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针病人的处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684112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晕针病人的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晕针病人的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晕针病人的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晕针病人的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晕针病人的处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晕针病人的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晕针病人的处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晕针病人的处理,何金花,晕针的定义,晕针 :在针刺过程中病人突然发生头晕、目眩、心慌、恶心,甚至晕厥的现象。 晕针常由于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以致针刺时或留针时发生此证。,晕针现象,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 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脉象沉细,或神志昏迷,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晕针原因,关于晕针的原因,常见有下列几种: 体质原因 为最主要的诱因之一 临床多见的是体质虚弱,饥饿,疲劳者易发生晕针。 其次是过敏体质、血管神经机能不稳定者。,晕针原因,心理原因 亦为主要原因

2、多见于初次针灸者,由于缺乏体验,而产生恐惧、畏痛、心情紧张等情绪。 病理原因 平素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 ,特别是有直立性低血压史或神经官能症史者多易发生晕针。,。,。,晕针原因,刺激原因 穴位刺激过强,可致晕针。 体位原因 以立位及正坐位发生晕针者多见,但也有卧位晕针的。有统计表明,卧位晕针约占28%。临床上观察到卧位晕针的症状多较重,持续时间也较长。 环境原因 环境和气候因素也可促使晕针,如气压低之闷热季节,诊室中空气混浊,声浪喧杂等。,。,晕针分三期,晕针先兆期:头部各种不适感、上腹部或全身不适、视力模糊、耳鸣、心悸、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哈欠等 晕针发作期:轻者头晕胸闷、恶心欲吐、肢

3、体发软凉、摇晃不稳或伴瞬间意识丧失。重者突然意识丧失、昏倒在地、唇甲青紫、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双眼上翻、二便失禁。血压迅速下降,脉搏变缓,每分钟减缓至4050次,少数可伴惊厥发作。 晕针后期:经及时处理恢复后,患者可有显著疲乏、面色苍白、嗜睡及出汗,处理方法,一、轻度晕针:应迅速拔除,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躺下,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静卧片刻,即可。如患者仍感觉不适,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 二、重度晕针:立即去针后平卧,如情况紧急,直接平卧于地板上,晕针预防,对于晕针应注重预防。如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或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虚弱者,应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对针刺的顾虑,同时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最好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若饥饿、疲劳、大渴时,应令进食、休息、饮水后少时再予针刺。医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要精神专一,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神色,询问病人的感觉。一旦有不适等晕针先兆,应及早采取处理措施,防患于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