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医园医学免疫学(自整)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711779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PDF 页数:33 大小:43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医园医学免疫学(自整)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爱医园医学免疫学(自整)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爱医园医学免疫学(自整)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爱医园医学免疫学(自整)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爱医园医学免疫学(自整)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医园医学免疫学(自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医园医学免疫学(自整)(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医学免疫学第一节绪论医学免疫学第一节绪论1、免疫:免疫:识别“自我”识别“自我”和“非己”抗原“非己”抗原,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生理或病理性反应。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2、 中枢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法氏囊胸腺、骨髓、法氏囊(禽类/B 细胞分化发育场所B 细胞分化发育场所);-记忆:胸 骨在中间外周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脾脏、淋巴结3、固有免疫固有免疫:固有性、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无需抗原激发。适应性免疫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需要抗原激发。-有记忆功能/有记忆功能/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4

2、、免疫的三大生理功能免疫的三大生理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免疫自身身稳稳定定。免疫发展简史:p4 页第二节免疫器官第二节免疫器官一、中枢免疫器官一、中枢免疫器官1、胸腺:胸腺:既是淋巴器官,又有免疫功能既是淋巴器官,又有免疫功能,是 T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T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故 当胸腺发育不全或缺失,可导致 T 细胞缺乏和细胞免疫功能失陷T 细胞缺乏和细胞免疫功能失陷。新生期拆除胸腺的动物新生期拆除胸腺的动物-细胞免疫消失-细胞免疫消失,体液免疫受损体液免疫受损。胸腺微环境决定 T 细胞增殖、分化和选择性发育的重要条件骨髓:再次体液

3、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受损时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缺陷。造血干细胞标志造血干细胞标志人:CD34、CD117CD34、CD117二、外周免疫器官-初次免疫应答二、外周免疫器官-初次免疫应答1、淋巴结:皮质(B 细胞定居)、副皮质(T 细胞定居)2、1、淋巴结:皮质(B 细胞定居)、副皮质(T 细胞定居)2、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再循环脾脏脾脏-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对血源性抗原血源性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2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主要指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 胞下

4、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阑尾等,是发生黏膜 免疫的主要部位。MALT 的功能:黏膜局部免疫应答产生 SIgA2.3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2.3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血液中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与外周 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淋巴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归巢受体归巢受体)与特定组 织 HEV 表面黏附分子(地址素地址素)的相互作用决定细胞去向。(记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选择性迁移;“一把钥匙开一扇门”-归巢受体与 地址素)淋巴细胞再

5、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 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淋巴导管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 HEV穿越 HEV 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反复循环过程。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简记)分布更合理、接触机会更多、联系为整体。【历年考题点津】1动物新生期切除胸腺的后果是A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B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缺陷C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均不受影响D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受损E机体造

6、血和免疫功能均有损害答案:A第三节、抗原第三节、抗原1、抗原抗原:能与 T 细胞、B 细胞T 细胞、B 细胞的 TCR 或 BCR 结合TCR 或 BCR 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 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2、抗原具有两个特性抗原具有两个特性: 免疫原性-免疫原性-抗原进入,诱导产生抗体抗原进入,诱导产生抗体;-更高级;-更高级(抗原性)(抗原性)-抗原和抗体结合的反应半抗原:只有抗原性,无免疫原性抗原和抗体结合的反应半抗原:只有抗原性,无免疫原性。 半抗原(半抗原(hapten)+ 载体 = 完全抗原抗原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

7、团化学基团,是抗原与 TCR/BCR 或抗 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与功能单位结合的最小结构与功能单位。分为线性表位线性表位和构象表位构象表位。-3T 细胞表位-TCR-需要 MHC(连续决定基,需加工,识别载体决定基)B 细胞表位-BCR-不需要 MHC(构象决定簇,不需加工,识别半抗原)T 细胞表位-TCR-需要 MHC(连续决定基,需加工,识别载体决定基)B 细胞表位-BCR-不需要 MHC(构象决定簇,不需加工,识别半抗原)交叉反应:不平行。3、抗原特异性由取决于抗原表位抗原特异性由取决于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即由抗原表位的种类、数量、性质和空抗原表位的种类、数量、性质和空 间构型决定

8、。抗原表位-身份证间构型决定。抗原表位-身份证4、4、共同抗原共同抗原: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亦称交叉反应性抗原交叉反应性抗原。-抗抗 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特异 性)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特异 性)二、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二、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1、异物性、异物性、2、抗原分子理化性质:、抗原分子理化性质:1)化学性质(蛋白质);)化学性质(蛋白质);2)分子量大小;)分子量大小;3)结构复杂性;)结构复杂性;4) 分子构象;) 分子构象;5)易接近性;)易接近性;6)物理状态)物理状态分子量越大、分子结构越复杂,免疫原性越强;颗粒性抗原可溶性抗原3、宿

9、主的特性遗传因素:MHC 基因多态性基因多态性及其他免疫调控基因差异导致不同个体免疫应答不同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4、抗原进入人体的方式适中抗原剂量可诱导免疫应答,抗原过高或过低的抗原量可诱导免疫耐受(见 16 章);皮内注射和皮下途径易诱导免疫应答,肌内注射次之,静脉注射效果差,口服易耐 受;3.3抗原的种类抗原的种类5、抗原分类抗原分类:完全抗原完全抗原: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功能齐全的抗原半抗原功能齐全的抗原半抗原:只有免疫反应性只有免疫反应性(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无免疫原性。-功能不全的抗原功能不全的抗原6、胸腺依赖性抗原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TD-Ag

10、):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 T 细胞依赖于 T 细胞;胸腺非依赖性抗原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TI-Ag):直接刺激 B 细胞,无需 T 细胞辅助,能产生 IgM 类抗体IgM 类抗体, 无免疫记忆无免疫记忆。二、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4MHC 限制性有无激活的 B 细胞B2B1结构特点结构复杂(半抗原-载体)结构简单(重复的半抗原结构)化学特性蛋白质多糖或脂多糖抗原物质大多数抗原少数7、异嗜性抗原:异嗜性抗原: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又称 Forssman 抗原。-什么都吃-无特什么都吃-无特 异性异性、异种抗原:另一物种。 同种异型抗原:同种异型抗原:同一种属不同个体存在

11、的不同抗原-HLA 抗原、Rh 抗原、ABO 抗原、Ig 的同种异型。自身抗原-系统性红斑狼疮-HLA 抗原、Rh 抗原、ABO 抗原、Ig 的同种异型。自身抗原-系统性红斑狼疮独特型抗原-抗体作为抗原独特型抗原-抗体作为抗原三、根据 APC 内抗原的来源分类1、内源性抗原:此类抗原在细胞内加工处理为抗原短肽,与MCH类MCH类物质结合成复 合物,可被CD8+T 细胞的 TCR 识别。CD8+T 细胞的 TCR 识别。(在 APC 内新合成内新合成的抗原)2、外源性抗原::经加工为抗原短肽,与MCH类分子MCH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可被CD4+T 细胞的 TCR 识别。CD4+T 细胞的 TCR

12、 识别。(外来抗原进入 APC 在内体溶酶体中降解为抗原肽)3.4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某些物质可非特异性激活 T/B 细胞应答,称为免疫刺激剂免疫刺激剂,可分为超抗原、佐剂、丝裂 原超抗原、佐剂、丝裂 原。5一、超抗原(一、超抗原(superantigen, SAg)实质为多克隆刺激剂多克隆刺激剂,只需极低浓度极低浓度便可激活 220%T 细胞克隆,产生极强免疫应答产生极强免疫应答。一端与一端与 TCR 的的 V链结合,另一端与链结合,另一端与 APC 表面表面 MHC类分子类分子螺旋外侧结合,以完整蛋白形式激活螺旋外侧结合,以完整蛋白形式激活 T 细胞,细胞,无无 MHC 限

13、制性限制性。(T 细胞与普通抗原结合则需 APC 参与,有MHC 限制性)二、佐剂(二、佐剂(adjuvant)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改变免疫应答的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主要作用机制:(从抗原、APC、淋巴细胞 3 方面考虑)改变抗原抗原物理性状,延长抗原在体内潴留时间刺激 APCAPC,增强其对抗原的加工和提呈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用途:增强特异性免疫应答,用于预防接种及制备动物免疫血清;作为非特异免疫增强剂,用于抗肿瘤和抗感染的辅助治疗。三、丝裂原(mitogen

14、)【历年考题点津】 1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能够 A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性能 B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 C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性能 D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 E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 答案:B2不完全抗原(半抗原) 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且与蛋白质载体偶联后,才能与相应抗体结合 B只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 C只有免疫原性,而无免疫反应性 D既无免疫原性,又无免疫反应性 E与抗原决定簇具有相似的含义 答案:B(36 题共用备选答案)6A抗原决定簇 B胸腺依赖性抗原 C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D完全抗原 E共同抗原 3既有免疫原

15、性,又有免疫反应性 答案:D 4可引起交叉反应 答案:E 5决定抗原特异性 答案:A 6直接刺激 B 细胞产生抗体 答案:C第四节免疫球蛋白第四节免疫球蛋白1、 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 指具有抗体活性并具有抗体化学结构的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分为分泌型分泌型 (sIgsIg) 和膜型膜型(mIgmIg)。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不一定都是抗体。IG(免疫球蛋白)=抗体IG(免疫球蛋白)=抗体 Ab+ +SmIg(膜型免疫球蛋白)(膜型免疫球蛋白)2、抗体抗体: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 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 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通过与相应抗原特

16、异性结合,发挥体 液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功能免疫球蛋白功能大于抗体功能抗体功能。一、基本结构: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H)与轻链(L)(一)重链(决定Ig 类别和抗原决定簇)和轻链根据重链抗原性差异分为 5 类;IgM,IgD、IgG、IgA 和和 IgE,相应重链为,相应重链为 链链轻链分为链和链,两型轻链功能无差异(二)可变区 V 和恒定区 CV 区靠近 N 端,占重链 14 和轻链的 12;其余为 C 区1、可变区、可变区Ig 类别变,Ig 分子肽链结构不变2、恒定区、恒定区IgM 和和 IgE 重链 C 区有 CH14 四个结构域,无铰链区无铰链区IgG 的 CH2 和 IgM 的 CH3 与补体经典激活途径有关7(三)铰链区铰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