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医学课件纵隔肿瘤的病案查对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7695741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4.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医学课件纵隔肿瘤的病案查对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精品医学课件纵隔肿瘤的病案查对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精品医学课件纵隔肿瘤的病案查对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精品医学课件纵隔肿瘤的病案查对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精品医学课件纵隔肿瘤的病案查对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医学课件纵隔肿瘤的病案查对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医学课件纵隔肿瘤的病案查对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纵隔肿瘤病案查对,唐都医院放射科 井勇,纵隔分区,纵隔是纵隔胸膜间所有组织结构的总称。 前界为胸骨、肋软骨,后界为胸椎,两侧为纵隔胸膜,上界为胸廓入口,下界为膈肌。,纵隔7分区法【现代全身CT诊断学李松年】 前纵线:胸骨柄后上缘与心影后缘膈交点的连线 后纵线:各胸椎椎体前后缘中点连线 上横线:胸骨角与第4胸椎椎体前下缘的连线(轴位约平主动脉弓水平部平面) 下横线:通过第9胸椎下缘与上横线平行的线段(平下肺静脉入左心房层面),前上区 中上区 前中区 中中区 后区前下区 中下区,前纵隔原发实性肿瘤病案讨论,1.胸腺瘤,发病年龄较大,偶见于青年人; 合并重症肌无力者其百分比变化较大 胸腺瘤组织形态多

2、样,大多数由上皮细胞及淋巴细胞组成,可分成上皮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和混合型。 CT影像对于胸腺瘤的良恶性诊断意义不大,CT上将胸腺瘤分为局限型与非局限型。,2007.11至2008.2月共查到12例胸腺瘤患者(包括术后患者) 11例患者年龄在40岁至60岁之间,1例患者年龄22岁; 有肌无力征状者7例,患者女性,51岁,女性,42岁,男性,45岁,女性,55岁,女性,42岁,男性,22岁,男性,55岁,CT表现:胸腺瘤位于7分区法的前上区或者前中区,病灶内密度可不均匀,边缘光滑或不规则,边界清楚或模糊,可蔓延生长;增强后病灶呈轻度强化。一般其占位效应不明显,当瘤体较大且位于中线时可推压心血管。,

3、2.畸胎类肿瘤,暂未查到相关实性占位病例,3.淋巴瘤,淋巴瘤发生于纵隔者多见,常常为全身性疾病的纵隔表现,实际中很难分清纵隔淋巴瘤是否原发于纵隔 发病年龄对于淋巴瘤诊断局限性很大,总查到患者17人(包括复查病人) 年龄位于10至25岁之间者11人,30岁至40岁者2人,40岁至60岁者3人,60岁以上者1人。,患者女性,36岁,患者女性,12岁,患者男性,16岁,患者男性,15岁,一些纵隔少见肿瘤,共查到6例患者,2例为纵隔神经内分泌癌,1例纵隔纤维肉瘤,1例(前纵隔)神经鞘瘤,2例间叶瘤。,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纵隔内分泌癌少见,大部分发生于胃肠道,仅占纵隔肿瘤的6%。 本患者男性,34岁,主因

4、“颜面部、颈部肿胀2年余”入院,曾在咸阳中心医院穿刺诊断为胸腺瘤,行化疗2次,放疗1次,术中见肿瘤与胸骨上段粘连紧密,质硬,心包表面和纵隔可见多条曲张静脉。 术后免疫组化病理报告:纵隔纤维组织内查见癌细胞,肿瘤细胞表达:CK+,CK18+,NSE+,SCLC+,不表达EMA等,根据其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特征考虑为神经内分泌癌另一相同病例,患者男性,5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hu,穿刺活检:纵隔神经内分泌癌,纵隔纤维肉瘤,纤维肉瘤是由纤维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是恶性间叶性肿瘤最常见的一种,可在全身任何具有纤维组织的部位发生,但以四肢躯干最多,头颈部次之,亦可见于胸腔,内脏及腹膜后,可见于任

5、何年龄,大多数发生于20至50岁之间,男性多见。,纵隔良性间叶瘤,良性间叶瘤是一种由各种分化成熟的间胚叶组织成分混合构成的肿瘤,主要成分有血管、平滑肌、脂肪、粘液、骨、软骨、淋巴样组织及造血灶等,可发生于全身各处软组织,常见部位是头颈部、躯干、四肢。 该患者男性,51岁,以进食哽咽2周,加重伴左肩背部疼痛10天来院就诊。,术中见:病变位于左前上纵隔,呈不规则状,色泽暗红,质软,侵及右侧纵隔胸膜,基底部与左无名静脉、胸主动脉、左肺动脉粘连并突入左侧胸腔压迫肺上叶不张,下段与心包粘连,有较完整的包膜 术后病理:良性间叶瘤伴多核巨细胞反应,另2例误诊病例,患者女性,41岁,以咳嗽、气短2月之主诉入院

6、,支气管镜检:(左肺上叶)未分化小细胞癌 纵隔穿刺活检病理回报:(左前上纵隔)纤维组织内查见肿瘤细胞,根据组织免疫学特点及免疫学表型特征提示未分化小细胞癌。,另一例患者胸部CT示:双肺多发结节影,位于右肺上叶前段者形态较不规则,伴有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后胸部穿刺活检:(右肺)恶性肿瘤,考虑低分化癌,对于前纵隔实性病变CT诊断的一些初步认识(需排除全身其他部位恶性疾病后)1.前纵隔局限型病变(位于前上或前中区),年龄较大者,应先考虑胸腺瘤;或病变体积较大,占位效应不明显者;或者伴有肌无力的临床症状者,应考虑此病。2.纵隔内广泛的多发淋巴结肿大并融合者,而无肺内表现者,应先考虑淋巴瘤;或可以扩大扫描范围及询问病史来提提高正确诊断率。3.前纵隔巨大病变,占位效应明显,年龄较大者,应考虑到纵隔间质来源肿瘤可能。4.中年人,纵隔内局部淋巴结肿大(融合或不融合),伴有肺内表现者应考虑肺小细胞癌可能性。,谢谢!,前上区常见的原发性纵隔肿瘤为:胸腺瘤,前中区常见的原发性纵隔肿瘤: 胸腺瘤 生殖细胞瘤 恶性淋巴瘤,前下区常见的原发性纵隔肿瘤: 心包囊肿,中上区常见的原发性纵隔肿瘤: 胸内甲状腺 恶性淋巴瘤 前肠囊肿,中中区常见的原发性纵隔肿瘤: 恶性淋巴瘤 前肠囊肿,中下区常见的原发性纵隔肿瘤: 前肠囊肿 心包囊肿,后区常见的原发性纵隔肿瘤: 神经源性肿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