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大全

上传人:ZJ****1 文档编号:57931494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大全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大全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大全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大全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大全(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绪论1 1马克思主义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基础?马克思主义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基础?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丰富内容体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鲜明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2)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3)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地革命性和自觉地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2)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具体体现。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3)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所述的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阐

4、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练习册:练习册: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作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2)马克思主义政党

5、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广大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鲜明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 150 多

6、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地革命性和自觉地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根本实践的变化,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不断超越前人和自己的认识过程。所以,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在实践基础上不

7、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群补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与时俱进品质应有的内涵和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马克思主义崇高社会理想的确立,为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指明了奋斗的道路和前进方向。以上所述的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领会和把握的马克思主义。2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8、。(1)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早那个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数以最重要的理论品质。(3)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3 3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地

9、革命性和自觉地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2)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3)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是与时俱进品质应有的内涵和社会前进的必然要求。第一章第一章1 1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及其意义?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块

10、基石。从古到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把握,经历了一个从素朴到科学、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哲学,虽然在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史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是它终究未对世界的物质性、对物质范畴做出科学的解释。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吸收了其物质观中的正确论点和思想,对具体科学关于物质世界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哲学的概括和总结,形成了科学的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物质观集中体现在列宁的经典论述中,即“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一种物质观的确立,具有重大

11、的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从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列宁对物质做出了最本质的规定,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的依赖性、派生性。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目前人类还有很多未知事物和难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可认识。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之间的区别只是未知与已知,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们的存在都是不以人的实践与意识为转移的,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它们迟

12、早会为人们所认识。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的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东西。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不管物质的形态、属性、结构多么特殊、复杂和多变,它们都永远保持着客观实在这一共同的根本属性。从个性中看到共性,从相对中找到绝对,从有限中掌握无限,这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

13、建立起统一的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2 2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从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是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既有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的意识,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客观的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意思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

14、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3 3运动与静止及其辩证关系?运动与静止及其辩证关系?(1)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时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2)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3)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相对的。运动的绝对性一线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

15、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4 什么是质,量,度?什么是质,量,度?(1)质是指一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分开来的内在规律性。(2)量是事物存在发展的规律、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律性。(3)度是反映事物质和量统一的哲学范畴,是保持事物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5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实践意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2)质变

16、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方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4)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实践意义: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搞建设,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稳步前进,只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等方面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如果急躁冒进,片面追求高速度增长,就会欲速则不达。同时也要克服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以免贻误时机,影响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6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