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上课用)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57667916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雀东南飞(上课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孔雀东南飞(上课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孔雀东南飞(上课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孔雀东南飞(上课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孔雀东南飞(上课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雀东南飞(上课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雀东南飞(上课用)(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雀东南飞,【教学目标】 1、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掌握人物描写方法。 2、了解本文的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进一步懂得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4、学会分类整理归纳古文知识点,了解本文的通假字、一字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副词、互文手法。,自缢(y) 与府吏要(yo) 磐石(pn)冥(mng) 摧藏(zng) 仕宦(hun)槌(chu)床 哽咽(gng y) 便言(bin) 徘徊(pi hui) 箜篌(kng hu) 公姥(m) 萦 (yng) 伶俜(lng ) ( png) 聘礼(pn) 绣腰襦(r) 葳蕤 (wi ru) 遗(wi)

2、施 纨(wn)素 蹑 (ni) 丝履( l ) 玳瑁(di mo) 拊 (f) 掌 否极泰来(p) 窈窕 (yo tio) 鹄舫(h fng) 踯躅(zh zh) 踟蹰( ch ch ) 幡(fn) 青骢(cng)马 赍(j)钱 鲑(xi)珍 晻晻( yn) 华山傍(png),“相”的用法: (1)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一方,有称代作用,可称代 “你”“我”“他”“之”等等。如: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代“你”) 及时相遣归(代“我”) 还必相迎取(代“你”) 好自相扶将(代“她”) 嬉戏莫相忘(代“我”) 誓天不相负(代“你”) 不得便相许(代“你”,代媒人。) 登

3、即相许和(代“它”) 蹑履相逢迎(代“他”) 怅然遥相望(代“他”) 誓不相隔卿(代“你”,与“卿”复指),见 1、相见常日稀(2) 看见。 2、君既若见录(12) “我”,代兰芝。 3、渐见愁煎迫(30)“被”,介词。 故 1、大人故嫌迟(2)故意。2、知是故人来(25)旧的 3、故作不良计(28)故意 泰 1、否泰如天地(20)好运气。 2、泰山北斗山名。 3、泰然自若从容,尔 1、始尔未为久(3)无义,助词。 2、尔卜尔筮你,代词。 3、作计乃尔立(30)这样,代词。 4、君尔妾亦然(27)这样,副词。 得 1、幸复得此妇(3)得到。 2、汝岂得自由(4)能够。 取 1、终老不复取(5)

4、通“娶”。 2、还必相迎取(7)迎接 复 1、幸复得此妇(3)、勿复重纷纭(8)再。2、红罗复斗帐(8)又,双层。 3、便复在旦夕(29)回复、回答。,适 1、处分适兄意(21)适合。 2、始适还家门(17)出嫁。 3、适得府君书(23)刚才。 令 1、县令遣媒来(14)官名。 2、便言多令才(14)美好。 3、令母在后单(28)使、让。 4、莫令事不举(23)使、让 谢 1、阿母谢媒人(19)辞谢。 2、谢家事夫婿(21)辞别。 3、多谢后世人(33)劝告,会 1、会不相从许(6)当、决。 2、于今无会因(8)相会。 3、会天大雨恰逢。 应 1、汝可去应之(15)答应。2、六合正相应(22)

5、合适。 3、以我应他人(25)应许。 4、零泪应声落(29)随着。 举 1、举动自专由(4)动作。 2、举言谓新妇(7)开口、发言。 3、举手长劳劳(12)举起 4、莫令事不举(23)成功。 5、举身赴清池(31)纵身、跃身,遣 1、为仲卿母所遣(休,即女子被夫家赶回家,动词) 2、县令遣媒来(派,动词) 3、十七遣汝嫁(送,动词) 4、徒留无所施(用,动词) 5、留待作遗施(施舍,赠送,动词) 作 1、何不作衣裳(制造,制作,动词) 2、昼夜勤作息(劳作,名词) 3、君当作磐石(做,成为,动词) 4、故作不良计(做出,动词),槌床便大怒。古义:坐具。今义:睡具。 可怜体无比 古义:可爱。今义

6、:值得怜悯与同情。 守节情不移 古义:遵守府里的规则。今义:指妇女不改变情操。 汝岂得自由 古义:自作主张。今义:不受 束和限制。 本自无教训 古义:教养。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知识。 妾不堪驱使 古义:使唤。 今义: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 意志行动。 感君区区怀 古义:真情挚意。 今义:很小。 自可断来信 古义:来送信的使者。今义:寄来的书信。 处分适兄意 古义:处理安排。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处罚决定。,便利此月内 古义:吉利。 今义:方便。 相逢迎 古义:迎接。 今义:奉承,拍马。 勿复纷纭 古义:麻烦。 今义:多而杂乱。 叶叶相交通 古义:连接。 今义:各种运输往来和邮递通

7、讯事业总称。 多谢后世人 古义:多多劝告。今义:多多感谢。 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古义:官宦做官的人, 今义:太监宦官。 念与世间 ,千万不复全 古义:无论如何。今义:多为务必一定之意。,开端 兰芝被遣 贤良聪慧发展 :夫妻誓别 求情赠物 严妆辞归 誓别 兰芝抗婚 伤归 拒婚 逼嫁 迎娶 高潮 、结局双双殉情死别殉情尾声合葬化鸟,情节大纲,1、本诗开头两句(第1段)游离开情节之外,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不能删。这是民歌习用的起兴手法。它为全诗制造一种徘徊顾恋的情调,又有提摄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这一句兼用了“比”和“兴”的手法,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散并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

8、置了全篇的气氛。这种以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的手法在民歌中是常见的。在结构上,开头的这一句也和结尾的鸳鸯双飞构成呼应关系,体现了构思的匠心和用心的良苦。 (可参照艳歌何尝行: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将五五,罗列行不齐。忽然卒疲病,不能飞相随。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2、第2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 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从诗中再找出描写兰芝时使用的铺陈手法的文字。,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用了一段铺陈,意在表现兰芝

9、被逐离开焦家前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流光溢彩 美到极致,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服饰素雅 用情专一,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自然天成 美丽动人,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仙女下凡 美若天仙,第13段是第2段内容的重复,都是强调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但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小结: 第2段从时间上(13岁17岁)作了纵的铺陈,第9段则从妆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无论那一种铺陈,都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起了积极的作用。,拓展乐府诗陌上桑,在描写秦罗敷的美貌时,也是用了横的铺陈。(见

10、名师73页“拓展”。),“青丝为下裙,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 用铺陈手法从穿着、装饰等方面写出了秦罗敷的光艳照人,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苇,是否显得累赘?这和情节的发展有何关系? (见名师72页。),这个比喻第一次出自刘兰芝之口,表示刘兰芝对爱情坚贞不渝,永不变心。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他用这个比喻来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这两次比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致的,并能推波助澜,使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感人。,小结:赋、比、兴是乐府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它对推动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起了积极的

11、作用。所以我们在学习乐府诗时应予以重视。,人物形象分析,1、刘兰芝 (1)比较兰芝与婆婆、小姑离别时的言行,简要分析。,对婆婆:突出其倔强 ,貌似谦卑,实含激愤不平之意。有修养, 识大体并没出口伤人 对小姑:心地善良,“知礼节”。,(2)兰芝投水,表现了她什么性格特点?,忠于爱情,具有反抗精神。,兰芝形象赏析,形体美足 头 腰 耳 指 口 步精妙世无双(美丽)品质美勤劳:兰芝自诉; 善良:与小姑别; 知书达礼:与婆婆别精神美反抗性(焦母、兄长),小结:一个聪明美丽、勤劳能干善良、知书识礼、坚强忠贞、富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3)向刘兰芝求婚的是什么样的人,文中如何介绍他们?诗中用了较多的笔墨

12、写了太守迎娶的排场,作用何在?,县令之子 太守之子 求婚者地位 窈窕世无双 娇逸未有婚 求婚者才貌 便言多令才 年始十八九 求婚者年龄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说媒者身份太守家排场,塑造该人物的方法:运用侧面衬托的手法。,写太守家迎娶排场,突出表现兰芝形貌美,人品好(不慕荣华富贵,爱情专一),反衬其悲剧命运,加剧悲剧气氛。,拓展乐府诗陌上桑,如何描写秦罗敷的美貌。(见名师73页“拓展”。),对罗敷的美丽,作者没有直接加以表现,而是通过描写人们见了罗敷以后的种种失态来间接表现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13、,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2、焦仲卿,思考:你觉得焦仲卿懦弱吗?,在面临爱情与孝道的冲突时,他有时显得无能为力。而这也正是表现焦仲卿的善良与无奈:一方是自己钟爱的妻子,一方是自己敬爱的母亲。在鱼与熊掌之间,这种取舍实在太难。我们无理由去挑剔他,更无理由去责怪他。有人说他反抗不彻底,这是在是一种误解。无论如何,焦仲卿对爱情是忠贞的,对封建伦理道理的反抗是彻底的。多年以来,兰芝一直忍辱负重,而仲卿又何尝不是在夹缝中求生活,其中的酸苦,比起兰芝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兰芝尚可有倾诉对象,而焦仲卿呢?他向谁去诉苦?向谁去叫屈?如果兰芝的遭遇是值得同情的,那么焦仲卿的作为则更令人叹惋不已。焦仲卿最终选择

14、了殉情,他走出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伦理,自缢于庭树,兑现了自己生前誓言,这又需要何等的勇气?应该说,焦仲卿和兰芝一样,骨子里是充满着一种反叛精神的。,一个忠厚善良,忠于爱情,由顺从到抗争(消极抗争)的叛逆形象。),兰芝与焦仲卿夫妻感情又极为深厚,但却遭到了焦母的虐待乃至驱逐,最后不得不与仲卿双双殉情。焦母驱逐兰芝的原因是什么?,1认为原因在于兰芝没有遵从封建礼教的妇德要求,“本自无教训”,“举动自专由”,平日的言行,超越了封建礼教的规范,因而为焦母所不容。(三从四德) 2认为原因在于兰芝多年不育,焦母为传宗接代考虑,找借口驱逐兰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3认为原因在于焦刘两家贵贱悬殊,门第不对,焦母见异思迁,为娶进罗敷而逼走兰芝。(门第观念) 4认为原因在于焦母无法理解也不能容忍仲卿与兰芝间真挚热烈的爱情,因而必欲逐之而后快。(寡母恋子),3、 焦母,思考:拆散两人的焦母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如何去描写她的?,专横暴戾,心胸狭窄。独断专行、蛮横无理、自私自利、毫无人情味 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人物。(多年媳妇熬成婆),塑造该人物的方法: 1、正面描写(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刻划) 斥责兰芝“无礼节”和“槌床”骂子。 兰芝道别时“怒不止”。 得知儿子要殉情仍骂兰芝下贱。 2、侧面描写(通过兰芝之口说出),4、刘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