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暖暖1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7726811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8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衡传暖暖1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张衡传暖暖1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张衡传暖暖1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张衡传暖暖1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张衡传暖暖1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衡传暖暖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衡传暖暖1(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郭沫若,张衡,指南车,地动仪,浑天仪,记里鼓车,张衡传,范晔,人教版课标教材必修4第四单元,了解作者,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人。历史学家。博涉经史,善属文,能隶书,晓音律,始为尚书吏部郎。元嘉彭城太妃卒,晔夜中酣饮,开北牖听挽歌为乐,左迁宣城太守。累迁太子左卫将军,意志不满。与鲁国孔熙先谋逆,伏诛,年48岁。,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成后汉书,原定编著百篇,仅完成帝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后汉书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字流畅,既具史学见识,又有较高文学价值。,传,又叫传记,记述的内容是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传记

2、要突出传主的特点。除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外,还要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题目解说,传记的种类:自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张衡传属于评传。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 又评价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 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课外拓展,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 三国志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六艺(儒家经书):诗书礼易乐春秋(比五经多一本乐)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张衡(78139)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在文学、艺术、地震学、天文学、地理学、数学、气象学、机械学等方面都颇有建树。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人。曾两度担任执管天文

3、的太史令。精通天文历算,创制世界上最早的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文学作品二京赋,四愁诗,了解传主,文学成就: 二京赋( 东京赋、西京赋)描写洛阳,长安的繁华,讽刺贵族官僚的荒淫无耻,描述了一些民情风俗,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危机四伏的深刻忧虑。,张衡博物馆,走进课文文本探究,台北故宫博物馆所收藏的地动仪,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在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入京城洛阳,在太学学习,因此通晓五种经书,熟悉六种学问和技能。,南阳西鄂:南阳郡的西鄂县,在今河南南阳。 属(zh)

4、文:写文章。属,连缀。 游于三辅:在三辅一带游学。游,游历游学,指考察学习。 下文“观太学”的“观”也是“游”的意思。 三辅: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京师:指洛阳。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 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 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虽而”,相当于“虽然但是”。文言文里,前边分句用“虽”,后边分句有时候用“而”“然”“犹”等词同它呼应。 举孝廉不行:(被)举为孝廉,没有去(应荐)。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5、,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连辟(b)公府:屡次(被)公府征召。辟,召。公府,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公署。,虽然才能比一般人高出许多,但并不没有骄傲自大的性情。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庸俗的人们往来。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逾侈:过度奢侈。 班固两都:班固作的两都赋。两都,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下文的“ 二京”,也指长安和洛阳。 傅会: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也写作“附会”。,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

6、到下边的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模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一篇二京赋,用来讽喻规劝(朝廷)。精心地构思写作,(经过)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这一段为文章的第一部分,记述了张衡的学业、品德 和文学上的成就。开头两句按历史人物传记的格式,记述张 衡的姓名、籍贯与家世。接着介绍其在文学上的造诣。“少 善属文”说明他具有先天的禀赋,而“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 观太学”说明他注重社会实践。也正是因为他在青少年时代 就打下了如此深厚扎实的基础,并不断自我提高,所以才能 “通五经,贯六艺”。在叙述了其“才”后紧接着叙述其德。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

7、,不好交接俗人。”具有谦虚稳重、超尘拔俗的品格,而面对统治者的招罗,作 者连用“不行”“不就”“ 不应”等词语表现他的不慕荣利的高 洁品德。而二京赋进一步证实其文学才能及精研精神。,第一段内容小结:,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治学的态度:严谨、谦虚,为人的品行:,淡静:诸葛亮所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质朴、超逸、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求学经历,学识渊博,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机巧:指器械方面制造的巧妙。 致思:

8、用心思。雅闻:常听说。雅,素常。 术学:关于术数方面的学问,指天文、历算等。 公车特征:公车特地征召。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张衡擅长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研核:研究考验。 妙尽璇机之正:精妙地研究透了测天仪器的道理。璇机,玉饰的测天仪器。也写作“ 璇玑”。 浑天仪:一种表示天象的仪器,类似现在的天球仪。 灵宪算、罔论:灵宪,历法书。算罔论,算术书。,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 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于是他研究、考察了自然界的变

9、化,精妙透彻地掌握了测天仪器的原理,制造了浑天仪,写了灵宪算罔论等关于历法、数学方面的论著,论述十分详尽明白。,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再转复为太史令:转任两次,又做了太史令。第一次由太 史令转任公车司马令,第二次由公车司马令转任太史令。 不慕当世:不趋附当时的权贵。当世,指权臣大官。 徙:迁升,提拔。,顺帝初年,又被调回重当太史令。他不慕高官厚禄,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从离开太史令职务,五年后又恢复原职。,第三段内容小结:“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正因他不想握权柄以抬高地位,居高官以谋私利,不把学问当做沽名之具、钓利

10、之饵、登官之梯,才能有时间和精力在科学上做出这样伟大的成绩。,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 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候风地动仪:一种测验地震的仪器。也有人说这是两种仪器,一是测验风向的候风仪,一是测验地震的地动仪。 员径:即圆径。员,通“圆”。 合盖隆起: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介宾后置。,(顺帝)阳嘉元年,( 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八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 铜丸

11、,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 尊中,覆盖周密无际。,都柱:粗大的铜柱。都,大。 施关发机: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件。关,枢纽、关键。 发,拨动。,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 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铜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的巧妙,都隐藏在酒樽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验之以事:用事实来检验。合契若神:(彼此)符合,(灵 验)如神。合契,符合、相合。未之有也:从来没有这件事。之,代词,指上文所说的候风地动仪巧妙灵验这件事。,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

12、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 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 音清脆响亮,守候仪器的人因此知道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发生时)虽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但是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无征:没有应验。 驿:这里指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 陇西:汉朝郡名,在今甘肃兰州、临洮、陇西一带。 所从方起

13、:从哪个方向发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曾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里的学者都责怪地动仪不灵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了地震,于是全都叹服它的奇妙。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设疑自探,1.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 2.作者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 3.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用课文中的话或概括性的语言回答),合作探究,1.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14、张衡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 张衡的为人以及在文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 在科学技术方面卓越的才能和贡献。 在政治上的突出作为。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他在科学上的才能和贡献。,研读课文,明晰结构,第一部分(1)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 第二部分(24)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 第三部分(56)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成就。,作者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1)制作时间和仪器名称。 (2)仪器的材料、大小、形状、雕饰。从外形介绍入手,给人总体印象。 (3)仪器的机关构造。说明内部主要部件和外面八龙的作用。,合作探究,(4)觉知地震的道理,从内外结合上说明地动仪的作用。 (5)仪器的效果:灵验如

15、神,用实验证明地动仪的灵验和准确。由“怪”到“服”,形象地反映出人们对这新仪器的认识过程。 (6)仪器正式投入使用。,张衡为什么要造地动仪?,不计名利,为民造福。,帷幄:这里指皇宫。 讽议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 疾恶:痛恨。 目之:给他递眼色。 诡对:不用实话对答。,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当时政治越来越腐败,大权落到了宦官手里,张衡于是给皇帝上疏陈述政事,提出关于政事的意见。后来张衡升任侍中,顺帝任用他入宫廷,在自己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出意见。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

16、是谁。宦官们害怕张衡说出自己,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有对皇帝说实话。,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图身之事:图谋自身安全的事。 吉凶倚伏:祸福相因。出老子: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幽微难明:幽深微妙,难以看清。 宣寄情志: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意。,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这些阉人竖子还是担心张衡终究会成为他们的祸害,于是就群起而毁谤张衡。张衡也常考虑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祸福相依,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第五段内容小结:张衡不仅在科学、文学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在政治方面也有着杰出的才干,面对“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的状况,他挺身而出“ 因上疏陈事”“ 讽议左右”向皇上直言进谏,弹劾奸佞,努力剪除奸徒丑类。然而,官场的黑暗,使他难施手脚,只好借思玄赋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感情。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