿时期的隐密性肾炎或慢性尿路感染如不彻底治疗即可迁延至成人期,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一、儿童常见疾病护理,先天性、遗传性疾病 营养性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神经精神性疾病 传染性疾病,儿童常见疾病,单纯性肥胖 佝偻病 哮喘 腹泻 腹痛 菌痢 麻疹 水痘 传染性肝炎,(一)单纯性肥胖症,一般认为超过按身长所测标准体重20%即可 称为肥胖。 近年发现小儿肥胖与成人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有一定关系。,1、肥胖症的病因 摄入热能过多 运动过少 遗传影响 神经中枢调节 内分泌代谢失调 心理因素,2、临床表现: 肥胖体态 其他表现,3、预防: 避免过食 增加经常性体力活动,4

3、、治疗 饮食管理 增加运动量及体育活动 药物治疗,(二)佝偻病,1、临床表现,爱哭闹,夜惊,多汗,可有枕秃,易患呼吸道感染,贫血等,颅骨软化,肋外翻,囟门晚闭,出牙迟缓,肌肉和韧带松弛等,以后可出现方颅,肋骨串珠,鸡胸,脊柱后凸,及佝偻病性手镯。 出现O型,X型腿,囟门晚闭还可影响婴儿记忆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等。,2.预防措施 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指导合理喂养。补充富有维生素D,钙,磷及蛋白质的营养物质,如蛋黄,肝类,鱼类,鱼子等.,多进行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补充维生素D。婴儿从出生2-3周就要开始补充钙和维生素D,早产儿和双胎儿出生时体内储钙不足,从出生后2周开始补充钙和维生素D。,(三)哮

4、 喘,1、临床表现 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极易反 复发作,反复咳嗽和喘息一般在3次/年以上。 多数患儿有湿疹、过敏性鼻炎和食物(药物)过敏史及家族史。夜间严重时不能平卧,需要长期护理和治疗。,2、哮喘护理要点,室内应保持合适的温度,冬季以1820摄氏度为好。 家长应填写观察记录,分析引起哮喘的过敏源。 忌养小动物,以避免空气污浊和发生感染、过敏等。忌绒毛玩具、地毯、草席等,防止螨虫寄生。 避免室内吸烟和喷杀虫剂。,尽量避免使用海鲜等容易过敏的食物。 应限制患儿的运动量,避免过度劳累诱发哮喘。 对经常反复发作哮喘的患儿,家庭应备有相关药物。 学会熟练使用喷雾吸入器、风速仪,以及填写观察记录。

5、 重度发作的哮喘,应立即送医院治疗。,(四)腹泻(含秋季腹泻),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多发于每年9-11月,发病者多见于4岁以下尤其是半岁内的婴幼儿。,1、腹泻的主要症状为: 咳嗽、发热、咽部疼痛、呕吐、腹痛等;大便每日数次,多为水样或蛋花样,年龄大些的婴幼儿大便呈喷射状,无特殊腥味及黏液脓血。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酸中毒现象。严重者可出现电解质紊乱,还可合并脑炎、肠出血、肠套叠而危及生命。,2、家庭护理要点:,(1)可以采用中药治疗。淮山药研粉39g,以开水调成奶糕状服用,每天34次,适用于脾虚泻。红灵丹每次0.3g,每天3次吞服,或扁豆花30g水煮服,每日3次,适用于湿热泻。另

6、外,可以配合针灸疗法。,(2)加强综合护理。调节饮食,缩短哺乳的时间,停吃牛奶、麦乳精、巧克力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可饮用盐水、米汤、稀藕粉等。进食必须由少到多,由稀到干。对轻度脱水的患儿,可用口服补液盐溶液调治;脱水严重的,应予静脉输液,以纠正电解质的紊乱。,(3)做好大便后的清洁,每次用温水清洗肛门 腹泻婴幼儿的护理应注意: 不可乱用抗生素,防止出现不良后果。 病情严重有脱水者必须去医院就诊。,(五)腹痛,1、肠虫症。引起痉挛疼痛。此时如果按揉和热敷就会加重病情,引发危险。按揉腹部会刺激虫体穿破肠壁,引起弥漫性腹膜炎。,2、急性阑尾炎。婴幼儿较多见的一种病症。早期无典型症状,肚脐周围有轻微疼痛

7、,有时有呕吐、腹泻,按压时疼痛并不明显。阑尾炎时很容易发生穿孔。如果盲目按揉,就可能促进炎症化脓处破溃穿孔,形成弥漫性腹膜炎。 3、肠套叠。多见于6个月的婴幼儿,时间过长可能发生坏死。如果盲目按揉,可能造成套入部位加深,加重病情。如阵发性哭吵不安,呕吐或有果酱样大便应立即去急诊。,(六)菌痢,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氏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又称志贺菌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血便,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本病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少数病人病情迁延不愈成为慢性或可反复发作。本病发病率高,是夏秋季的常见病。,1、 传染源 为菌痢病

8、人及带菌者,其中非典型病人、慢性病人及带菌者由于症状轻或无症状而易被忽略,故在流行病学的意义更大,更容易传播。,2、传播途径 通过消化道传播,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或手,经口使人感染;亦可通过苍蝇污染食物而传播。在流行季节可因食入污染食物或饮用粪便污染的水源,而引起食物型或水型暴发流行。,3、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短暂而不稳定,各菌群及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但有交叉抗药性,故易复发和重复感染。,4、流行特征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多发。发病年龄以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为中青年。,5、临床分型,潜伏期1-2日(数小时至7日)。 急

9、性菌痢 普通型(典型)轻型(非典型)中毒型慢性菌痢,6、预防 管理传染源 病人应及时隔离彻底治疗至粪便培养细菌阴性。从事饮食、自来水厂工人及托幼工作人员应定期粪检,如发现带菌者应调离工作及彻底治疗。 切断传播途径 搞好饮食、饮水卫生,搞好个人及环境卫生,做好三管一灭(管水、管粪、管理饮食及消灭苍蝇)。,保护易感人群 口服痢疾活菌苗,能刺激肠粘膜产生局部保护性抗体分泌型 IgA ,免疫力可维持 612 个月。但与其他菌型无交叉免疫。,(七)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主要发生在儿童,以发热、流涕、眼结合膜炎、咳嗽、口腔粘膜班及周身班丘疹为其临床特征。,1、传染源 急性患者是唯一的传

10、染源,从潜伏期最后1-2天至出疹后5天内都具有传染性。患者的口、鼻、咽、眼的分泌物均含有病毒,并随飞沫排出体外,故呼吸道飞沫为主要传播途径。,2、发病季节 四季均有可发病,以冬春季最多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3、临床症状: 出疹前期,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炎症,急起发热、咳嗽、流涕、喷嚏、畏光流泪,结膜充血、眼睑浮肿,同时在上口腔黏膜上有白色斑点,大小不等,称为麻疹粘膜斑。症状会持续24天。第4病日左右出现出疹,一般持续35天。皮疹首先开始于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颈、躯干与四肢,待手脚心见疹时,则为“出齐”或“出透”。,皮疹初为稀疏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4mm。病情严重时,皮疹可突然隐退,这时

11、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高达40,精神萎靡、嗜睡,有时谵妄抽搐。皮疹出齐后,中毒症状明显缓解,体温下降,约1-2日降至正常。无并发症的典型麻疹全程为10-14天。,4、一般治疗及护理 呼吸道隔离 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抓好计划免疫,提高疫苗接种率是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月以上小儿,凡未超过麻疹者均要行麻疹减毒疫苗接种,皮下注射0.20.25ml,一次接种保护率可达90%,若初种后45年再接种一次,保护率更高。,流行期间集体儿童机构要加强晨间检查,对患者要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期一般至出疹后天,接触麻疹的易感儿应隔离观察周,并可肌注丙种球蛋白0.20.3ml/kg防止发病和减轻症状。,5

12、、预防措施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隔离患者。麻疹传染力强,在流行期间,医疗防疫部门应组织医务人员对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访视,做到“病人不出门,医药送上门”,直到出疹后天。托儿所、幼儿园要设置临时隔离室对患者进行隔离。,对接触者应进行隔离观察周;如无症状,才能回班活动。麻疹患者停留过的房间应开门窗通风2030分钟。,麻疹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尤其是医院),少串门,以减少感染和传播机会。 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不挑剔食物,多喝开水。,自动免疫: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后12天左右可产生免疫力,即使得病,病情也较轻。 被动免疫:在麻疹流行期间,对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年

13、幼、体弱易感者,在接触患者天以内,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能免于患病或减轻病情。,患麻疹后首先采取什么措施?,控制传染源:对患者要坚持早发现,早隔离治疗。做到麻诊患儿不出门,医药送上门。如有合并症及时送医院治疗。病人隔离至发疹后5天,如有合并症时应延长10天。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卫生宣传,做到“三晒一开”,即晒被褥。晒衣物、人常晒太阳、开窗换气,室内保持清洁,空气流通,避免人群集会,尽量不到公共场所。,保护易患人群:对有密切接触史的易感儿应医学观察21天,并在接触后及早进行应急麻疹疫苗接种。对体弱年幼的易感儿童,可采用被动免疫的措施, 注射丙种球蛋白,一般认为接触病人5日内应用足量注

14、射,可完全保护避免发病,5 日后或用量不足,也可达到减轻症状的效果。,(八)水痘,水痘及带状疱疹是由同一病毒引起的,临床表现为不同的传染病。原发感染时因机体缺乏免疫力便发生水痘,病毒可潜伏于脊髓神经节,在成年或老年免疫力低下时,原发感染后体内潜伏的水痘病毒活化则会引起复发感染,表现为带状疱疹。水痘主要发生在儿童中,且水痘病毒传染性强,老师和家长应该了解有关水痘的防治知识。,1、临床表现 水痘是一种有高度传染性的常见病,主要发生在儿童中。其特点是全身症状轻微,全身皮肤分批出现散在的斑疹、丘疹及水疱疹,一般水疱疹结痂即愈,很少会留疤痕。世界各地每年都会有水痘发生,而冬春季是水痘的高发期。在城市中,

15、大约每隔2到3年便会发生一次周期性的水痘流行。,水痘的潜伏期一般为12到17天,最短11天,最长达24天。水痘虽然是常见病,但绝不是小病,不能有“得了没关系”的想法。,2、传染源 水痘病人是此病的唯一传染源,病人一般在出疹前1到2天和出疹后4到5天内有传染性。即使病人发病3到4天后体温恢复正常,但由于疱疹痂皮尚未完全干燥脱落,病人仍具有传染性。,3、传播途径 水痘病毒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的,经呼吸道而侵入机体,也会通过直接接触破裂的水疱疹而感染,而通过日常接触传播的机会不大。 一旦在学校、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场所发现水痘病例,常会在孩子中迅速传播。,4、并发症 皮肤和软组织化脓感染。 水痘脑炎(无

16、菌性脑膜炎或脊髓炎)。 心肌炎(心律失常、心肌损害)。 肺炎 极个别发生肾炎、结膜炎、中耳炎、关节炎、胰腺炎、血小板减少症等。 成年人患水痘症状典型,病情要比儿童严重,可并发肺炎,其死亡率是儿童的30到40倍。,5、预防 目前还没有有效治疗水痘和带状疱疹的方法,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证明,预防水痘最有效、最可靠的措施就是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如果家里有水痘病人,居室要注意通风,污染物、用具可煮沸或暴晒消毒。患了水痘要注意休息,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可试用抗病毒药物和口服清热解毒的中药。剪短指甲,勤换衣服。,(九)传染性肝炎,1、传染性肝炎的特点: 传染性肝炎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病人直接或间接地传染给另一人,有些可造成流行。 通过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及甲型肝炎疫苗)可以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从而避免被感染。 可以注射某些肝炎免疫球蛋白,使机体暂时获得免疫力,从而预防传染性肝炎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