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中国文化表达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801268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麦当劳中国文化表达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麦当劳中国文化表达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麦当劳中国文化表达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麦当劳中国文化表达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麦当劳中国文化表达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麦当劳中国文化表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麦当劳中国文化表达(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推动是举世公认的,也值得我们自豪,同样,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响誉全球。,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深入,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一些境外的文明、文化形式在中国大地受到喜爱、欢迎。比如街舞、迪士科、酒吧、咖啡屋等等,而麦当劳、肯德基就是其中融入中国饮食文化的一种外来饮食文化形式。 这就是文明、文化的全球化。那么这种饮食文化入境后发展情况如何,让我们走进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 ,一起来对这一饮食文化的碰撞融合现象作一解读。,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翁乃群,文题解读:改革开放后,国门大开,外国文化大量涌入,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些异质异域文化的涌入,势必会和我们本土文化产生冲撞

2、、互动、交流融合而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特点。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以美国麦当劳快餐在中国的中国化特点,探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趋势下不同文化的融合。课文也就是在这种趋势下有感而发。,作者简介:翁乃群,中国现代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著有南昆八材等书。,了解麦当劳,世界餐饮巨头:麦当劳 麦当劳,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自1955年由创始人雷 克洛克在美国伊力诺洲成立公司以来,以金色拱门下的美味汉堡和亲切的服务,赢得各类人士的青睐。而今,麦当劳在世界各地已有万多家分店,每天为5000多万名顾客服务,全球营业额约104.9亿美元。,麦当劳独特的经营理念,Q:quality 质量S

3、:service 周到的服务C;cleaning 清洁的环境V:value 有价值的食品,1955年诞生,连锁快餐机构,全世界有30000家分店的跨国公司。世界餐饮行业第一品牌,2003年世界最有影响力品牌100强中名列第二。,1990年,深圳开设了中国第一家麦当劳餐厅,1992年4月,北京王府井开设了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麦当劳餐厅,当日的用餐人数超过万人。至今,麦当劳已经在中国17个省市的74个大中城市开设了近600家连锁店,在中国的快餐业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麦当劳不仅仅是一家餐厅”,这句话精确地涵盖了麦当劳集团的经营理念。因为麦当劳的经营理念和欢乐、美味是通过餐厅的人员传递给顾客的。

4、,整体感知,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是什么?,第一部分(第1段),总的述说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的变化。 第二部分(第25段),麦当劳体现的美国文化影响了中国顾客。 第三部分(第68段),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的变与不变。 第四部分(第911段),文化冲撞的作用和意义。,概括各段大意:,第1段,总的述说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的变化。 第2段,将麦当劳餐厅与中国餐馆相比较,突出麦当劳的平等、民主氛围。 第3段,从揭示麦当劳吸引人们的原因人手,描述各类社会人群心目中的麦当劳。 第4段,麦当劳使中国人接受一种新的行为举止。,概括各段大意:,第5段,中国人心目中的麦当劳餐食和

5、麦当劳的企业哲学。 第6段,麦当劳努力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把自己塑造成为中国地方企业形象。 第7段,麦当劳在中国的经营策略。 第8段,从麦当劳的地方化谈外来文化的本土化问题。,概括各段大意:,第9段,全球化的实质。 第10段,从文化交流的势头看当前文化冲撞和互动的规模。 第11段,文化冲撞所引发的变动的多向性。,问题探究,1、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一文题目的含义是什么?“表达”是什么意思?,明确:麦当劳快餐的中国文化特点,或是麦当劳的中国化特征。“表达”即“内涵”或“含义”的意思。,2、读第一段,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分条列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明确:(1)麦当劳的

6、“快捷”变得慢下来(2)麦当劳在许多北京顾客眼里成为悠闲消遣的场所。(3)价廉的麦当劳在许多中国人眼中并非“价廉”。这些变化说明麦当劳“其中被赋予的意义与其美国祖源地却有很大的不同”,“对北京和中国老百姓来说,麦当劳作为美国文化的符号意义比它作为快餐符号意义更为重要”。,3、读2-5段,麦当劳作为一种快餐食品,为什么能在中国扎下根,并深受中国百姓喜爱?,(1)麦当劳餐厅有一种平等、民主氛围 (2)麦当劳的就餐环境优良,服务优良 (3)麦当劳餐厅有益于养成“文明”的举止 (4) 麦当劳“现代性”象征的食品。(富有营养,科学合理) (5)麦当劳的企业哲学,4、你怎样理解文章第2段“一些顾客体会到麦

7、当劳餐厅里平等、民主的氛围”的含义?,明确: 在麦当劳,菜单品种少,价格差别小,消费差别不太,服务无大差别。 低收入不会露穷,高收入难以显富。,5、读6-7段,麦当劳快餐是怎样中国化的?,明确:北京麦当劳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国文化”,主要有如下几点:(1)积极融人当地社会,和周围街道、社区建立良好关系,并积极回报当地社会;(2)迎合当地人的消费习俗,如建立“情人角”和“儿童乐园”专区。(3)积极组织家庭团聚,营造中国式的家庭氛围。,6、读第8段,作者是怎样看待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作者将这个文化现象放在人类文化活动的大背景下来看,用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与之类比,证明麦当劳本

8、土化的必然。,7. 读9-11段,文化冲撞的作用、规模、原因及特征怎样?,作用:规模:原因:特征:,全球化。,分三个阶段,而且势头越来越猛。,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冲撞所引发的变动的多向性。,8. 如何理解“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化从来就不是单向的。文化冲撞中,并没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历史上中国文化曾主动冲撞过别的文化:张謇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在这些历史上的文化使者不停跋涉的脚步中,中国文化不断被带到了西域,而中国文化也在交流中进步,不断升华。在现代,当中国人喝着可口可乐感受圣诞节的同时,“老外”们也会乐于吃上一顿正宗的中国菜,会在中国菜市场内讨价还价,他们会在

9、过年时吃着饺子欣赏京剧,还会逛逛元宵节的灯会并猜上几条谜语。文化之间的交流是互动的、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在接触中相互审视,互取所需。,总结课文,1、本文作为一篇学术随笔,写得自由洒脱,但毕竟是一篇学术著作,又具有学术文章结构缜密、逻辑严谨的特点。试分析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明确:这篇学术随笔突出的写作特点,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作者颇具匠心的结构安排上。文章开头由比较中美消费者在麦当劳就餐的不同消费时间人手,提出本文的写作话题。接着作者条分缕析地归纳分析了麦当劳快餐文化(美国文化)的特点,有事例、有证据,恐怕还会有作者的亲身感受和观察体验,娓娓道来,不疾不徐,显得从容随意,紧

10、接着作者又分析了麦当劳中国化的成功之道。最后作者对麦当劳现象进行剖析,“麦当劳为例分析了全球化大趋势下,不同文化的碰撞、冲突乃至整合。篇末点题指出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动从来就不是单向的。文化冲撞中,井非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文章从一种生活现象人手,得出一个有现实意义的结论,深得“以小见大、由实入虚”之妙。,明确: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各民族经济、文化的相互交融与碰撞是必然的,我们要坦然待之,不能阻止。合作共赢是正确处理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外来文化应在保持其本性的前提下,努力适应当地文化环境,积极促进其“地方化”进程。,2、你从本文得到了什么启示?,拓展探讨:,有人说,如今的青少

11、年是由肯德基、麦当劳喂养大的一代,认为中国已经开始麦当劳化,你认为对吗?,作为一种西式快餐,M确乎已经遍布中国的大中城市,这是一个显然的事实,但是由此断言中国文化的M话乃至危言耸听地认为殖民主义卷土冲来,只不过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并没有多少经验的根据。,因为在中国,所谓中国文化的M化是M的中国化同步发生的现象。在中国吃过M的人想必都知道,中国人并不是把M当做一种速食快餐,他们常常拖家带口或三五成群的在那儿边吃边聊,这种带有独特的中国文化特征的用餐方式必然使得M这种起源于西方的快餐中国化,结果是中国的M既不同于传统的中国饮食文化 ,也不同于西方的原形。,同样,中国的火药、指南针、中国百姓常用的扫帚

12、传到西方也发生了变化。西方的汽车、西服传到中国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著名作家冯骥才出访时,一次他出席法国人欢迎他的宴会。在这次宴会上,许多西方记者蜂拥而至,接二连三地向他提一些问题,其中一个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国家的东西,你们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骥才说:“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也不会变成牛。”冯骥才的回答博得了众人的喝彩和掌声。 我们接纳、融合西方的真正态度应该是什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冯骥才的话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布置作业: 1、你能否拿从外国(或外民族)传入的一种文化现象,从文化角度作一分析?( 提示:譬如可就肯德基、“韩流”等进行分析。指出其文化内涵。指出中国人接受它的理由。指出其适应中国的做法。可运用对比、例证、喻证等论证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往来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