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打印版)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57931550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打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打印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打印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打印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打印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打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打印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马克思主克思主义义基本原理概基本原理概论论绪论绪论复复习题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是:A、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B、自由资本主义时代 C、原始积累的资本主义时代 D、后资本主义时代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文献是:A、 资本论 B、 共产党宣言 C、 德意志意识形态 D、 哲学的贫困3、德国古典哲学中代表着辩证法思想的最高成果的学者是:A、亚当斯密 B、费尔巴哈 C、黑格尔 D、康德4、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A、辩证唯物主义 B、历史唯物主义 C、剩余价值学说 D、科学社会主义5、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A、革命性 B、实践性 C、科学性 D、阶级性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

2、的政治立场是: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致力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C、致力于无产阶级专政。D、致力于建立新的生产关系。7、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次经济危机是在:A、美国爆发的 B、英国爆发的 C、德国爆发的 D、法国爆发的8、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完全不相适应的矛盾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相适应的矛盾C、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D、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与生产力发展不足的矛盾9、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归宿是:A、马克思主义的哲学 B、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C、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D、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10、当今时代的

3、主题是:A、社会主义革命 B、反对恐怖主义 C、民主化浪潮 D、和平与发展11、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是:(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是:A、法国的阶级斗争理论 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19 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2、最早奠定劳动价值论的学者是:A、亚当斯密 B、恩格斯 C、马克思 D、大卫李嘉图3、19 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三个代表人物有:A、傅立叶 B、康德 C、欧文 D、圣西门4、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变革体现在那些方面:A、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B

4、、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C、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了起来 D、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融为一体5、当代西方哲学虽然流派繁多,但主流思潮有:A、科学主义思潮 B、人本主义思潮 C、后现代主义思潮 D、解构主义思潮6、以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内在统一的正确表述有:A、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 B、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 C、革命性优先于科学性 D、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基础是实践7、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无产阶级已经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的标志性运动有:A、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 B、法国的巴黎公社起义 C、德国的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D、俄国的十月革命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理想构想的共产主

5、义社会是:A、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每个人自由与全面的发展 D、广大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统治阶级三、判断说明题1、马克思主义是所有革命阶级的意识形态。2、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3、马克思主义是永恒不变的真理。4、随着时代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5、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只要按马克思主义办事情就不会犯错误。四、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的“两个最伟大的发现”。2、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五、论述题1、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概念的理解。2、谈谈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

6、来。第一章第一章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3、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实践性 B、 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4、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括的哲理是(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7、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5、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法6、物质的唯一属性是(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7、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8、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A、抛弃 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9、空间的特性是

8、( )A一维性 B二维性 C三维性 D多维性 10、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作否定回答的是( )A不可知论者 B所有唯心主义者 C唯物主义者 D可知论者( )多项选择题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画饼不能充饥2、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

9、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4、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C、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D、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5、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A、因祸得福,祸福相依B、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C、培养出新优质品种D、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6、下列那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 因实制宜,因地制宜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7、下

10、列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 )A、 “一分为二” B、 “和二为一”C、 “万物莫有不对” D、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8、下列命题中属于揭示事物本质的有( )A、水往低处流 B、日出于东落于西C、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9、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A、九成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10、 “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C、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D、它否定了事

11、物发展的曲折性辨析题1、唯心主义否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2、 “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的说法不对。因为它否定了事物的绝对运动性。 3、质、量都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的同一。4、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5、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6、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可以离开另一方而单独发生作用的。简答题1、简述列宁的“物质”概念,这一物质观的提出在哲学上具有什么样的理论意义?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主要有哪些?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提出的理论意义是什么?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6、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论述题1

12、 意识的本质是什么?结合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二章第二章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A、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科学实验D、生活、行为、现实、等感性活动2、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C)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

13、于书本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生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4、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的正确评价是(C)A、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C、唯理论和经验各有片面的真理性D、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5、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B)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6、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7、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

14、调(C)A、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B、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C、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D、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8、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9、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C)A、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B、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C、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10、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A)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D、认为关于

15、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二、多项选择题1、任何真理都具有( )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多元性2、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ABD)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理论的作用可能通过实践表现出来3、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BCD)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D、感性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