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7672095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1.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网络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网络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网络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网络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012 考前辅导,第一单元,考试内容,总体框架,绪论:马克思主义与人的解放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性,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高的社会理想,马克思主义是关于 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绪 论,学习要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创新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和成果 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2、 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章,学习要点,世界的物质性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学习要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习要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

3、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第四章,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 劳动价值论及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学习要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五章,学习要点,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资本输出与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社会及其

4、发展,第六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习要点,共产主义 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七章,学习要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这一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 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第二单元,考试形式,题型与分值,10个单选,每个2分,共20分; 2个简答题,每个10分,共20分; 论述题,60分。,第三单元,具体化,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选出它,

5、并与序号一起填写在答题纸上,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著名诗句所蕴含的哲理是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 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和静止的单一性的统一 D. 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2. 表象 A. 属于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B. 属于理性认识,但不反映事物的本质 C. 有时属于感性认识,有时属于理性认识 D. 属于感性认识,是对知觉的再现,3. 把抽象的可能性误做现实的可能性,会导致 A. 右倾保守的错误 B. “左”倾冒进的错误 C.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 主观能动性的观点,4. 生产关系发展变化

6、的原因和依据是 A. 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要求 B.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C. 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D. 社会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和内在矛盾,5. 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A. 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 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C. 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 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6. 从个人和社会统一的观点出发,人的自我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 A.满足个人对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需要 B. 实现不受社会制约的自由选择 C. 摆脱社会的限制使人获得多方面的自由 D. 满足社会和自我的多方面的需要,7. 恩格斯说:

7、“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的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为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完美之外,还因为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8.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看似一个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个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 A肯定中包含否定 B量变引起质变 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起作用

8、 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9.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雇佣工人进行劳动并支付相应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本质是 A工人所获得的资本家的预付资本 B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10. 2011年9月以来美国爆发的“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中示威者打出“我们是99%”的标语,向极富阶层表示不满。漫画所显示的美国社会财富占有的两级分化,是资本主义制度下 A劳资冲突的集中表现 B生产社会化的必然产物 C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 D虚拟资本泡沫化的恶果,1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从根本上说在于它 A. 以世界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 B. 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

9、C. 提供了普遍适用的客观真理 D. 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12. 下列判断哪一个是正确的 A. 主张世界是可知的哲学家必是唯物主义者 B. 主张世界是可知的哲学家不一定是唯物主义者 C. 唯心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 D. 可知论者必是辩证论者,13. 无论古代、近代还是现代,哲学被很多人视为“智慧之学”。这是因为 A. 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给人们提供各类问题的具体答案 B. 只要掌握了哲学,就认识了宇宙各个领域的所有规律 C. 哲学给人们的行动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般原则 D. 哲学是真理的同义语,只要接受哲学的指导,就意味着获得了真理,14. 辩证法和诡辩论的区别在于 A. 辩证法承认转化,

10、诡辩论否认转化 B. 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统一,诡辩论和唯心主义相统一 C. 辩证法主张发展的观点,诡辩论主张静止的观点 D. 辩证法主张转化需要条件,诡辩论否认转化需要条件,15. 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 劳动工具的状况 B. 劳动者的素质 C. 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 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16.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A. 自然科学、道德、宗教 B. 技术科学、哲学、艺术 C. 政治思想、逻辑学、语言学 D. 法律思想、哲学、宗教,17.“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 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

11、. 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 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18.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的区别在于 A. 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 对人是否有利 C. 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 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19. 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它们是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时间经济社会 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20. 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

12、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的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21.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列宁新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维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 A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 B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C.为俄国找到了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发展模式 D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

13、来建设社会主义,22.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 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23.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24.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 A. 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 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 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 事物因人的感觉而

14、存在,25. 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 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 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26. “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说明 A. 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等活动 B. 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 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 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27. 时间的一维性是指 A.时间均匀

15、流逝,具有不变的持续性 B.时间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将来,它是不可逆的 C.时间既无开端又无终结,具有无限性 D.时间和空间是不可分的,28. 发展的实质是 A. 事物不断地运动和变化 B.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 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互相联系和转化 D. 一切质变,29.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A. 事物发展的源泉 B. 事物发展的状态 C. 事物发展的趋势 D. 事物发展的完全回到起点的循环,30.真理的相对性应理解为 A. 真理与谬误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 B. 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乃至对立的认识都是真理 C. 真理的标准是多重的 D. 真理有待扩展和深化,31.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思维

16、方法是 A. 归纳方法 B. 分析方法 C. 综合方法 D. 演绎方法,32、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这一“斯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自由理性的外化,33、189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宣传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