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体外诊断试剂--及检查要求---lbl---20160402讲义(李宝林)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924041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体外诊断试剂--及检查要求---lbl---20160402讲义(李宝林)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体外诊断试剂--及检查要求---lbl---20160402讲义(李宝林)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体外诊断试剂--及检查要求---lbl---20160402讲义(李宝林)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体外诊断试剂--及检查要求---lbl---20160402讲义(李宝林)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体外诊断试剂--及检查要求---lbl---20160402讲义(李宝林)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体外诊断试剂--及检查要求---lbl---20160402讲义(李宝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体外诊断试剂--及检查要求---lbl---20160402讲义(李宝林)(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附录 体外诊断试剂 二零一六年四月十四日,专用要求的内容在不同类别医疗器械的实施细则中是不同的。,规范附录体外诊断试剂,通用要求 规范 适应于所有医疗器械 特殊要求 附录:无菌、植入、体外诊断试剂 适应于体外诊断试剂 人员和机构 厂房与设施 设备 设计与开发 采购 生产管理 质量控制,规范为通用要求 适用不同类别的医疗器械 内容 一样,规范 附录体外诊断试剂目录,人员(6):(2.1.12.1.6) 厂房与设施(25):(2.2.12.2.25) 设备(6):(2.3.12.3.6) 设计开发(3):(2.4.12.4.3) 采购(1):(2.5.1) 生产管理(16

2、):(2.6.12.6.16) 质量控制(5):(2.7.12.7.5),人员,2.1.1 体外诊断试剂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人员应当具有: 医学 检验学 生物学 免疫学 药学 与所生产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 具有相应的实践经验,以确保具备在生产、质量管理中履行职责的能力。,人员,2.1.2 凡在洁净室(区)工作的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培训: 卫生 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洁净作业临时进入洁净室(区)的人员,应当对其进行指导和监督。,人员,2.1.3 从事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的全体人员,包括清洁、维修等人员均应当根据其产品和所从事的生产操作进行培训: 专业 安全防护,人员,2.1.4 应当建立对人员的清洁要求,制

3、定洁净室(区)工作人员卫生守则。 人员进入洁净室(区)应当按照程序进行净化,并穿戴工作帽、口罩、洁净工作服、工作鞋。 裸手接触产品的操作人员每隔一定时间应当对手再次进行消毒。 裸手消毒剂的种类应当定期更换。,人员,2.1.5 应当制定人员健康要求,建立人员健康档案。 直接接触物料和产品的操作人员每年至少体检一次。 患有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直接接触产品的工作。,人员,2.1.6 应当明确人员服装要求,制定洁净和无菌工作服的管理规定。 工作服及其质量应当与生产操作的要求及操作区的洁净度级别相适应,其式样和穿着方式应当能够满足保护产品和人员的要求。 洁净工作服和无菌工作服不得脱落纤维和颗

4、粒性物质,无菌工作服应当能够包盖全部头发、胡须及脚部,并能阻留人体脱落物。,厂房与设施,2.2.1 应当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周围环境及运输等不应对产品的生产造成污染。行政区、生活区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合理,不得对生产区有不良影响。 厂区应当远离有污染的空气和水等污染源的区域。,厂房与设施,2.2.2 生产厂房应当设置防尘、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设施。洁净室(区)的门、窗及安全门应当密闭,洁净室(区)的门应当向洁净度高的方向开启。 2.2.3 应当根据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过程控制,确定在相应级别的洁净室(区)内进行生产的过程,避免生产中的污染。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洁净室(区)之间的静压

5、差应当大于5帕,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10帕,并应当有指示压差的装置。 相同级别洁净室间的压差梯度应当合理。,厂房与设施,2.2.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免疫荧光试剂、免疫发光试剂、聚合酶链反应(PCR)试剂、金标试剂、干化学法试剂、细胞培养基、校准品与质控品、酶类、抗原、抗体和其他活性类组分的配制及分装等产品的配液、包被、分装、点膜、干燥、切割、贴膜以及内包装等,生产区域应当不低于100,000级洁净度级别。,厂房与设施,2.2.5 阴性或阳性血清、质粒或血液制品等的处理操作,生产区域应当不低于10,000级洁净度级别,并应当与相邻区域保持相对负压。 2.2.6 无菌物料等分

6、装处理操作,操作区域应当符合局部100级洁净度级别。 2.2.7 普通类化学试剂的生产应当在清洁环境中进行。,厂房与设施,2.2.8 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应当符合下表规定:洁净室(区)空气洁净度级别,厂房与设施,2.2.9 洁净室(区)应当按照体外诊断试剂的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进行合理布局,人流、物流走向应当合理。同一洁净室(区)内或相邻洁净室(区)间的生产操作不得互相交叉污染。 2.2.10 进入洁净室(区)的管道、进回风口布局应当合理,水、电、气输送线路与墙体接口处应当可靠密封,照明灯具不得悬吊。,厂房与设施,2.2.11 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当与产品生产工

7、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应当控制在1828,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 2.2.12 洁净室(区)和非洁净室(区)之间应有缓冲设施。 2.2.13 洁净室(区)的内表面(墙面、地面、天棚、操作台等)应当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避免积尘,并便于清洁处理和消毒。,厂房与设施,2.2.14 洁净室(区)的空气如循环使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2.2.15 洁净室(区)内的水池、地漏应安装防止倒灌的装置,避免对环境和物料造成污染。 100级的洁净室(区)内不得设置地漏。,厂房与设施,2.2.16 产尘操作间应当保持相对负压或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粉尘扩散,避免交叉污

8、染。 2.2.18 生产激素类、操作有致病性病原体或芽胞菌制品的,应当使用单独的空气净化系统,与相邻区域保持负压,排出的空气不能循环使用。,厂房与设施,2.2.19 进行危险度二级及以上的病原体操作应当配备生物安全柜,空气应当进行过滤处理后方可排出。 应当对过滤器的性能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其有效性。 使用病原体类检测试剂的阳性血清应当有相应的防护措施。,厂房与设施,2.2.20 对于特殊的高致病性病原体的采集、制备,应当按照有关部门颁布的行业标准,如人间传染病微生物名录、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相关规定,配备相应的生物安全设施。 2.2.21 生产聚合酶链

9、反应(PCR)试剂的,其生产和检验应当在独立的建筑物或空间内进行,保证空气不直接联通,防止扩增时形成的气溶胶造成交叉污染。其生产和质检的器具不得混用,用后应严格清洗和消毒。,厂房与设施,2.2.22 洁净室(区)内的人数应当与洁净室(区)面积相适应。 2.2.23 对生产环境没有空气净化要求的体外诊断试剂,应当在清洁环境内进行生产。,厂房与设施,2.2.24 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具有污染性或传染性、具有生物活性或来源于生物体的物料的管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所涉及的物料应当列出清单,专区存放、专人保管和发放,并制定相应的防护规程。,厂房与设施,2.2.25 动物室应当在隔离良好的建筑体内

10、,与生产、质检区分开,不得对生产造成污染。,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修订),注:A 级 相当于静态百级(ISO Class 5),动态也是百级(ISO Class5);B 级 相当于静态百级(ISO Class 5),动态是万级(ISO Class 7);C 级 相当于静态万级(ISO Class 7), 动态是十万级(ISO Class 8);D 级 相当于静态十万级(ISO Class8)。,洁净室(区)环境要求及监测 (参考),设备,2.3.1 洁净室(区)空气净化系统应当经过确认并保持连续运行,维持相应的洁净度级别,并在一定周期后进行再确认。 若停机后再次开启空气净化系统,应当进

11、行必要的测试或验证,以确认仍能达到规定的洁净度级别要求。,设备,2.3.2 应当确定所需要的工艺用水。当生产过程中使用工艺用水时,应当配备相应的制水设备,并有防止污染的措施,用量较大时应当通过管道输送至洁净室(区)的用水点。工艺用水应当满足产品质量的要求。,设备,2.3.3 应当制定工艺用水的管理文件,工艺用水的储罐和输送管道应当满足所生产的产品对于水质的要求,并定期清洗、消毒。,设备,2.3.4 配料罐容器与设备连接的主要固定管道应当标明内存的物料名称、流向,定期清洗和维护,并标明设备运行状态。,设备,2.3.5 与物料或产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容器具及管道表面应当光洁、平整、无颗粒物质脱落、无

12、毒、耐腐蚀,不与物料或产品发生化学反应和粘连,易于清洁处理和消毒或灭菌。 2.3.6 需要冷藏、冷冻的原料、半成品、成品,应当配备相应的冷藏、冷冻储存设备,并按规定监测设备运行状况、记录储存温度。 冷藏、冷冻体外诊断试剂应当配备符合其温度要求的运输设施设备。,设计与开发,2.4.1 研制条件,包括配合使用的设备、仪器和试剂应当满足研究所需,研制所用的设备、仪器和试剂应当保存使用记录。 2.4.2 研制过程中主要原料、中间体、重要辅料应当明确来源,其数量、使用量及其剩余量应当保存记录。,设计与开发,2.4.3 工艺研究、技术要求/分析性能研究、稳定性研究、检验、临床试验/评价(包括预实验)研究、

13、参考值研究等各个阶段的样品数量、贮存条件、留样、使用或销毁情况 应当保存记录, 样品试制量应当满足从事研究所需要的数量。,采购,2.5.1 外购的标准品、校准品、质控品、生产用或质控用血液的采购应满足可追溯要求。 应当由企业或提供机构测定病原微生物及明确定值范围; 明确记录:来源地、定值范围、灭活状态、数量、保存、使用状态等信息, 并由专人负责。,生产管理,2.6.1 洁净室(区)内使用的压缩空气等工艺用气均应当经过净化处理。 与产品使用表面直接接触的气体,其对产品的影响程度应当进行验证和控制,以适应所生产产品的要求。,生产管理,2.6.2 生产设备、容器具等应当符合洁净环境控制和工艺文件的要

14、求。,生产管理,2.6.3 应当按照物料的性状和储存要求进行分类存放管理,应当明确规定中间品的储存条件和期限。物料应当在规定的使用期限内,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无规定使用期限的,应当根据物料的稳定性数据确定储存期限。 储存期内发现储存条件变化且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应及时进行复验。,生产管理,2.6.4 进入洁净室(区)的物品应当按程序进行净化处理。 2.6.5 在生产过程中,应当建立产品标识和生产状态标识控制程序,对现场各类物料和生产区域、设备、管路的状态进行识别和管理。,生产管理,2.6.6 应当对每批产品中关键物料进行物料平衡核查。 如有显著差异,必须查明原因,在得出合理解释,确认无潜在

15、质量事故后,方可按正常产品处理。,生产管理,2.6.7 应当制定批号管理制度,对主要物料、中间品和成品按规定进行批号管理,并保存和提供可追溯的记录。 同一试剂盒内各组分批号不同时应当尽量将生产日期接近的组分进行组合,在每个组分的容器上均标明各自的批号和有效期。 整个试剂盒的有效期应当以最先到有效期的组分的效期为准。,生产管理,2.6.8 不同品种产品的生产应当做到有效隔离,以避免相互混淆和污染。 有数条包装线同时进行包装时,应当采取隔离或其他有效防止混淆的措施。,生产管理,2.6.9 应当制定洁净室(区)的卫生管理文件,按照规定对洁净室(区)进行清洁处理和消毒,并做好记录。 所用的消毒剂或消毒

16、方法不得对设备、容器具、物料和产品造成污染。 消毒剂品种应当定期更换,防止产生耐药菌株。,生产管理,2.6.10 生产设备所用的润滑剂、清洗剂均不得对产品造成污染。 2.6.11 应当建立清场的管理规定。前一道工艺结束后或前一种产品生产结束后必须进行清场,确认合格后才可以入场进行其他生产,并保存清场记录。 相关的配制和分装器具必须专用,使用后进行清洗、干燥等洁净处理。,生产管理,2.6.12 应当建立可追溯性程序并形成文件,应当规定 可追溯的范围 程度 标识和记录。 记录: 生产过程所用的原材料、生产过程、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和生产环境等内容。,生产管理,2.6.13 生产一定周期后,应当对关键项目进行再验证。当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 工艺 质量控制方法 主要原辅料 主要生产设备等 需要开展重新验证的条件发生改变时,应当进行相关内容的重新验证。 应当根据不同产品特性提出验证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