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课件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672357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岳阳楼-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登岳阳楼-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登岳阳楼-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登岳阳楼-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登岳阳楼-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岳阳楼-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岳阳楼-课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登楼抒怀。 孟浩然望洞庭,描绘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伟景观;范仲淹登高楼,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 杜甫也登上了岳阳楼,那么,他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让我们赶紧进入今天的课堂。,走近杜甫,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 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 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

2、”。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初识杜甫,代表作品:,“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诗歌的主要思想:,1、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同情。 2、忧国忧民,表现出深挚的爱国情感。 3、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恶之情。 4、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厚情谊。,登岳阳楼,(唐)杜甫,唐代宗大历三年()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3、,创作背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朗读,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扩了时空领域。 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诗歌欣赏,第一、二句是对句,雄厚有力,开门见山地直说过去只是听说,今天终于登楼见到了。,“昔闻” “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早闻洞庭盛名,早有渴望尽兴一游的夙愿,然而无奈战乱频繁,身世漂荡,到了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颔联-侧重写洞庭湖气势宏大,吞吐乾坤。,写洞庭湖的佳句

4、。,第三、四句写登楼所见,洞庭湖水划分了吴国和楚国的疆界,日月星辰都像是整个地飘浮在湖水之中一般。极力形容洞庭湖水的浩瀚壮阔、无边无际。,“坼”“浮”两个字炼得好,好在哪里?,“坼”,分裂。“浮”,漂浮荡漾。广袤数千里的吴、楚两地就因为有了这个湖,一下子断裂为二,这气势何等磅礴;而日、月、星辰仿佛都飘浮在这湖水上面,缓缓行进,这景象又何等宏丽。 这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宏伟奇丽的景色,给读者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译文:亲戚朋友音讯全无,年老多病只有孤零零的一支船伴随自己。,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指书信。,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杜甫到了晚年,已经是“漂泊西南天地间”

5、,没有一个定居之所,只好“以舟为家”了。所以下边接着写:“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亲戚朋友们这时连音信都没有了,只有年老多病的诗人泛着一叶扁舟到处飘流!,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译文: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园,涕泪交流。,戎马:借指战争。,我们知道,杜甫在当时的政治生活是坎坷的,不得意的,然而他从来没有放弃伟大的抱负。哪里想到一事无成,昔日的抱负,今朝都成了泡影!诗里的“今”、“昔”两个字有深深的含意。因此在这一首诗的结句才写出:“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眼望着万里关山,天下到处还动荡在兵荒马乱里,诗人倚定了阑干,北望长安,不禁涕泗滂沱,声泪俱下了。,诗歌主题思想:,诗歌意境十分宽阔雄伟,不仅表达了自己个人机遇的感伤,也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