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_明理学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897386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_明理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宋_明理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宋_明理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宋_明理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宋_明理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_明理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_明理学课件(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明理学,主讲人:张中奎E-mail:,考场纪律,不得大声喧哗 不得交头接耳 不得相互抄袭 一经发现视为作弊,宋 明 理 学,理学建构 三教合一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理学建构,宋明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最为精致、最为完备和理论体系。它是儒、道、佛三大思想资源与传统在宋元时期的新综合。它以儒学为主干,融摄佛道两家的智慧,建立了以理气论、心性论为中心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理学的产生和形成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成熟的历史条件。,理学适应了唐末以来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 自汉末以来,国事纷乱,道德颓丧。即使未读史书三国志,熟悉三国故事者对此也会有感同。唐代虽然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朝代,但人伦破败,世风日下

2、。单以唐代王室为例,荒淫无耻,乱伦败德,父子兄弟相残,层出不穷。唐宋之际,异族崛起,列国纷争,史称“五代十国”,各少数民族的道德观念也渗透到汉文化之中。总体上说,这段历史时期中国在文化上处于纲常松弛,道德式微的状况。理学的产生,出于儒家学者革除时弊,拯救文化,整顿人心,重树人伦与儒家价值,重建儒学道德形上学的主观努力。对于理学家忧国忧民忧文化的忧患意识和担当意识,我们应该充分予以肯定。,按历史发展的顺序,理学可分成道学、心学与气学三派。 1周敦颐、邵雍是理学的开创者,对后来的道学、心学、气学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2程颢、程颐兄弟是道学的奠基者,朱熹则集其之大成。 3陆九渊是心学一派的创立者,

3、王阳明则集其之大成。 4张载既是气学的开创者,又是道学的开创者。经王廷相、吴廷翰、方以智等人的发展,至明清之际的王船山而集大成。,进入封建社会中期以来,儒学与佛教、道教的相互影响和融合,出现了“三教合流”的局面。三教合流,又有“三教合一”的说法。“三教”即指儒教、道教、佛教。“三教合流”大意指宋明以来,儒教、道教、佛教三家思想相互影响,融会贯通。三教合流,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达到了顶峰。,三教合流的特点,第一,作为社会的意识力量,儒、道、释各有影响范围,可以说三分天下,虽然其间常有高低先后之争。 第二,所谓三教归一、三教一家之类的说法,不论是出于那一家之口,无一不是从维护社会道德,有利政治统治

4、为出发点和归宿,认为在这方面是完全“一”致的,即所谓“三教虽殊,同归于善”。这种“一”致被强调的结果,实际上是将儒家理念作为三教的取舍标准,故反对三教并提的一方,也是以佛、道二家不具备能与儒家等量齐观的社会功能作为一条重要理由,认为三者在道德趋向上仍未一致,甚至还有所牴牾。不过在魏晋,乃至隋唐,反对方始终不是社会主流意见,至少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未被最高统治者所采纳。,第三,三教仍然各自保持着独立的形态,不过相互间在观念和思想方式上,不断地进行交流和融合,一定程度上从外在功能上的互补加深到内在思想上的融通。,三教合流的评价,宋代是中国古代学术发生重要转折的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宋代学术

5、史,从内容上看主要表现为,宋学兴起并最终取代汉学,古文运动兴起并最终取代骈体文,义理性史学出现并最终取代注疏性史学,禅宗独领天下并最终取代其它宗派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三教合一”代替“三教鼎立”成为宋代学术的新思潮,以及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繁荣等。从学术内涵和本质上看,宋代学术表现出了开放性、兼容性和创造性的特征;从学术影响上看,宋代学术创新之功多于继承之功,启下的意义多于承上的意义,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这种浓重的开拓与创造精神,反映了9世纪中期至13世纪中期儒家、佛家、道家的一般学术价值取向、理念追求和道德人格精神。至宋元时期,建立了三教合一的“全真道”,在三教合一的历史推崇做法中,几代全

6、真道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直至明清时代,道教衰落。,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所以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白马寺(河南洛阳),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通,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龙门石窟(河南洛阳),奉先寺,建于唐初,主佛卢舍那高17.14米,面容丰腴饱满,修眉长目,嘴角微翘,流露出对人间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奉先寺,江 南 春 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

7、雨中。,三武一宗灭佛,老君岩(福建泉州清源山),刻画的是道家宗主老子洞悉世间沧桑、慈祥而睿智的形象。,老君岩,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年12月15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现存4座道教宫殿、2座宫殿遗址、2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武当山,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三教图(清丁云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政恶多门久矣三教(儒、佛、道)于是乎可一矣。隋王通中说问易篇,程朱理学,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

8、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因而被称为“理学”。,程颢,河南洛阳人,世称明道先生。,程颐,世称伊川先生。,本朝(宋朝)之治以理学为之根底也。义理之学独盛本朝,以程先生(二程)为之宗师也。黄震,嵩阳书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自宋以来在历史上以理学大师每多宣讲于此而著称于世。程颢、程颐在此讲学,更使书院地位独特,时与河南睢州的应天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江西的白鹿洞书院并称为宋代四大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嵩阳书院内的“二将军”柏,河南伊川二程祠庙,岳麓书院(位于今长沙市岳麓山),岳

9、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宋、明理学的一些学者曾在此讲学。,岳麓书院内专祀程颢、程颐的“四箴亭”。亭内现存清刻程氏视听言动四箴碑。,程颐四箴之一程子听箴碑刻,原物存于岳麓书院 。,二程先生全书分遗书外书经说文集四类,号“程氏全书”。,二程遗书书影,四库全书将二程遗书列为“儒家类”的重点内容。,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天下只有一个理。天者,理也。有理而后有象,有象然后有数。二程遗书,二程言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性即是理。仁、义、礼、智、信五者,性也。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10、,二程言论,朱熹(11301200),号晦庵,是二程思想的集大成者。,二程言论,岳麓书院内专祀朱熹、张栻的“崇道祠”。,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时手书,清道光七年(1827)欧阳厚均重刻。,忠孝廉节碑,“道中庸”碑宋乾道三年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与张栻论中庸之义,并题写“道中庸”。,朱熹著书图,朱熹著述图,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大学,“格物致知”始见于礼记大学,原本是从属于为“诚意”“正心”“修身”等道德修养方法的命题。从宋代程颐开始,理学家把“格物致知”作为认识论的重要

11、问题对待。,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孔子集前古学术思想之大成,开创儒学,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主要骨干。北宋理学之兴,乃儒学之重光。朱子崛起南宋,不仅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钱穆,“四书”是对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朱熹首先提出“四书”之名,对它们加以注释并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等书。元以后的科举考试,都首重“四书”,并以朱熹的注解作为释读的惟一标准。,“五经”是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的合称。,今版性理大全书影,今版四书章句集注书影,朱子语类书影

12、,论语孟子中庸大学是熟饭。看其它经是打禾为饭。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微妙处。 朱子语类,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致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从天理、灭人欲 。 朱子语类,元史选举志一书影元代科举考试从“四书”中出题,以程朱等理学家的注疏为评卷标准。,明成祖朱棣,五经大全之一的周易大全

13、(明永乐内府写本)书影,性理大全,七十卷。永乐中,既命胡广等纂修经书大全,又以周、程、张、 朱诸儒性理之书类聚成编。成祖制序。 明史艺文志,陆王心学,陆九渊(11391193),江西金溪人,因曾在江西象山(今江西贵溪西南)讲学,人称象山先生。,朱、陆两人学术观点不同,但经常邀请对方到自己主持的书院讲学,反映宋代书院打破了不同学派之间的门户之见,提倡学术争鸣论辩的良好学风。,陆九渊应朱熹的邀请到白鹿洞书院讲课时的讲义书影,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陆九渊集,陆九渊言论,王阳明,王阳明

14、全集,阳明墓(位于浙江绍兴的鲜虾山麓),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 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王阳明言论,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朱熹、陆九渊、王守仁都曾在此讲学。,白鹿洞书院,思贤台(位于白鹿洞书院内),朱子祠(位于白鹿洞书院内),戴震(17231777),清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安徽休宁人。,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

15、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理学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中国文化概论,阅读与思考,试评价重义轻利观念。,解析与探究,材料一唐代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北派首领神秀所作佛偈j (佛教唱词):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材料二神秀的同门、南派首领慧能所作佛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分析宋明理学家程、朱、陆、王分别与以上两则材料所反映思想之间的同异与渊源关系。,自我测评,1.什么是理学?它形

16、成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么同异之处?,理学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广义上的理学,其主要代表是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它形成的客观历史背景主要包括:一是儒学思想本身发展的衰落。自两汉后,儒学日益衰落。与此同时,王朝的短暂与分裂,使得人们饱经战乱之苦,从而逐渐对所谓的“君臣”秩序失去信心,转而求神拜佛、炼丹成仙。佛教、道教思想的传播使儒学面临越来越大的危机和挑战。在彼此竞争、相互辩驳和渗透吸纳的过程中,三教调合之风渐盛。不少儒家学者既采纳佛、道学说,但又试图重新建立儒家的权威地位,终于在唐宋时期三教合一的大氛围下产生出理学。,同: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是儒学思想的代表,都强调社会秩序的重要性;都认同世界本原不是客观的物质世界,要么是“理”,要么是“心”;都强调“天理”与“人欲”的对立,要求自我修养、克制,并积极服务社会。异:在程朱理学看来,掌握世界应该由己到人,从内向外看;而陆王心学主张“心即是宇宙”,主张回归内心,从外向内看;因而程朱理学主张认识世界“格物致知”,而陆王心学则主张“发明本心”、“致良知”。他们的研究路径也就自然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