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及场坪填筑技术交底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7683428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及场坪填筑技术交底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路基及场坪填筑技术交底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路基及场坪填筑技术交底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路基及场坪填筑技术交底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路基及场坪填筑技术交底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基及场坪填筑技术交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及场坪填筑技术交底(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建铁路 成都至贵阳线 乐山至贵阳段路基及场坪填筑 技术交底,路基及场坪填筑技术交底,主要内容,一、区间路基填料设计及压实标准 二、站场站线路基填料设计及压实标准 三、场坪填料设计及压实标准 四、沉降过渡标准 五、沉降变形观测评估 六、接口 七、施工注意事项,路基及场坪填筑技术交底,施工前应仔细阅读路基设计与施工专用图、图纸首页说明、工点说明等设计文件。施工须按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1-2010)、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等现行相关规范、规定施工。,路基及场坪填筑技术交底,一、区间路基填料设计及压实标准,1、基床表层 基床表层及过渡段采用

2、级配碎石填筑,级配碎石全部采用厂制集中生产,粒径应满足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 10621-2009、J971-2009)规定。 基床表层主要技术要求如下:(1) 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材料由开山块石、天然卵石或砂砾石破碎筛选而成。(2)基床表层级配碎石粒径级配如下:表1,且其不均匀系数CU=D60/D10不得小于15,0.02mm以下颗粒质量百分率不得大于3%。基床表层级配碎石与下部填土之间应满足D154d85的要求。,路基及场坪填筑技术交底,(3)在粒径大于22.4mm的粗颗粒中带有破碎面的颗粒所占的质量百分率不少于30%。 (4)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材料性能粒径大于1.7mm颗粒的洛杉矶磨耗

3、率不大于30%。粒径大于1.7mm颗粒的硫酸钠溶液浸泡损失率不大于6%。颗粒小于0.5mm的细颗粒的液限不大于25%,塑性指数小于6。不得含有粘土及其它杂质。 (5)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最大填筑压实厚度不宜大于30cm。 (6)压实标准: 表2,路基及场坪填筑技术交底,注:1)无砟轨道基床表层可采用K30或Ev2 。当采用Ev2时,其控制标准为Ev2120MPa且Ev2/ Ev12.3。2)无砟轨道基床底层可采用K30或Ev2。当采用Ev2时,其控制标准为Ev2 80MPa且Ev2/ Ev1 2.5。 2、基床底层 (1)路堤基床底层采用A、B组填料,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6cm。 (2)基床底层

4、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最大填筑压实厚度不宜大于30cm。 (3)压实标准详见表2。 3、基床以下路堤 (1)路基基床以下部分填料采用A、B组填料,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7.5cm。 (2)“成贵施路专-01-2”图中“三、填料设计” “3、基床以下路堤” “(2)无砟轨道地段路基基床以下部分填料采用A、B组或C组块石、碎石、砾石类填料。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7.5cm”更正为,路基及场坪填筑技术交底,“(2)无砟轨道地段路基基床以下部分填料采用A、B组填料。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7.5cm。” (3)路堤填料应级配良好,路堤填筑应分层填筑,分层压实,最大填筑压实厚度不宜大于30cm。 (4)在

5、正式填筑前,应根据该段填料的种类和机械情况进行填筑压实试验,确定合理的铺填厚度、碾压遍数和填筑工艺,确保满足设计要求的压实标准。 (5)受洪水或河流冲刷和长期受水浸泡的路堤,采用水稳性好的渗水性材料填筑,并应放缓边坡坡率、加强边坡防护等措施。 (6)压实标准:表3,注:1)压实系数K为重型击实标准;2)无砟轨道可采用K30或Ev2。 当采用Ev2时,其控制标准为Ev245MPa,且Ev2/ Ev12.6。,路基及场坪填筑技术交底,4、过渡段 (1)过渡段级配碎石技术要求如下:表4,注:颗粒中针状、片状碎石含量不大于20;质软、易破碎的碎石含量不得超过10。 (2)过渡段级配碎石最大填筑压实厚度

6、不宜大于30cm,最小填筑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5cm。过渡段采用小型机械压实部位的填料及级配碎石每层的最大填筑压实厚度不宜大于15cm。,路基及场坪填筑技术交底,(3)过渡段压实标准:过渡段路堤高度3.0m时,原地面处理后的质量应符合表2规定。过渡段路堤高度3.0m时,过渡段基底原地面平整后,应用振动压实设备碾压密实,并满足动态变形模量EVD30MPa。过渡段填筑级配碎石掺5%水泥部位,压实标准应满足基床表层压实标准;填筑级配碎石掺3%水泥部位,压实标准应满足压实系数K0.95、地基系数K30150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50MPa。过渡段桥台或横向构筑物基坑应以混凝土或碎石回填,见桥涵专

7、业设计图,回填材料应满足规范设计要求,并用小型机具碾压密实,混凝土应满足设计强度要求,碎石填筑应满足EVD30MPa。级配碎石掺水泥应拌和均匀,并满足相关设计、施工规范要求。过渡段应与其连接的路堤按一体同时施工,并将过渡段与连接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分层填筑。挖方桥路、隧路过渡段及60m以内短路基,压实施工困难时可采用小型振动碾压机充分压实,并适当减小分层填筑高度。,路基及场坪填筑技术交底,二、站场站线路基填料设计及压实标准,1、站内正线或进出站线路基填筑标准与区间正线相同,当到发线与正线处于同一路基面或铺设无碴轨道时,到发线路基填筑标准应与正线相同(如一般中间站(两台夹四线)。有

8、砟地段基床表层厚度不应小于0.7m,无砟地段0.4m,采用级配碎石填筑,基床底层厚2.3m,采用A、B组填料填筑。 2、当到发线与正线间有站台或排水构筑物等设施时,到发线路基可与正线路基分开设置,到发线的路基填料和压实标准应按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中级铁路标准执行,路基基床表层厚度为0.6m(A组填料),基床底层厚度为1.9m(A、B组填料),基床总厚度为2.5m。 3、到发线以外的站线、动车段(所)及综合工区(保养点)内的线路路基填料和压实标准按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中级铁路标准执行,路基基床表层厚度为0.3m(A组填料),基床底层厚度为0.9m,

9、基床总厚度为1.2m。,路基及场坪填筑技术交底,三、场坪填料设计及压实标准,1、由于站后相关场坪的位置、规模尚未最终确定,为避免产生废弃工程,建议与站后场坪的相关土建工程暂缓实施。 2、站房场坪的填筑要求待鉴定中心审查后,根据技术方案由站后相关专业确定。,路基及场坪填筑技术交底,四、沉降过渡标准,注:无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应满足扣件调整能力和线路竖曲线圆顺的要求,沉降比较均匀并且调整轨面高程后的竖曲线半径应能满足:Rsh0.4Vsj2的要求时,允许的工后沉降为30mm。式中 Rsh-轨面圆顺的竖曲线半径(m);Vsj-设计最高速度(km/h)。,表5,路基及场坪填筑技术交底,五、沉降变形观测评估

10、,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及规范等做好沉降变形观测(包括人工观测、自动监测)工作,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埋设沉降变形观测设备,并对观测设备进行保护,避免施工中造成破坏,为沉降评估提供详实准确的观测资料,待评估合格后方可铺设无砟轨道。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大于1.0c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不大于0.5cm,如果超出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界值以下再进行填筑,填筑速率应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观测后及时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观测期内,路基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会同建设、勘察设计等单位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

11、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路基及场坪填筑技术交底,六、接口,1、路基施工根据相关专业设计要求预留、预埋各种穿过铁路的管线、线路。2、施工前核实管线位置,根据管线布置情况,分段布线后一起施工,应避免出现二次开挖、回填。3、设置贯通地线及横向连接线位置、过轨管道位置、引至场坪管道位置均应设置标示,防止接触网支柱基础等施工损坏已经埋设的管线。4、电缆槽、电缆井及其它预埋管、线按照通路(2010)8401图施工,综合接地按通号(2009)9301图及信号专业设计图施工。路堤护肩泄水孔与电缆槽泄水孔位置必须吻合,保证泄水孔排水畅通。5、路基施工后,采用整体切割方法施工电缆沟槽及护肩。6、整体式声屏障基

12、础应与路基填筑同步施工。7、设置声屏障地段的各种管线施工时,应在声屏障基础浇注施工时进行敷设,声屏障地段及结构图详见声屏障专业设计图。声屏障设置在路肩时,于声屏障底部必须设置泄水孔(声屏障与路基面连接处,电缆槽泄水孔与声屏障连接处),保证路基面及电缆槽水流排出,路基面及电缆槽内不得积水。,路基及场坪填筑技术交底,8、路基施工后按接触网、环保专业的要求,采用干钻孔的方法施工接触网立柱等基础,钻孔完成后基础必须立即按站后相关专业技术要求进行基础周围空隙浇注。9、接触网支座基础、声屏障基础施工不得损坏和危及路基工程的稳固和安全。路基下挡工程为悬臂式或者衡重式挡土墙时,施工前必须核实路肩位置是否设置声

13、屏障、接触网,避免因钻孔桩基础破坏挡土墙墙体结构,并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处理。,路基及场坪填筑技术交底,七、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须按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1-2010)、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等相关规范、规定施工。2、施工前应根据相关专业设计文件对施工场地范围内的地上、地下管线进行调查核实和迁改,对施工中可能对其造成影响的管线,须注意施工方法的选择和加强防护。3、在路基填筑前对地质情况核查一次,确保填方地基条件满足设计要求。4、在正式填筑前,应根据该段填料的种类和机械情况进行填筑压实试验,确定合理的分层填筑厚度、碾压遍数和填筑工艺,确保满

14、足设计要求的压实标准。 5、施工前应仔细阅读相关图纸,合理组织路、桥、隧的施工顺序,特别注意桥台基坑回填应按要求采用C15混凝土回填密实,填料性质、压实度均应满足相关规范、图纸要求,不得遗漏或倒序进行。同时严格做好路基(特别是基床)防、排水工程,尤其是隐蔽工程、建筑物之间施工缝的填塞,防止地表水的下渗。,路基及场坪填筑技术交底,6、陡坡路基地段应严格遵循从上到下的施工顺序,特别是既有上挡又有下挡的段落,必须待上挡施做完成且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进行下挡的基坑开挖、换填,填筑的填料性质、压实标准等应满足相关规范及图纸要求,不易碾压的“三角区”应采用混凝土回填密实。7、当填土高度达到基床底层顶面高程时,以振动碾对填料表层进行碾压,必须确保横向坡度准确,填料密实、均匀,然后进行基床表层填筑;在施工至预埋站后专业基础及管线设备等高程时应及时预埋。8、在填筑至路基基床底层顶面时进行观测的时间不少于6个月,确定稳定后方可进行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铺设无砟轨道前必须进行沉降评估。9、其它未尽事项按相关规范、规定办理。,路基及场坪填筑技术交底,联系人:路基专业:王德军站场专业:姚传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