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极品课件必修3第2单元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57872334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5.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极品课件必修3第2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高考历史极品课件必修3第2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高考历史极品课件必修3第2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高考历史极品课件必修3第2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高考历史极品课件必修3第2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极品课件必修3第2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极品课件必修3第2单元(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3 文化发展历程,第二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考纲内容,汉字起源演变与书画的发展 文学成就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考向定位,从历年高考命题试题看,本单元知识在高考中并不是命题的热点,出选择题的可能性较大,材料解析题的可能性较小。重点记住一些常识。 1. 文学、艺术的发展都是以经济、政治等为基础的,文学、艺术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民族和外交关系密切相关。 2.如何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如京剧、国画、书法)。,基础再现,1汉字发展 (1)起源:新石器时代的_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2)成熟 距今约3000多年的商代_,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

2、汉字。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_”。 (3)统一 背景:_时期,文字发展出现混乱状况。 内容:秦始皇以_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来_也得到推广。,陶器,甲骨文,金文,春秋战国,小篆,隶书,意义:对_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书艺历程 (1)历史条件 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_,为书法艺术准备了材料。 _的形成,是书法艺术的动力。 _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2)主要历程 _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统一的多民族,单体汉字,士人群体,笔墨纸张,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既有草书,又有_,_也日趋成熟。 宋代书法追求_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明代书法更

3、加强调_的创造。 3.笔墨丹青 (1)历程 _时代: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 战国时期:出现用毛笔绘制在_上的作品。 两汉时期:汉代_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楷书,书法理论,个性,个性化,新石器,绢帛,帛画,魏晋时期:文人画开始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是_,其绘画理论是“_”。 唐代:体现出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代表人物是_。 宋代 a._发展为独立的画种,画家更加注意意境。 b.民间风情画兴起,最著名的是北宋张择端的 _。 明清时期 a.文人画受时代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风格奇特的画家。 b._成为小说的插图,出现了更具实用性的_、壁画、布贴画、_等。,顾恺之,以形写神,吴道子,山水画,清明上河图,木版刻

4、画,年画,剪纸画,2)特点 既有注重写实的宫廷和_,又有非功利、重写意的_。 不求_,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民间绘画,文人画,形似,特别说明:书法和绘画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思想决定这一时期绘画的内容和风格,理解时应首先明确不同时期的绘画特点,再对应了解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思想等发展特征。,1.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信息“秦朝官文”和图片字体。秦朝官文的字体是小篆。故D符合题意。 答案:D,1诗歌 (1) 诗经 地位:我国第一部_。 内容:保存了从_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_三部分。

5、 意义:是中国_形成的重要标志,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楚辞 含义: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_精华,采用_方言,创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诗歌总集,西周初年,风、雅、颂,诗歌,南方民歌,楚国,作品:屈原的 离骚。 意义:开创了中国古典文学_的先河。 (3)汉赋 背景:汉朝_,经济发展。 特点:是一种专事铺陈辞藻、_的文体。 (4)唐诗 背景:盛唐繁荣、开放和_;_制度的确立。 代表:_、_、白居易。,抒情浪漫风格,政治统一,文采华丽,文化多元化,科举取士,李白,杜甫,(5)宋词 背景:_、战乱频繁的现实;市井生活丰富,_需要大量的歌词。 特点:又称“_”,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

6、并可配乐演唱。 代表:_、_和李清照。 (6)元散曲;是在_、金俚曲俗谣基础上经后世文人重新制作的新诗体。 2明清小说 (1)背景 _兴起和市民阶层崛起。 由_脱胎而来的章回体裁小说,逐渐发展成文学的主流。,天下分裂,娱乐场所,长短句,苏轼,辛弃疾,宋,工商业城镇,宋元话本,(2)成就 通俗文学:_ 、_ 、_ 、 金瓶梅等“四大奇书”。 短篇小说:_ 、 喻世明言、 醒世恒言、_ 、 续刻拍案惊奇,全称“三言”、“二拍”。 批判现实的力作:_ 、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等。 (3)评价:明清小说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警世通言,初刻拍案惊奇,红楼梦,特别说明:要注意

7、横向把握归纳同一历史阶段各方面的社会变化。如宋代,经济上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政治上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科技上有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科技发明;文学上兴盛词、话本;艺术上有绘画作品 清明上河图,有苏轼的行书等。,2.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词句依次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解析: 考查对文学体裁风格的理解。 答案:C,1戏剧的萌芽“傩”。 2戏剧的发展南戏 (1)背景:宋代,_迅速发展,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_。 (2)

8、概况:两宋之际,在_一带流行起一种戏曲,称“南戏”。 3戏剧的成熟杂剧 (1)特点:将_结合起来,有完整的_和角色配合。 (2)代表:_、王实甫等。,社会经济,瓦舍,浙江温州,多种表演形式,故事情节,关汉卿,4.“百戏之祖”昆曲 (1)兴起:在_兴起。 (2)发展:明中后期,昆曲发展成_剧种。 (3)地位:对_、越剧和黄梅戏等剧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_”。 5戏剧的高峰京剧 (1)背景 明清时期,_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清乾隆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等“_”相继进京。,江南昆山,全国性,京剧,百戏之祖,北京,四大徽班,(2)形成:吸取了湖北_以及昆曲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形成了新的剧种

9、_。 (3)地位:被誉称为“_”,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放射着奇光异彩。,汉调,京剧,国粹,特别说明:京剧形成的几个关键因素:一是政府的促进作用。乾隆帝时,徽班进京,为京剧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二是北京的中心作用。清代的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十分活跃,这就为徽剧、汉剧等融合形成京剧提供了舞台。三是广大艺人的努力。,3.(2009年潍坊模拟)陈凯歌执导的梅兰芳是 目前第59届柏林电影节唯一一部入围的中国影片。它真情演绎了国剧大师、绝世名伶梅兰芳的传奇人生。下面有关京剧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 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 C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南方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

10、成 解析: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徽班进京后,与昆曲等戏曲相融合,形成京剧。 答案:D,高分跨栏,一、中国古代书法风格的演变,1.(2009年福建质检)汉字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下图所示“车”字形体演进的基本趋势是( ) A逐渐形象化 B逐渐多样化 C逐渐简约化 D逐渐国际化 解析:根据图中所示,容易看出“车”字形体由繁杂逐渐向简约发展。答案:C,二、中国绘画发展的特点 1.从演变背景看 , 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如隋唐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了商业发达、城市繁荣的时代特征。 2.从画家角度看 , 文人画家增多,画家的素养越

11、来越高。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3.从绘画风格看 由于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绘画不断融入外来风格,如隋唐五代的绘画艺术就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4.从绘画功能看 绘画逐渐由纯粹的艺术品向商品发展。到宋代,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间的需要,绘画成为商品。,2.(2010年潍坊一模)右图所示郑板桥的 墨竹图,修竹数竿,浓淡相映,傲气风骨,让人感慨。对此画的正确评价是( ) A.反映了商业的兴盛、城市的发展 B.构图气势宏伟,画风阳刚豪放 C.用粗细变化的线条表现真实的景物, 追求写实 D.注重抒发个人情感,不求形似,推崇“ 像外之意” 解析:注意郑板桥

12、的墨竹图属清代文人写意画。结合文人写意画的特点可知D是正确的。 答案:D,热点聚焦,热门依据: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不胜枚举。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它们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关于文学艺术的复习,应注意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内在联系。,(2009年滨州期末)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随着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 A小说的出现和

13、繁荣 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D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解析:根据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商业不够发达可知B项符合题意。根据唐朝商业发展出现唐传奇小说,北宋商业繁荣出现风俗画和宋话本,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发展产生“工商皆本”思想可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B,名师点睛:文化现象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统治政策、强大的国力、开放的对外政策和民族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和体现。学习时注意多结合这些方面来理解这些成就。本专题线索多、知识繁杂,注意比较、归纳、总结。,1.(2009年广东卷)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14、( ) A. 老子 B.甲骨卜辞 C. 诗经 D.楚辞 解析:老子是春秋时期的哲学著作;甲骨卜辞主要是反映商朝时期问卜事宜;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地区的诗歌;诗经是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汇编,其中 风主要是反映民间生活的诗歌。故选C。 答案:C,时事背景: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上海世博会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用中国的国粹书法表达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世”字图形意寓三人合臂相拥,状似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全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知识链接: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