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干骨折护理课件

上传人:aa****6 文档编号:57710281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5.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股骨干骨折护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股骨干骨折护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股骨干骨折护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股骨干骨折护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股骨干骨折护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股骨干骨折护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股骨干骨折护理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股骨干骨折的护理,学习目的,解剖,定义,分型,疾病病因,股骨干上 1/3骨折,病因,直接暴力,其它,间接 暴力,直接暴力可引起股骨横断或粉碎性骨折,故骨折断端移位明显,软组织损伤也较严重,间接暴力可引起股骨的斜形或螺旋骨折,如高处坠落,机器绞伤多见于儿童。,病理性骨折,临床表现,脂肪栓塞,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栓塞,傻傻分不清,脂肪栓塞 血栓形成,并发症,脂肪栓塞发病原因,含有脂肪的长骨骨折或脂肪组织严重挫伤时,脂肪细胞破裂释放出的脂滴可侵入破裂的血管。,临床表现,肺脂肪栓塞的临床表现 多在伤后820小时出现,可在30小时左右死亡。临床常于急性创伤后2472小时内发生,表现为突发意识障碍,非胸

2、部外伤引起的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头痛,烦躁,嗜睡以及昏迷等轻重不等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皮肤粘膜分批出现非下垂部位出血点,压之不退,持续6小时左右。 脑脂肪栓塞的临床表现 脂肪栓塞综合症昏迷突然,脑部症状出现如头痛,烦躁不安,瞻望,昏迷,昏睡等;其他表现为心率快,血压不高,血氧分压呈进行性下降;锁骨上、前胸部出现散在皮下针尖大小出血点;同时伴高热,血小板进行性下降,血沉增快,头颅CT无特殊改变。,1.疼痛常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是血栓激发静脉壁炎症反应和血栓远段静脉急剧扩张,刺激血管壁内神经感受器所致。下肢深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栓多出现在小腿腓肠肌、大腿、腹股沟等区域。多为胀痛、疼痛性痉挛、紧张感,

3、卧床或抬高患肢可缓解。2.肿胀是最主要或惟一的症状。常为单侧肢体肿胀。若为下腔静脉血栓则可表现为双侧肢体肿胀。3.浅静脉曲张及皮温皮色变化由于血液回流受阻,患肢皮肤多呈紫红色,皮温升高。4.全身反应如体温升高、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升高等。体温一般低于38.5。5.肺栓塞下肢深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后可脱落,导致肺动脉栓塞,部分可致心跳呼吸骤停,危及生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并发症。常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挤压综合症,并发症,指人体四肢或躯干等肌肉丰富的部位遭受重物(如,石块、土方等)长时间的挤压,在挤压解除后出现身体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以肢

4、体肿胀、肌红蛋白尿、高血钾为特点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如不及时处理,后果常较为严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治疗,01 小夹板、石膏、 支具固定法,02 悬吊皮牵引法,03 水平皮牵引法,04 骨牵引法,非手术治疗,牵引 的护理,定期测量下肢长度,保持有效牵引,骨牵引针孔初每日消毒,注意患肢体的末梢血运,预防腓总神经的损伤,小儿悬吊牵引的护理:,应经常检查两足的血液循环和感觉有无异常,以防止并发症,随时触摸患儿足部的温度及足背动脉的搏动,观察足趾的颜色,注意倾听小儿的主诉,不能随意增、减牵引重量,在牵引过程中,要定时测量肢体长度和进行床旁X线检查,了解牵引重量是否合适。观察皮肤是否过敏、起水泡。,(1

5、)保持有效的牵引 ,抬高床位,以产生反牵引力 (2)定期测量下肢的长度和力线,以免造成过度牵引和骨端旋转 (3)注意骨牵引是否有移位,若有移动,应消毒后调整,针眼处应每日用酒精消毒,成人骨钉牵引的护理,(4)随时注意肢端血液循环:包括皮肤颜色、皮肤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足趾活动情况以及病人的主诉 (5)预防腓总神经损伤。(患者不能伸足、提足、扬趾及伸足外翻,呈马蹄内翻足。小腿前外侧和足背感觉障碍,引起腓骨肌及胫骨前肌群的瘫痪和萎缩) (6)因长期卧床骶尾部易受压而发生压力性损伤。应给予卧气垫床,定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教病人进行定时抬高臀部。进行床上大小便,保持会阴清洁干燥。(7

6、)术前一般牵引1周时间,骨牵引注意事项,1、 牵引的肢体应抬高,高于心脏位置。 2、 下肢牵引的肢体应外展中立位。 3、 牵引的称砣不可随意去除,应高于地面10-15厘米,不可接触地面。一般股骨牵引重量相当于体重的1/7-1/10,胫骨、跟骨牵引重量一般不超过5kg;皮肤牵引重量不超过5kg4、 牵引针眼处,每天滴酒精两次,预防针眼处感染。 5、 被牵引的肢体应制动,避免大幅度活动,引起牵引针的移位。,6、 牵引针的两端各有一密封瓶,是为了保护病人健侧肢体的皮肤不被划伤,和衣物被服不被刮破。如瓶子脱落,请告知医护人员。 7、 下肢牵引的病人,脚后跟部应加垫一软毛巾,让脚后跟适当悬空,以保护皮肤

7、,严格交接班,避免压力性损伤。 定时检查病人大腿根部及会阴处是否被布朗氏架压迫。 8、 病人可利用床上拉手训练抬臀。,骨牵引术及保守治疗的功能锻炼,骨牵引术后即可做踝关节背屈动作,以免股四头肌萎缩及关节挛缩。每天3次,一般每次2050 下,逐渐由少到多。 1周后开始锻炼膝、髋关节的伸、屈动作,即健膝屈90100 蹬床,两手由胸前置于背后1520,支撑抬起臀部,而同时挺胸。连续锻炼20-30次,这 样膝、髋关节可以伸直。每次锻炼要求患肢用力,动作缓慢。,3周后加大伸髋、膝关节活动的范围。同样屈曲 肢体。一手由背后点撑起臀部,一手向上拉牵引杆。支臀之手随而拉另一牵引杆。然后两手用力将身体抬起,挺胸

8、,膝、髋关节与身体呈180 ,如此反复动作2040次,膝、髋关节伸屈有更大的活动范围。,到4周左右,在上述操作下,由手拉横牵引杆,可以站立床上。一般经过45周的功能锻炼,股四头肌及踝关节皆有一定的力量。,手术治疗,同一肢体或其他部 位有多处骨折,非手术疗法失败,老年人的骨折, 不宜长期卧床者,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无污染或污染很轻 的开放性骨折。,骨折不愈合或有功能 障碍的畸形愈合,手术指针,手术方法,钢板螺钉内固定,髓内针内固定,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1、观察病人神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贫血征象,以及情绪、睡眠、饮食营养状况、大小便等变化。 2、手法整复。牵拉时应严密观察病人面色及生命

9、体征的变化,以防诱发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3、观察牵引、外固定装置是否合适有效。如夹板的松紧度,绑扎以后带子上下推移活动1cm为度。由于过松则起不到固定作用,过紧会影响血液运行,造成肢体肿胀和缺血痉挛甚至坏死。确保石膏无积压、无断裂和过松。保持牵引重量适宜,轴线对应,滑轮灵活,重力锤悬空等。发现异常,及时调整。观察皮牵引时皮肤有无过敏起水泡,发现过敏者,立即改换其他方法。观察外固定及身体骨突处皮肤有无压迫;各种针钳经皮处有无渗血渗液等。,护理要点,护理要点,护理要点,4、观察肢端血液循环是否障碍,血管,神经有无损伤。由于肢体过度肿胀、外固定过紧等因素而致末梢血 循环障碍,因此,应经常触摸足背及胫后

10、动脉搏动。 如发现搏动减弱或摸不清,末梢皮肤温度发凉,感 觉运动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5、肿胀观察。根据不同部位骨折及外固定种类,观察肿胀程度。轻中度肿胀,应将患肢抬高略高于心脏部位,可减轻肿胀,如果严重肿胀,皮肤紧张发亮,出现张力性水泡,应注意观察患肢远端皮肤温度,颜色,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如发现远端皮肤温度降低,颜色变深,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应立即解除外固定或敷料,必要时切开减压,预防发生骨筋膜间区综合征和肢体远端缺血性坏死。,护理要点,6、手术后病人除观察生命体征外,应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引流管是否通畅及感染征象。,术后健康教育,1、耐心宣教术后功能康复的重要性,解除患者焦虑心理,增强患者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 术后第二天开始股四头肌收缩锻炼,踝泵运动,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有利于患者消肿及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3、 术后第三天练习深呼吸,利用吊环抬起上半身,以锻炼上肢肌肉和扩胸运动,预防肺部感染;练习伸直膝关节,但膝关节屈曲应遵医嘱执行。 4、 术后一周可练习下地站立,逐步进行扶拐行走,患肢由不负重一部分负重一全负重。 进度视病人具体情况或遵医嘱。,5、出院后扶拐行走,注意患肢不负重,防摔伤,术后1、3、6个月、1年到医院复查,复查X片显示骨折复位好后才可弃拐行走。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